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秦巴醉美秋色记(一)

老街

<p class="ql-block">文字:政委</p><p class="ql-block">摄影:老街</p><p class="ql-block"> 秋风起,秋叶黄。又是一年秋意浓,秋天引多少文人墨客为此作赋,在杜甫的笔下,她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李白的笔下,她是——落叶聚还散, 寒鸦栖复惊;在杜牧的笔下,她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刘禹锡的笔下,她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样的秋因人的心境不同,赋予她不一样的情怀,这大概就是“以己之喜而喜,以己之悲而悲”吧?其实秋色还是那个秋色,不因你的喜增一分,也不因你的悲减一分。对于我等凡夫俗子来说,看山还是山,看景还是景。久闻秦岭巴山的秋色绚烂斑斓,如同上帝打翻的调色板洒落人间。</p><p class="ql-block"> 恰好,老公关注已久的″君道自驾″此时推出秦巴赏秋这条自驾游线路,我们需要,"君道自驾″正好有,于是一拍即合。</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2日早6点40分,我们一行9辆车,25个人从连云港市政府停车场出发,开启了9天“行摄秦巴醉美秋色,邂逅秦岭红叶季,驾游中国最美乡村公路,君临人间仙境老君山”的自驾旅程。下午4点,行程810多公里,到达了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地坑院″。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对地坑院的真实写照。我在2016年12月份曾经游览过地坑院,此次故地重游,风景依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坑院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实景</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里的炉灶——一个灶台九个锅,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依次开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往上炉温逐减,同时烹饪不同的菜。这种神奇的烹饪方式,凝聚地坑院人千年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里的民族文化园里有一条小吃一条街“百味巷”,我们今晚的晚餐就在这里解决,品尝陕西关中地区的“十大碗菜”。</p> <p class="ql-block">  利用晚餐的空暇时间 ,老公抓拍了民族园小吃一条街在落日余晖下的部分街景。</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我首次游览地坑院时,与陕县张汴乡曲村58号地坑院院主,一个为了共和国的安宁浴血奋战失去了一条胳膊的退役伤残军人李九法合影。回家后,我曾将李九法和他的地坑院在朋友圈作了介绍,同年腊月,侄儿侄女两家在大年三十晚上住到了李九法的地坑院,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法致敬最可爱的人。这次因时间不巧,未能再去拜访他,愿他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李九法的立功喜报</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从三门峡市出发,行程400多公里,于下午1点多到达位于宝鸡市东南75公里的太白县桃川镇青峰峡国家森林公园。办理好入住后(我们今晚入住的酒店就在青峰峡公园旁), 3点整我们乘坐景交车出发,不知是时间不卡点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虽然行程简介上对青峰峡作了浓墨重彩的介绍,但我们整个行程走下来,感觉这个公园的景致真的一般。用我们领队连云港市自驾游与民宿协会钱会长的话说: 这是此次自驾游的热身部分,是序幕,好戏还在后头。发几张照片,打卡我来过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行摄秦巴醉美秋色,邂逅秦岭红叶季,驾游中国最美乡村公路,君临人间仙境老君山”的自驾游序幕已经拉开,以后的行程是否能高潮迭起,能否让我们赴一场秋的饕餮盛宴,各位敬请关注“行摄秦巴醉美秋色记”后续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