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位于上海静安区光复路1号,在原四行仓库旧址西部,为纪念1937年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顽强抵抗侵华日军的英勇事迹而建。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于2015年8月13日正式开馆,2015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b>四行仓库旧址</b>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包括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晋元纪念广场和四行仓库纪念墙。<br><b>晋元纪念广场</b><br>晋元纪念广场位于四行仓库的西墙区域,占地1800平方米。晋元广场采用现代式设计风格,巧妙运用数个几何形绿化种植池,隔离外界喧嚣,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融合,营造庄严、肃穆的纪念氛围。<br> <b>四行仓库纪念墙</b><br>四行仓库纪念墙位于四行仓库西墙,在1800平方米的巨大墙面上 布满密密麻麻的弹孔、炮孔,满目疮痍,真实又震撼,还原了当年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激烈战斗场面。<br> <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总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分为1一3层,其中1一2层为常设展厅区域,3层为临时展厅。</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1营420余名官兵,由中校团附谢晋元率领,于同年10月26日至31日,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四行仓库四昼夜英勇抗击日军的进攻。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粉碎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真实地还原了这场战斗的过程,重点介绍了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壮士”顽强抵抗侵华日军的英勇事迹。</p> <b>纪念馆入口</b>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基本陈列,内容分为“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加上序厅、尾厅共六个部分。纪念馆在陈列设计上除了版面、实物等常规形式,辅以战斗场景、沙盘模型、微缩景箱、油画雕塑、互动游戏和影视片等展示手段,再现当年战斗场景,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 <br><b>序厅</b><br>进入序厅,首先看到大厅正中高大的石碑上展示了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一封家书。家书两边的圆柱上雕刻着八百壮士英勇战斗的形象。<br> 谢晋元的这封家书,饱含诀别之意,表明他在写下这封信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保卫中华。 <b>血鏖淞沪</b><br>“血鏖淞沪”展厅展示了八一三淞沪抗战,自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3日始,同年11月底止,历时3个多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第一场大规模战役。中国军队共投入海陆空兵力75万以上,伤亡30万左右;日军动用兵力25万左右,伤亡6万余众。广大爱国官兵前仆后继,同仇敌忾,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英勇悲壮的一页。<br> <b>坚守四行</b><br>“坚守四行”展厅通过一系列战斗还原场景,以时间线为主轴,身临其境地展示“四行仓库保卫战”。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的“八百壮士”,在中校团附谢晋元的率领下,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6日深夜进入四行仓库坚守。以弹丸之地抗击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br> 纪念馆突出介绍了谢晋元的事迹,并展示了毛泽东1938年10月12日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称赞“八百壮士”是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的一段话。 英名墙是纪念馆的又一个亮点。根据记载,坚守四行的“八百壮士”实际人数约在420余人,但长期以来,除谢晋元、杨瑞符等将领姓名外,大多数名字并不为人所知。工作人员通过搜索、档案查阅,以及到曾输出过200余名“八百壮士”的湖北省咸宁通城实地考察,整理出目前这份“八百壮士”名单,包括姓名、职务、军衔等,在展馆二楼“英名永存”展区展出。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作为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馆以来参观者纷至沓来,日最高客流量曾达到7000人次以上,年均参观量超过30万人次,受到普遍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