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善讲堂】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科普

回归自己

<p class="ql-block">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b></p><p class="ql-block">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p><p class="ql-block">2.求知欲较强;</p><p class="ql-block">3.能合群,爱与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p><p class="ql-block">4.诚实而不说谎;</p><p class="ql-block">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b></p><p class="ql-block">1.学习问题。</p><p class="ql-block"> 常见的有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被动学习、厌学等。</p><p class="ql-block">2.情绪问题。</p><p class="ql-block"> 小学生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例如情绪低落、烦躁、易激怒、有敌意等,青少年抑郁、焦虑最常见。</p><p class="ql-block">3.人际关系问题。</p><p class="ql-block">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有不安全感,一方面渴望独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自信、害怕挫折,担心自己不被人接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b></p><p class="ql-block">1.身心成长的失衡。</p><p class="ql-block"> 小学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孩子们阅历浅,知识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共情力都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2.社会环境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如恶劣的气候,各种事故等难以预测和左右的外界条件,是产生不健康心理的自然环境因素。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小学生冲击很大。</p><p class="ql-block">3.学业压力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已经在实行“双减”政策,但升学压力仍然客观存在。有些家庭望子成龙导致孩子缺少足够的休息和娱乐,孩子没有足够的空间释放压力,这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4.家庭教育的失误。</p><p class="ql-block"> 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单用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好坏,给他们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家长怎么做</b></p><p class="ql-block">1.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p> <p class="ql-block">2.倾听孩子说话。</p><p class="ql-block">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常跟孩子聊天,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做有益的思想交流,尽量不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孩子说话时,家长的倾听是最美好、最温馨的回馈。</p> <p class="ql-block">3.宽容与约束都重要。</p><p class="ql-block">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乐观不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p> <p class="ql-block">4.鼓励夸奖有方法。</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学生可以怎么做</b></p><p class="ql-block">1.呼吸放松法。</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吸气, 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第二步:屏住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第三步: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p><p class="ql-block">2.思维转换法。</p><p class="ql-block"> 没有最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看法,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3.能量发泄法。</p><p class="ql-block"> 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发泄容易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适当的时机,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p><p class="ql-block">4.音乐调节法。</p><p class="ql-block">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p>

孩子

小学生

家长

心理

问题

不良情绪

宽容

糟糕

焦虑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