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破蒙记</p><p class="ql-block">——童年生活之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乡下老家,把小孩子第一次去学校报名读书叫破蒙,估计是破除蒙昧状态的简称。意思是说,一个孩子去学堂报名读书了,就是开始破除蒙昧状态了,因之谓“破蒙”。</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乡下人那么叫,但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去“破蒙”的,一般家里劳力不紧张,或者父母重视念书的才可以。还有一个就是男孩子可以优先的。说,丫头人家的,读了划不来。</p><p class="ql-block"> 春天里,大家都干活去了,我照例和一帮小孩子在村后的竹园里面玩,当我捉迷藏跑出竹园的时候,被同村的丁老师(民办老师,不拿工资,记公分)逮个正着。他大声和我说:你父亲和我说了你要念书去,跟我走!我不知道念书是怎么一回事,但是知道他是老师,估计很好玩的,就跟着后面跑着,其他跟着跑的还有三三两两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丁老师一路小跑,嘻嘻哈哈的打闹着,不大一会就到了隔壁的村庄。一间草房子里面摆着两张用砖头支着腿脚的桌子,但是桌子上面却是新刷的红漆,比我家里的油黑桌子漂亮很多。红桌子的里面坐着一个年龄大一点的老师,细心的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了我的大号,也说了几岁,还有爹妈的名字。他便笑着递给我两本书,好像说了一句“德木家的孩子都这么大了……”。我拿着书,他又告诉我,要搞一个袋子把书装起来。我不明白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转身拉同村的孩子准备回家,他说,不能回去,待一会要上课了,要教我们识字。</p><p class="ql-block"> 在他带我上课前,他和我们村的带我们来的那个丁老师都在找书,印象中他们都在书堆里面找了一本最不平整的或者有点卷角或者破角的书给了对方。他们找好书后叫我们这些刚刚来的孩子去了另外的一个房间。</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个房间里面没有桌子,只有一块很小的黑板。孩子们都进来后,哭闹打闹的嘈嘈杂杂的,好几个孩子嚷着要回家。</p><p class="ql-block"> 我似乎觉得有些许的失落:这么好的天气,就搞着这些了,没有的玩了?</p><p class="ql-block"> 老师又大声的敲着黑板,喊到:下午要搞一个书包把书装起来,还要有一些其他的学习用品。</p><p class="ql-block"> 那个春天那个上午,老师到底教了什么字我不记得了。我就知道终于可以回家了。我还是和丁老师一起回来的,在回来的路上我说下午我们去哪里继续玩,丁老师说不能玩了,要天天去学校念书了。</p><p class="ql-block"> 我好想哭,那一刻。我想也许只是丁老师随口说说,我去不去他怎么知道。</p><p class="ql-block"> 中午回家后,父亲抽空去了离家有几里地的农场代销店,给我买了二分钱的大橡皮,三分钱一枝的带小橡皮的彩色铅笔,还有七分钱一把的小刀和八分钱的一个小练习本。最大的装备是母亲前几日卖了家里的鸡蛋,花了几毛钱给我买的平布做的边角带着白色滚边的蓝色书包。</p><p class="ql-block"> 从那天下午开始,我就带着我的装备开始“破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