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1029儿子利用休假带老爸老妈自驾开车🚙去湖南的长沙自由行。长沙是以湘江和橘子洲为界,左岸岳麓山埋葬着救亡图存的先驱烈士,岳麓书院承载了文化精英的道德担当,右岸是热闹繁荣的市区和著名老字号坡子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夕大火》</p><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8日,日军侵入湘北。11日,岳阳失守,兵临长沙。同日,蒋介石下达密令:“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即当时的“焦土政策”。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立即部署,点火信号选在长沙城中最高的天心阁。13日凌晨2时许,南门某处意外起火,不到一刻钟又有三处。此时警察和消防队都已撤离,不明真相的警备司令部以此为信号,随即全城点火。因当时电报代码为“文”,这场发生在晚上的灾难史称“文夕大火”。</p><p class="ql-block">整整五天五夜,全城90%的街道、建筑被毁,三万余人丧命。来不及撤退的长沙百姓,披头散发寻找亲人的,顿足捶胸的,望着大火发呆的,扑向火丛抢救财产的。长沙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品尝长沙的美食,每只大龙虾上都印有“长沙”二字,味道独特鲜香👍</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长沙一巷子里面品尝网红的“彭记肉丸”火锅,凉拌腰子,包菜炒肉糜。</p> <p class="ql-block">逛长沙“太平老街”👣</p> <p class="ql-block">韶山的毛家“红烧肉”</p> <p class="ql-block">长沙特色小炒牛肉,肉沫金钱蛋,湖南菜对于南方人不吃辣是个挑战!</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展馆位于橘子洲头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内,包含上下两层,面积2200平方米(一楼1200平米,二楼1000平米)。展馆一层主题“橘子洲变迁史”,集中展现橘子洲的悠久历史、人文底蕴和现代蝶变过程;二层主题“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岁月”,以绘画等艺术形式呈现伟人早年在长沙的岁月。这次去因维修没能看清全景,只能在景区买了一枚冰箱贴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晋、唐后,洲上多种橘树, 杜甫诗云:“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南宋时,朱熹和张渡江去岳麓书院时曾在此休歇。毛泽东在这里“独立寒秋”,看“湘江北去”,写下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长沙》。</p> <p class="ql-block">乘坐橘子洲头里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乘坐小火车合影</p> <p class="ql-block">湘绣“青年毛泽东雕像”。</p> <p class="ql-block">遥望湘江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橘子洲头</p> <p class="ql-block">我在长沙这里→</p> <p class="ql-block">长沙的“天心阁”夜景很美👍</p> <p class="ql-block">登塔站在最高处看长沙夜晚漂亮景色</p> <p class="ql-block">长沙的湖南省博物馆于2017年11月重新开放,由历史文化和马王堆汉墓两大展馆组成,藏品丰富,布展精美。</p><p class="ql-block">位于二楼的“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馆中,可以让你详细了解湖南自殷商青铜文明的开启,到楚人入湘、江西填湖广和“湖南熟天下足”的历史沿革,以及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这里展出的青铜器极为精美,留意一下商代的几样盛酒器:凤鸟纹“戈”提梁铜(读“yǒu”)、唯一一件野猪造型的豕尊、中国发现的唯一以人面为饰的方鼎都是馆藏珍品,迄今发现出土的最高大的“皿而全”方形(读“léi”)更是代表博物馆入选“国家宝藏”。另外,距今15,000~13,000年的陶釜、西汉的牛形铜灯、西晋的青瓷对书俑等也都是馆藏精品。</p><p class="ql-block">三楼是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馆。马王堆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历史遗产,展馆内展出了辛追墓出土的大量随葬品,还原了古人的现世博物馆生活和所向往的来世。展示设计也极花心思,漆器上的彩绘狸猫动了起来,T形帛画中的天界与人间被详细分解,你还可以跟着多媒体互动学做一套汉代养生操。辛追夫人的“新家”设计成了一座华美的地宫,四壁滚动播放着长约4分钟的3D影像,呈现了四层棺上描绘的世界万象。沿人行电梯下到一楼地宫底部,辛追夫人就“安睡”在特制的展柜中。</p> <p class="ql-block">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先生带队对马王堆进行调查,断定这里是汉墓。1956年,此地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71年,部队医院在东边土堆挖防空洞时无意中破坏了墓葬,从而开启了科学的考古发掘,震惊寰宇。马王堆汉墓是一次于特殊年代、举全国之力的科学发掘,1972-1974年历时三年,出土珍贵文物3000余件,包括帛书、简牍、漆木器、丝织品、帛画等等,更有一具在地下“长眠”两千多年依然保存完好的辛追夫人遗体,堪称传奇。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西汉初年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宗教意识、风俗习惯和贵族风貌的窗口,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p> <p class="ql-block">进博物馆时儿子租了一个AR眼镜智慧导览,亲临高科技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接着又去参观长沙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就在南岳衡山的脚下。岳麓书院、麓山寺和云麓宫分别作为儒、释、道的代表在山上和谐共存,古迹和先烈墓碑遍布山间。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湖湘名山海拔不过300米。山上古树名木极多,春夏满目青翠,深秋枫香、银杏红黄交接。</p><p class="ql-block">湖南大学体育馆西门旁有座建于清代的自卑亭,取《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之句,其中“自卑”(从低处)是相对“登高”而言。向西便是岳麓书院,后门出来即是爱晚亭。亭子的盛名源于杜牧《山行》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深秋时节尤其受团客青睐。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常携友“凭栏熟计连朝夜”,这里也是当年新民学会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爬长沙的岳麓山</p> <p class="ql-block">爬累了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它历经宋、元、明、清各朝,至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由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是湖湘文化的重镇和楚材培养的摇篮。而今,书院依托湖南大学的现代教育资源与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成功实现古老书院的现代转型,成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现代书院,被誉为“千年学府”。</p> <p class="ql-block">朱张会讲:</p><p class="ql-block">张斌(1133-1180),字敬犬,一字乐斋,号南轩,谥号“宣,后世尊称张宣公,四川绵竹人,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湖湘派杰出代表,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他主持岳麓书院对湖湘文化 近千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慕名造访,遂成朱张会讲盛事。在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传为美谈。</p><p class="ql-block">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今江西婺源,出生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闽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曾两度来岳麓书院:一次是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与张械讲习论学于书院,史称“朱张会讲”。一次是绍熙五年(1194),朱熹以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更建书院,延聘教授,整顿学风,增置生员,亲临讲学。</p><p class="ql-block">张村(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乾道初年(1165),张拭始主教岳麓书院前后达七年,提出“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对书院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张拭主院使得岳麓书院成为湖湘学派的主要基地,湖湘学派的规模、成就和影响均进一步扩大,并发展到了全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书院的典型代表,岳麓书院是中华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传统社会,岳麓书院秉承“传道济民”的宗旨,传承文化,创新学术,作育英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今天,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化殿堂,仍在发挥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等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谱写着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惟楚有材,於斯为盛。”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跨越古今,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变迁,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岳麓书院的千年学脉,是湖南大学日新日进的深厚根基,是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是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宝贵资源。</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湖南大学提写校名</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的东方红广场</p> <p class="ql-block">旁边就是“湖南大学”。</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位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东侧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因唐朝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而得今名。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p><p class="ql-block">1913年至1918年间,毛泽东、蔡和森等常在此聚会、家书、探讨革命真理。该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重建时,毛泽东提笔“爱晚亭”三字。</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里毛主席写的亲笔诗</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身后背景是湘江</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饿了就品尝长沙街头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长沙网红店“永远街”。</p><p class="ql-block">永远街原来在长沙下河街连通坡子街的位置,如今已经消失。我们在长沙文和友里还原了其中一段,乔伯凉面、东瓜山炸香肠、茶颜悦色、正哥牛肉串……这些都是隐藏在长沙街头巷尾的苍蝇小店,看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已经开了很多年,是街坊邻里间有口皆碑的名小吃店,长沙文和友邀请这些小店的店主入驻,集合优质老店,打造最具长沙口味、最有长沙韵味的特色小吃街。</p> <p class="ql-block">品尝长沙网红奶茶店“茶颜悦色”🍵☕</p> <p class="ql-block">内部改造成“旧时回忆”很有特色,各种长沙当地特色美食店可以品尝。</p> <p class="ql-block">品尝长沙特色小吃“臭豆腐”</p> <p class="ql-block">长沙精典小吃</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开车🚕去韶山。</p><p class="ql-block">这是毛泽东少年时读私塾的地方《南岸》,是全国青少年励志教育的重要基地,位于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坐西朝东,距毛泽东故居约80米,坪前有毛泽东少年时代曾经游泳的池塘。</p><p class="ql-block">《南岸》房屋建于清代,前外墙为青砖,其余为泥砖,青瓦盖顶,白色粉墙,建筑面积394.52平方米。房屋系邹姓祠堂公产,为农民所居。大门左侧共有房屋9间,靠北角楼房一间曾为私塾课堂。</p> <p class="ql-block">1893年,毛泽东诞生在这栋470余平方米的农舍,并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他几次回乡也在此短暂停留。屋舍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家,中间堂屋两家共用,屋中许多家具和生活用具都是毛泽东使用过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每天都有全国各地游客数万人来韶山毛泽东故居参观,此时还不赶节假日我们在此排队等了两个半小时才参观进入“毛主席故居”参观,毛主席是世界共认的伟人领袖!</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杨开慧在故居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1902年,毛泽东入读私塾,历时六载,其中1907至1908年停学在家务农。在私塾里,他勤学多思,奋发上进;辍学期间,他在农闲和深夜,冥思苦读。他在阅读中生发对旧学和旧社会的质疑,也开始了解、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p> <p class="ql-block">人们从各地赶来韶山毛主席的故居瞻仰,怀念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家里五位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故居留念</p> <p class="ql-block">《滴水洞》因为毛泽东而享誉中外。人们来到这里怡情山水,感受人文,为滴水洞的美丽而陶醉。滴水洞因为人们的纷至沓来而更显迷人和神奇。</p><p class="ql-block">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风物耐人思……</p> <p class="ql-block">滴水洞一号楼</p><p class="ql-block">修建于1960 年至1962年,出于保密,时称二〇三工程”,1970年扩建防震室和防空洞。建筑仿中南 海风格砖木结构,面积3600多平方米。毛泽东1966年回韶山时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龙头泉水💦</p> <p class="ql-block">在毛主席待过的地方“滴水洞”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江青在滴水洞办公,卧室,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和伟大领袖毛主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滴水洞展示毛主席的亲属来此合影</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亲属来滴水洞参观留影</p> <p class="ql-block">《毛氏宗祠》为韶山毛氏总祠,与毛震公祠、毛鉴公祠共同构成韶山毛氏家族旧址群。建成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筑面积668.8平方米,是祭祀和纪念韶山毛姓始祖毛太华和历代祖先毛清一、毛清四等的家族圣地。1925年,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此创办农民夜校,杨开慧担任授课老师,从此开始了对旧有家族传统文化的改造。</p><p class="ql-block">韶山毛氏家族是一个古老的、英雄辈出的家族,也是一个红色的革命家族,韶山毛氏家族出了毛泽东!深厚的家族文化与湖湘文化、韶山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共同形成孕育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深厚的文化土壤。祠内的复原陈列和《毛泽东家世家风展》将向您展示这个传奇家族的迁徙历史、文化长卷以及牺牲、奋斗、奉献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家世排行</p> <p class="ql-block">毛氏家族祖先“毛太华”。</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儿子。这是一件毛主席会见外宾时穿的中山装。</p> <p class="ql-block">路遇韶山街道上装扮的伟人</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故居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长沙游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