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农历10月19,是我妈妈权玉兰诞辰100周年。妈妈出生在辽宁省大孤山,幼年时跟随我的姥姥、姥爷逃荒到黑龙江省穆棱县兴源镇。</p><p class="ql-block">妈妈兄弟姐妹十人,姥姥是个裏着三寸金莲的人,为了帮助姥姥干活,她很小就学会了洗衣、做饭、做衣服、做鞋,家里的活,她能做的,都不让姥姥去做。太姥爷是镇里的私塾先生,自己家的孩子去上学不用花钱,我的姨姨、舅舅大多数都去上学了但妈妈因为繁重的家务活,一天学也没上,这成了她一生最大的痛事。</p><p class="ql-block">东北三省解放了,有文化的三舅、四舅、五舅、大姨、三姨、小姨都到牡丹江或林业局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家也都由农村搬到了城里,只有没有文化的大舅、二舅、妈妈、四姨留在了农村。姥姥、姥爷也随他们到了牡丹江。</p><p class="ql-block">妈妈结婚以后,生了五个女儿,两个儿子,从我们懂事起,妈妈就教导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走出山沟,到大城市去。我是家里的老大,当我刚6岁,妈妈就把我送到镇中心校去上学,每天早晨妈妈早早的做好早饭,爸爸给我装好书包,找来衣裤,叫我快点起床,吃完饭好上学。所以我从来没迟到,没旷课。在五、六十年代农村没有中学,读初中就要到外地住宿,爸爸、妈妈没考虑这些,一直鼓励我好好学习,在他们的鼓励下,我顺利地考上初中、高中、大学。</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爸爸在生产队干活,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全家的口粮钱没挣来,还要欠生产队的钱。妈妈就在家养了个大母猪,每年下崽,卖猪羔钱,攒到一起给我交伙食费。他们从来没跟我说过家里没钱的话 ,我每次回家,返校时,妈妈都把我送到车站,把钱揣到我的兜里,嘱咐我好好读书,别想家。</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农村的孩子,读书不容易,女孩读书就更不容易,很多亲戚、朋友邻居经常跟爸爸妈妈说:供个丫头片子有什么用,供完了,也是给别人供的。也可能你们老于家祖宗坟上能冒青烟,将来你们能得她的济,我的妈妈爸爸却说:孩子喜欢读书,只要她读好了,将来能有出息,我们也就尽到心了。</p><p class="ql-block">妈妈经常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她自己也给我们起了表率作用。姥姥、姥爷搬到牡丹江后,妈妈每年都要到牡丹江,帮助姥姥,姥爷,小姨、四舅家拆洗棉被,做棉衣。62年姥姥病重时,说要落叶归根,回伊林(兴源镇有一段时间改为伊林),因为四姨家孩子少,房子大,就安排在四姨家,妈妈和四姨精心伺候,那年正好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物质匮乏,因为姥姥是心脏病,总说心里象火烧火燎一样,想吃冰棍,妈妈就把白糖水放到茶缸里放到外面窗台冻,结冻了,再拿回来一点一点喂。后来姥姥又说要吃猪肉,妈妈就走遍了整个村子,找到了一家杀猪的,一问要十元钱一斤,妈妈二话没说,就给买回来,做给姥姥吃,姥姥很高兴。妈妈还给姥姥做了装老衣裳,姥姥是小脚,鞋很难做,而且姥姥说鞋面要绣荷花,鞋底要绣云梯,妈妈都按要求做了,由于妈妈和四姨的精心照顾,姥姥的病虽然没治好,但走的时候很安详。</p><p class="ql-block">姥姥走后,姥爷比姥姥多活了12年。这些年,姥爷大多数日子都住在四舅和我家。在我家,妈妈每顿饭都给姥爷蒸一碗大米饭饭或煮一碗面条,再蒸一碗鸡蛋糕,或炒点豆腐煎点小鱼,回牡丹江时,妈妈再给做一套新衣服,做一双新鞋再给拿一些米。姥爷最后得的是脑溢血,瘫痪在床好几个月,妈妈一个人,一直守护在身旁,擦屎擦尿,洗衣,喂饭,一直伺候到最后。</p><p class="ql-block">妈妈孝心父母,善待他人,团结邻里。我家住的大院一共有七户人家,院里所有的孩子都穿过妈妈做的衣服,妈妈心灵手巧,看到别的孩子穿的衣服好看,买块布,回家拿起剪刀一裁,做出来肯定不差分毫。 妈妈不仅用手做的好,缝纫机她也用的很熟练。为了能给孩子们做的又快又好,1957年,五舅所在的牡丹江北方工具厂,制造了“551”牌缝纫机,妈妈求五舅按出厂价买了一台,从那以后,妈妈做衣服的速度和质量如鱼得水,飞速增长。求她做衣服的孩子更多了,每年过年,她都要忙很多天,经常是一直忙到吃年夜饭,才能做完。认识的人她热心帮,不认识的人她也帮,一次她从牡丹江坐火车回家,在火车上看到一个男人小腿肿的又黑又粗,女人不停的哭,妈妈一问,原来是干活摔的,没及时治,到医院说要给截肢,家里即没有钱,又哭主要劳动力没有工作能力了。妈妈很可怜他们,就说我家有一种接骨丹,即有吃的又有糊的,你跟我去试试吧。到家后,妈妈马上把糊的药摸上,用稻草包上,又让他马上用水把药喝进去,就这样细心的看护,20 多天竟奇迹般地 能下地了,能走了!他们两口子很感激,把妈妈看成自己的亲姐姐,每年都要来看几次。</p><p class="ql-block">我的妈妈就是一个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当我们这些儿女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觉得妈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心中可歌可敬的活菩萨!</p><p class="ql-block">妈妈已经离开我们19年了,如果她看到她的七个子女,现在都离开了农村,四家在北京,一家在沈阳,两家在牡丹江:</p><p class="ql-block">她的十二个外孙、外孙女、孙子、孙女,有4个博士、2个硕士、一个大学本科:连重外孙、外孙女,最大的已经在上海复旦读硕士了,挨着他的三个都在大学读本科呢,她该有多高兴啊,她的子孙后代都听她的话,都给她争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