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草江李氏源流

德比

<p class="ql-block">庐陵诸李皆源于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是李昙之长子李崇所开创,代有名迹,雄于西土。西平李氏是陇西李氏一个支派。</p> <p class="ql-block">唐地图</p> <p class="ql-block">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p><p class="ql-block">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册封合川郡王。大历八年,入为右神策军都将,宿卫长安。 建中二年(781年),率军平定河朔三镇叛乱。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之后,亲往奉天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诸道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驻守泾州,防御吐蕃进攻。</p><p class="ql-block">贞元三年(787年),册封太尉兼中书令,管理尚书省事务。九年(793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配飨唐德宗庙廷,图形凌烟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晟墓在今陕西省高陵县白象村渭水桥北端偏东处,即当年平定朱泚时驻军之地。冢为圆锥形夯土堆,高5米,直径15米,现距渭水仅25米,部分墓道已陷落渭水中。墓前原有石碑一通,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字,俗称“三绝碑”。明代为防止碑身掉于渭水中,已迁碑于冢西北约200米处,迄今完整。墓前尚有明清时修墓冢碑三通,另有明刻石狮一对。</p> <p class="ql-block">李晟画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时刻《三才图会》</p> <p class="ql-block">李晟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p> <p class="ql-block">李晟全身像,来自故宫数字图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活着的十二个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b></p> <p class="ql-block">《新唐书·李晟传》:有十五子,其闻者愿、宪、愬、听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晟诸子,姓名都是心字底</p> <p class="ql-block">西平王晟公之十子宪(774-829)为入赣李姓始祖。宪公有七子,宪公829年去世时,长子李游任袁州(今宜春)刺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宪(774~829年),字章武,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将领,西平郡王李晟之子。</p><p class="ql-block">仁孝好儒,礼法修整。起家太原府参军,迁醴泉县尉,从事襄阳于頔、魏博田弘正二镇,颇有政绩。入朝,为宗正少卿,迁光禄卿。唐穆宗即位,迁检校左散骑常侍,随从左金吾大将军胡证护送太和公主出嫁回纥,还献《入蕃道里记》,拜太府卿。出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治下有惠政。</p><p class="ql-block">唐文宗太和二年,拜岭南节度使。性本明恕,精通律学,详决冤狱,政绩斐然。太和三年(829年)七月,卒于岭南官所,时年五十六,追封陇西郡公,葬于袁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江西袁州(今宜春)李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其最大的房系就是宪公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盘谷镇谷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的西北,据吉水县县城30多公里。谷村与枫江镇、阜田镇毗邻,吉新公路贯穿全村,通过吉新公路与峡江县、新余市、吉安市形成紧密连接。谷村是中国进士之乡,省级文物保护遗址三处,自然风光优美,有河堤大草原,护吉大庙古戏台,十里油菜田,春天就是花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江西西平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湖南有:“湖南李氏出谷村之说。”</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dlite.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share?nid=sv_9390122728501571484&amp;source=search&amp;tpl=search&amp;_refluxos=a2&amp;sid_for_share=&amp;pd=lite_share"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江西盘谷李氏谷村</a></p> <p class="ql-block">元末明初,湖广一带是元朝军队与红巾军、朱元璋厮杀拉锯的主战场之一,战乱使得当地人口急剧减少。同期,明玉珍率领十几万大军入川,在重庆称陇蜀王。这支大军大多也是湖北地区的农民,明玉珍本人就是湖北的随州人,同去的还有大量躲避战乱而到巴蜀垦荒的农民。湖广地区人口愈发稀少。</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各地的生产,于是出现了“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大潮。</p> <p class="ql-block">葛剑雄、曹树基《简明中国移民史》有个算法(明代部分是曹树基负责撰写):洪武二十六年(1398)两湖人口470万,大约对半分,其中湖北省人口八成来自江西(南昌诸县为主,还有饶州府、吉安府、九江府的)。湖南省人口,元末明初移民占总人口的39%左右,即105万,其中江西移民占 74%左右,则有 78万(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吉安区域,二成多来自南昌诸县)。</p> <p class="ql-block">两湖一些地方把上厕所称为“解手”,当地人解释说,因为其祖先是被捆绑着用船押运来的,途中要方便时,须先呼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于是“解手”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一直沿袭至今。</p> <p class="ql-block">十三派至用期公北宋(1024-1088)为元潭派祖(仁寿乡五都元潭湾),累世居吉水(今江西吉安市)谷(平)村,传至二十派云可公率子孙于明洪武间(1370)迁居湖广省武昌府竹排门(可能是政府强制移民),景泰间(1450) 又迁居常德府龙阳县(今汉寿百禄桥)小安村。</p> <p class="ql-block">二十三派至汝德公生有五子,二十四派长子如璋成化(1470)间迁居益阳油塘坪狮子山,后迁沅江嫩草江,衍为五房。清乾隆57年(1792)始修族谱,光绪6年(1880)、1913年、1948年续修。派语:宗本生成日,为之上可章,仪来徵吉瑞,庆衍发余祥,孝友家传久,才良世泽长,克遵先祖训,立志绍书香。贤达昭经纬,圣明振国纲。自强庭绪启,代远颂荣昌。</p> <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即开始修谱,早于五修谱讲的乾隆癸丑年(1793年)100年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