教之“语”,研以“文”——平头镇中心学校语文教学活动纪实

南庄小学

<p class="ql-block">  《学记》中曾提到:“相观而善之谓摩”,学校教育中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教学的提高只有以教研活动为依托,才可以在相互学习观摩中,互相切磋研究,共同提高,才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2023年11月7日,平头镇中心学校在南庄小学展开了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付燕老师用解放军叔叔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视频导入课文,付老师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进行看图说话训练,由此自然地引出 “中国”“国旗” “五星红旗”三个词语,并进一步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语连成一个句子,通过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随后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在这一环节中,付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范读、配合读、加配乐加动作读等,让学生在一次次地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爱国、爱护国旗、尊重国旗的思想教育,同时贯穿采用多种识字策略和语言训练活动。</p> <p class="ql-block">  胡老师执教的是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思辨性阅读的课文,所以胡老师聚焦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王戎没有尝李子却知道它是苦的,这个分子怎么解答,分三步,第一步,让孩子们凭借自身经验来说一说,有的人说的正确,有的人说的不那么正确,是自己的猜想。第二步就是让孩子演一演,还原真实生活当中不取道旁李的情景,在自然还原当中自然就懂得了苦的李子没人摘,所以树上还留了那么多。甜的李子人人都抢着摘,所以树上就很少有李子,这就是演绎获得一种生活经验。第三步,让学生在表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并且用句式来进行完整的表达。</p> 评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课后,各个学校教师对本节课展开了评课和交流。六位老师分别代表各个学校承接评课任务,各抒己见,分享了对两位老师这堂公开课的思考课,老师们给予了赞赏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听课中的建议和想法。</p> <p class="ql-block">  中心校郝校长、乔主任以及南庄小学负责人靳老师都认真参与了听课和评课,对两位作课教师给予了肯定,同时给出了可行的建议。相信在他们的指导下,两位教师一定有所收获,也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以致用,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且行且思的专业成长,每一次研讨,都是一场心灵相契的思维碰撞。领导引领明方向,蓄力前行助成长。学习照亮前行的路,认真点燃心中的梦!在整个教研过程中,老师们用心学习,仔细聆听,认真记录,都见证着老师们的感悟与成长。这次活动,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让我们带着收获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重新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将进一步围绕落实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钻研教材,不断深化思考,创造性地开展课程研究,积极投入到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改进,在课堂教学中呈现。</p>

老师

教学

评课

课文

教研

学生

李子

学习

学校

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