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凡是我走过的地方,只要有博物馆,我都会去看看。看得多了,心里就有比较了。各地博物馆的确不同。每一个地方发展变化的过程都会从博物馆中看的清清楚楚,博物馆就是一个地域发展史,万变不离其宗。</p> <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p><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重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分为序言厅、七个展厅和唐代壁画珍品馆,但第七展厅不开放。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p> <p class="ql-block">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序言大厅内,并没有像其他博物馆那样的文字说明,也没有华丽的装饰。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唐代的走狮。这只雄健的走狮是仿照唐顺陵走狮石雕,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雕刻的复制品。它高约3.5米,重达15吨,是古代历史上最大的石狮。因此被称为“东方第一狮”。</p><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将“东方第一狮”设在馆内入口处,寄寓石狮能够镇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镇守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展厅:陕西古代文明</p> <p class="ql-block">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黄河中游。这里山川壮 美、四塞险固,物产丰饶、人文荟萃。兼有黄土高原的苍茫豪迈、关中平原的广阔坦荡和秦巴山区的巍峨雄奇。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陕西古代文明的演进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陕西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摇篮之一。远在一百余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此生存繁衍。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社会繁荣发展,华夏始祖炎黄部落勃兴于黄河与渭河流域,拉开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陕西曾长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合。“秦中自古帝王州”,先后有 13个王朝在此建都立制,历时1100余年。尤其是周、秦、汉、唐数朝,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中国历史最为辉煌的时期,其余则绵绵久远。</p><p class="ql-block"> 陕西也曾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地。自西汉凿通西域、开拓出人类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化与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至唐代海纳百川、博大包容,京师长安成为当时万邦崇仰、八方辐射的国际大都会。在此中外文化交流融汇,其灿烂光华举世瞩目。</p><p class="ql-block"> 辉煌灿烂的陕西古代历史,造就了陕西文化遗存的完整性、丰富性和至高性,在诸多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最高水平。《陕西古代文明》展从本馆 170 余万件文物藏品中遴选出3000余件精品,旨在展示陕西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孕育、发展、鼎盛的过程。无论站在中国历史进程的纵坐标,还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横坐标去观察,陕西古代文明都被视为一种辉煌的典范。我们相信,曾经为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与传承发挥过重大影响的陕西,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为卓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人猿揖别》,以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 发现于陕西大荔县段家乡的大荔人,距今约20~30万年,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中的古老类型,也是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早期智人头骨化石,显示出与现代蒙古人种相似的体质特征。大荔人使用的工具以刮削石器为主,也有尖状器和少量石锥、雕刻器等,由此推断大荔人可能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p> <p class="ql-block"> 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也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为繁荣的史前文化。陕西密集分布着两千余处仰韶文化遗址,约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三,处于仰韶时代的中心区,并通过尖底瓶、彩陶等代表性的文化因素逐步向周边拓展,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间的互动与整合。</p> <p class="ql-block"> 渭水流域的客省庄文化是在陕西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文化。其陶器以单把鬲和高领折肩罐等器类为代表,排房替代了仰韶时代向心式聚落布局。</p> <p class="ql-block"> 石峁文化脱胎于陕北地区的仰韶文化,并在与周边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形成独特的文化面貌。其陶器以双鋬鬲、斝、三足瓮、豆、折肩罐等器类为代表。发现大量石城聚落,以超大型城址石峁遗址为中心。</p> <p class="ql-block"> 五孔青玉刀</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单元一一《凤鸣岐山》,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p> <p class="ql-block"> 原始瓷罐:原始青瓷至迟出现于商代早期,西周时期数量增加,但瓷器的使用即使在贵族阶級中也是一种奢侈品,一般出土在规格较高的墓葬中。这件难得的西周原始瓷罐,对研究中国瓷器起源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盠方尊:盠方尊内壁铸有铭文108字,大意为:某年八月初吉,穆公陪同盠在周庙接受册命,周王命盠掌管王室禁卫军西六师、主行、三有司,兼管六师及八师艺,并赐给命服等,是研究西周军事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牛尊:通体作牛形,身躯浑圆壮实,四足粗壮有力,伸舌作流,背开方口设盖,盖钮为一立虎,盖与牛背以环钮相连,可随意开启而不脱落,腹背及足部满饰云纹和夔龙纹。造型雄健生动,纹饰华美流畅,为西周青铜艺术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 西周青铜器以其雄浑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高超的工艺和精湛的书法而大放异彩,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作为西周王朝统治中心的陕西,自西汉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最重要的地方,出土数量之大、种类之全、精品之多,居全国首位,被誉为“青铜器之乡”。</p> <p class="ql-block"> 它盉:盉盖内铸有做器者的名字“它”。盉与盘经常配套使用,商周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盉用来注水,盘用来承接洗过的废水。</p> <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东方帝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曾活动于今甘肃天水地区。周平王东进后,秦人以陕西为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政治、经济、军事诸制度,垂范后世。</p> <p class="ql-block"> 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 石铠甲</p> <p class="ql-block"> 青铜鹅:秦始皇陵园七号陪葬坑共出土青铜水禽46件。其中青铜天鹅20件、青铜鸿雁20件、青铜仙鹤六件。众多青铜水禽的出土,说明这个陪葬坑试图营造出某种“水环境”,它丰富了我们对秦始皇陵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展厅:大汉雄风</p> <p class="ql-block"> 第四单元一一《大汉雄风》,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如汉金饼、西汉“皇后之玺”玉印、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彩绘雁鱼铜灯、西汉彩绘陶钟、汉酱釉绿彩云纹陶奁、西汉彩绘骑兵俑、西汉上林铜鉴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一一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p> <p class="ql-block"> 着衣式彩绘骑兵俑</p> <p class="ql-block"> 第五单元一一《冲突融合》,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如汉金怪兽、晋“晋归义羌王”金印、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十六国灵华紫阁服乘金错泥俑,北魏彩绘骑马吹号角俑、南北朝彩绘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萨三尊铜像等,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p> <p class="ql-block"> 西晋短暂统一后的130多年间,入主中原的5个少数民族一一匈奴、鲜卑、羯、氏、羌,在中国北方先后建立过十多个政权,史称“十六国”。其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十六国中的前赵、前秦、后秦、大夏,以及南北朝的西魏、北周政权先后在陕西建都。这是一个与前朝后代迥异的时期,文化风貌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西安北郊发现了北周时期粟特人安伽、史君、康业及兩宾人李诞的墓,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当时的陕西境内,有不少中亚等地区的外国人长期居住,甚至担任官职,并最终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政权频繁更迭,摆脱人间疾苦的梦想使得宗教成为人们的精神依托。逐步中国化的佛教在长安大放异彩,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佛教造像艺术。</p> <p class="ql-block"> 民族融合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精美的手工业品、雄强刚健的“魏碑”书体、神采各异的乐舞俑等。这一时期在雕塑、书法、音乐、舞蹈诸方面的成就,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十字形高髻女俑</p> <p class="ql-block"> 陶骑马乐俑</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展厅:盛唐气象</p> <p class="ql-block"> 第六单元一一 《盛唐气象》,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隋唐手工业是中国古代手工制造业的一个高峰。随着市场和需求的扩大,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使手工制造技术较前代有了显著的提高,产量有了明显增加。大量制作精美的丝绸、金银器、三彩器、瓷器和铜镜,展现了隋唐手工制造业高超的技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 三彩牵马俑及三彩马</p> <p class="ql-block"> 彩绘马:唐代的农牧业十分发达,特别是养马业最为兴盛。马在唐代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边塞沙场、 生产劳动、游乐出行、商业交通都离不开马。突厥、龟兹、于阗、大食等国进贡的宝马,唐朝政府设有专门的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精心养驯。到公元7世纪中叶,高宗麟德年间仅官方养马就达70余万匹,这是古代国家养马的最高数字。</p> <p class="ql-block"> 三彩四孝塔式罐仿舍利塔制作而成,为初唐至盛唐时器物,是俗家孝子在佛教的影响下为追念祖先、以示孝心的体现。罐体腹部贴塑“董永卖身葬父”、“曾子抚琴悦父”、“郭巨埋儿养母”、“曾子汲水济母”四组人物故事,并刻有相应题记。该罐主题选取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孝子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树立的至孝榜祥,表现出唐人对孝道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白瓷双龙柄执壶:唐代瓷器在实用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造型别致的新器型。此壶即是唐以前从未见过的新式样,它在鸡首壶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胡瓶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瓷器艺术的表现力。胡瓶在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多为金属制品,隋及唐初盛行的这种瓷器造型,显示了中外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服饰,在腰部以下的装饰品主要是玉佩和绶,男女均可佩戴,并以玉佩所使用的玉料和绶的尺寸、质地、颜色不同区别等级高低。</p> <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国运昌盛,加之统治者的提倡,各种宗数和民间信仰得到广泛的传播。传统的道教、佛教备受推崇,佛寺道观遍布全国,教派和理论有了新的发展。袄教(拜火教)、景教(基督教分支)、摩尼教、伊斯兰教等许多西方的宗教也相继传入中国,神衹毕至,使得隋唐宗教文化达于鼎盛。</p> <p class="ql-block"> 自五代开始,陕西成为地域性中心。 北宋中叶,党项族建立“大白高国”,史称“西夏”,领有陕西北部。南宋初,金军攻入陕西,几经激战,陕西大部分为金统治。宋金以秦岭山脉为界,彼此斗争,相互交往,共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p> <p class="ql-block"> 第七单元一一《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 耀州瓷因产于耀州(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而得名,是古代名瓷之一。始于唐,盛于宋、金,元代逐渐衰落。耀州瓷以青色为主,以刻花、划花、印花装饰手法为特征,题材丰富,器型多样。</p> <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审美取向与物质生活的发展关系密切,相互影响。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细节和精雅的追求日益突出,且不同时期受统治者民族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纷呈异彩。宋代崇奉沉静典雅、平淡含蓄的美学风范;元代的审美观念则多豪放、粗犷和刚劲;明清两代在文化艺术上承袭宋元,继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 承袭隋唐多元文化风貌,宋代以来宗教在陕西颇为兴盛。佛寺、佛塔遍布城乡,尤其是陕北石窟寺、华山道观和道教全真派祖庭户县(今鄠邑区 )、重阳宫、西安化觉巷大清真寺,以及明末始建的西安天主教北堂,蔚为壮观,彰显了陕西在宗教文化传播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第四展厅:惊世发现</p> <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所在地,基建施工时窖藏出土了两个陶瓮和一个提梁罐,1000多件深埋地下上千年的金银器、玉器、贵重药物、中外钱币、铜器展露“真容”。</p> <p class="ql-block"> 这一展厅萃选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银器、玛瑙、玉器、玻璃器、钱币、药材等文物 319件(组),内容涉及唐代典章制度、宮廷宴飨、礼仪文化、社会风尚以及文明交流等方面,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 汉代以来“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理念,以及金银器昂贵的价值和华美的外观,使得唐代贵族对金银器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何家村窖藏共出土了 271 件金银器,这些富丽华美、光彩夺目的金银器皿,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大唐贵族精致奢华的生活、延年益寿的人生企盼以及对儒家传统礼仪的尊奉传承。</p> <p class="ql-block"> 强盛的国力、开放的世风,使得唐代女性表现出不同于其它时代的精神风貌。她们自由奔放,求美逐新,既喜华丽霓裳,又好奇装异服,或云鬟高髻,满插簪梳,或皓腕金钏、翠绕珠环,甚至妆台奁具也是奢华无比。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各种女性饰品和用具,不仅是其身份等级和财富的象征,更是大唐女性绝代风华的明证。</p> <p class="ql-block"> 在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下,唐代女性改善生话、美化自身的愿望日趋强烈,她们追求美容美饰、插满花梳、簪钗的高髻、形制各异的臂饰,袒胸露颈的短衫,长裤革靴的胡服,圆领长袍的男装,这既是唐代女性审美观念的升华,也是自立、自信、白强精神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唐代国富民强,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放多元的社会风尚,使得唐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何家村窖藏出土了许多反映唐代乐舞、体育、养生及唐人雅好的珍贵器物,彰显了唐代豪迈奔放的时代气息与唐人健康、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第五展厅:抗美援朝</p> <p class="ql-block"> 中共陕西省委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领导下,积級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动全省人民支援抗美援期战争。社会各界通过时事宣传、爱国教育、和平签名、示威游行等活动,调动起全民的爱国热情,积极响应订立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捐钱捐物,用实际行动投身于抗美援朝运动。</p> <p class="ql-block"> 第六展厅:西安解放后各行各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最后参观了唐代壁画珍品馆,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唐墓壁画以风格独特的建筑、简约传神的人物、特色鲜明的器物、简洁明快的山水等,描绘了当时的礼仪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娱乐方式与建筑风格,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贵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资料。</p> <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而且还通过展览、研究、教育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展示了这些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一个博物馆不管大小,往往浓缩了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每次参观博物馆都能让我感受到文物的美,这些文物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美感。通过欣赏这些文物,使我大开眼界,增加了审美的体验。通过了解不同馆藏的文物,就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参观历史博物馆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