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8日,是杰出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同志诞辰122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徐向前元帅的丰功伟绩,追思和学习他的坚定信念和崇高风范,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馆长李海军,带领副馆长申利芳、王艳茹及中层以上人员,代表纪念馆全体干部职工,向徐向前元帅表达最深切的敬意与怀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向徐向前元帅塑像行鞠躬礼、敬献花篮</span></p> <p class="ql-block"> 李海军馆长作重要讲话,他深情回顾了徐向前元帅艰苦奋斗、光辉战斗的一生,深切缅怀了徐向前元帅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建立的不朽功勋。他指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徐向前元帅诞辰122周年,就是要深入学习徐向前元帅的崇高风范,永远铭记革命先辈为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作出的历史贡献。他强调,纪念馆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入学习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继承光荣传统;要敢担当、讲奉献、比作为;要继承和发扬一二九师精神,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p> 徐向前元帅生平 <p class="ql-block">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徐向前元帅</span></p> <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红军前敌总指挥、西路军总指挥等职。长征途中,他积极拥护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在中央红军被迫单独北上后,他果断指出:“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在关键时刻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参与指挥长生口、神头岭等战斗,亲自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响堂铺伏击战,歼灭日军400余人,焚毁汽车181辆,大振了军民士气。1938年4月率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提出要在平原地区依靠群众建立"人山",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统一战线和抗日民主政权,收编和改造各色旧式武装,创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起,参与组织和指挥冀南春季反"扫荡"。1939年6月奉调山东,任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普遍组织各种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并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0年底返回延安。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29师副师长徐向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徐向前在前线指挥作战</span></p> <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3月至5月,指挥临汾战役,以大部分新组建之部队,攻克设防坚固的临汾城。6月至7月指挥晋中战役,以6万兵力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1948年10月到1949年4月初,带病组织指挥太原战役,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徐向前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百折不挠;他襟怀宽广,光明磊落,顾全大局,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p><p class="ql-block"> 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p> 徐向前与响堂铺战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忆响堂铺之战兼贺抗战胜利40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徐向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扑天火龙吞残虏,动地军歌唱凯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弹指一去四十载,喜看春意在人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七律为徐向前元帅1985年6月8日所作,诗句形象再现了响堂铺伏击战的激烈场面:1938年3月31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在西起山西东阳关、东至涉县椿树岭、以响堂铺为中心的狭长地带设伏。待日军进入我军伏击圈后,经2小时激战,击毙日军400余人,焚毁汽车181辆,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关于此战的前因后果及作战情况,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38年3月下旬,刘伯承、王新亭、刘志坚等同志,去总部出席东路军将领会议。那时,日军正向晋南、晋西黄河沿线大举推进,后方运输十分繁忙。邯长公路上,汽车往返不断,日夜运送兵员和作战物资。国民党军队已纷纷退往黄河西岸,蒋介石却命令我军不准一兵一卒过黄河,企图借日军之手消灭我们。我们的口号是“与华北共存亡”,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狠狠打击日寇。小平同志和我决定,部队东移,在涉县和东阳关之间,再打个伏击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东移途中,细雨霏霏,道路泥泞,春寒逼人。部队忍饥傲寒,冒雨行进,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我们的设伏地点,选在东阳关和黎城之间的响堂铺一带,通道沿着干枯的河床延伸,南北两侧皆险山隘路,只要把东西两头一卡,敌人便无路可逃。我们以七七一团为右翼,伏于宽漳、后宽漳;七六九团为左翼,伏于杨家山、江家庄一线,并以小部兵力警戒涉县方向的援敌;七七二团作预备队,伏于右后方的马家拐,并警戒东阳关方向的援敌。小平同志率师直进驻佛堂沟,我的前沿指挥所设在响堂铺路的后秋村小山坡上。战前我和陈赓及团的干部,看了地形。小平同志和我到七六九团,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作了战斗动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30日午夜,我军神速、秘密、隐蔽地开进伏击阵地。拂晓前,接到七七二团的报告,说我伏击部队后方马家拐,出现100多敌人,可能要断我退路,请示要不要撤出伏击阵地?我当时判断:情报不可靠。如果敌人发现我军企图,决不会只派这么点兵力前来“打草惊蛇”。遂一面告诉七七二团,不准乱动;一面派参谋邓仕俊等,查清虚实。结果证明,东阳关方向的敌人,并未出动,警戒分队看到的,是些赶着牲口走夜路的老百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晨8时半,从黎城开往涉县的100多辆汽车,进入我伏击圈内。我七六九团、七七一团突然出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狼奔豕突。经半日激战,将敌第十四师团辎重队的森本和山田两个中队除30余人逃跑外,其余共400多人全部歼灭,缴步枪200余支,轻重机枪15挺,炮4门。180多辆汽车,全部被我焚毁。战斗临近结束时,东阳关及黎城方向的400余敌人赶来援应,被我七七二团一举击溃,逃回据点。等敌机飞来狂轰滥炸时,我早已撤出战场。战后,小平同志和我向师部和“集总”报告了战斗经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响堂铺伏击战前线指挥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响堂铺伏击战缴获日军的战利品</span></p> <p class="ql-block"> 响堂铺伏击战,是一二九师出师太行以后继长生口、神头岭战斗之后,在敌控交通线上又一次成功的伏击战。此次战斗给入侵太行的日军又一次沉重打击,抑制了日军向黄河防线进攻,给“亡国论”者以有力的驳斥,进一步鼓舞了广大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刘伯承在总结这次战斗经验时说,这次战斗是伏击战斗的范例之一。当地人民深深怀念在这次战斗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后来在当年的伏击区公路北侧竖立了“响堂铺伏击战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响堂铺伏击战纪念碑</span></p> 徐向前回忆“镇压六离会” <p class="ql-block"> 南宫一带的六离会,不单是个封建迷信会道门组织,且为反动地主和汉奸控制,专与八路军为敌。该会信奉八卦教,以八卦中的第六位——“离”字命名,故称六离会。头头李耀庭,南宫人,保定武备学堂毕业生,曾在直系军阀部队当过中将旅长,七七事变后,投靠日本侵略者,是个死心塌地的大汉奸。会员五万余人,多为受愚弄的农民群众。党中央指示我们:“对于会门土匪采取慎重的态度去应付,依据具体可能条件去改造他们。”因而,部队初到冀南后,并未将该会列为武装打击的对象。但是,就在我军进攻威县的第二天,李耀庭竟唆使属下,在南宫以东的小屯、张马附近,武装袭击我派往夏津的津浦支队,抢走电台、马匹,杀害我支队政委王育民以下二十余人,制造了“张马事件”。</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即研究对策。我和陈再道、宋任穷、刘志坚同志合作得很好,重要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商量决定。针对六离会的猖狂活动,我们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制定了四条措施:(1)主力部队向南宫附近集结,动员教育后即向六离会活动地区,进行武装宣传;(2)分化瓦解其组织,争取群众,进行民族教育,揭破汉奸阴谋;(3)对反动首领坚决镇压;(4)散发告人民群众书,张贴布告,勿使群众发生恐慌。我们一面向师部报告,一面拘留了大汉奸李耀庭,并邀请小屯六离会会长宋印亭来南宫谈判。但宋印亭等人顽固不化,拒绝洽谈和交出我被俘人员。我们忍无可忍,令部队攻占小屯,夺回电台、马匹,救出几名被俘的战士,当场镇压了残害我方人员的六离会骨干宋殿元。</p><p class="ql-block"> 刘、邓复电,同意我们的方针和部署。我军继续与六离会的头头联系,争取和平解决,平息事端。但他们鬼迷心窍,不自量力,决心顽抗到底。他们与附近各县的六离会联络,纠合二万多人,向孙村、甘狼冢、西高村地区集结,准备攻打南宫县城。五月十六日,六离会在南宫东南之张马、甘狼冢一带,向我发起进攻。会徒们虽是乌合之众,不讲战术,但吃过“朱砂符”,迷信“刀枪不入”,头扎红包布,身披红带子,排成一些方队行进冲锋,看上去红彤彤一大片。我军沉着应战,步机枪、迫击炮一齐开火,连续打退了他们的几次冲锋,最后用骑兵迂回包抄,一举打垮了他们,抓获了一批反动首领。这一仗,六离会分子伤亡百余人,如果不是我军有意控制,他们死伤还要多。所谓吃了“朱砂符”便“刀枪不入”的鬼话,被事实揭穿,这对瓦解和争取六离会的群众,颇有益处。次日,我们和地方政府在孙村召开万人大会,揭露六离会头头破坏抗日、残害八路军人员的罪行,宣布取缔六离会组织。接着,又派出工作队,去各村镇开展政治宣传,动员会员只要交出“包袱”(红布包着的法衣、护身符等),脱离六离会,便不咎既往,否则,将严加惩处。在我强大政治攻势下,各地六离会纷纷解散,许多受骗成员觉醒过来,积极报名参加抗日自卫队。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六离会组织即土崩瓦解,南宫、冀县、枣强、衡水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连成了一片。大汉奸李耀庭、反动首领高大奎等,均被处决。</p><p class="ql-block"> 对付六离会,打是一个关键。你不打他,他要打你。不打,我们就存在不住,只有回太行山去,所以非打不可。但是,打又不能太狠,目的在于镇住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化瓦解工作。六离会的成员都是本地的老百姓,多数人受蒙蔽、裹胁,并非铁板一块,死心塌地与八路军为敌的,只是极少数。他们的亲戚朋友一大串,是我们抗日的团结对象、依靠对象。打死一个,得罪一家,伤害一片,不利于发展抗日力量。事实证明,我们采取的方针是对头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