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雹灾》</p><p class="ql-block">回忆录之五</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雹走一线”这个农事谚语吧。实践证明这个谚语确实如此,可见中国农民的农事经验非常丰厚。宁河县的雹子走向大致从造甲城的田辛、造温开始,一直到岳龙乡为止。也就是从西南到东北,斜着贯穿宁河县全境。而这条雹线基本上比较固定,所以上级在雹子经过的沿线设置了很多高射炮点,就是在应急时,打炮驱云、防雹。打炮前还要和空域有关部门及时联系,防止发生空难。</p><p class="ql-block"> 1991年夏天我在东棘坨乡当党委书记第二年,就赶上了一场大雹灾。</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乡里的工作非常复杂繁重,一个乡要同时面对上面几十个局和上级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像乡镇企业、农田水利、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等等都是有专人负责,不定时的又作为中心工作由党委、政府出面协调共同抓。</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下午,由于我抓的村正赶上计划生育扫尾工作。于是我告诉一位副乡长,我说你们先去,我处理一下手头的工作一会就赶到。</p><p class="ql-block"> 大约在2点多,突然一阵雷声夹杂着闪电,不一会,蚕豆大的雹子就掉了下来。我一想,坏了,为什么高射炮点没有打炮?可能时间太紧了,来不及打炮。也可能是遇到空遇(有飞机通过),这时我招呼司机,立即沿着雹子线赶往躲军甸村(董如声他们村,乡里最西南的一个村),一路上雹子砸过的地方,真是惨不忍睹 ,公路两边的行道树底下一堆堆的烂树叶,把柏油路都染绿了。路边的棉花只剩下一个签立着,棉花叶和桃已经没有了,一些大田作物被雹子砸的东倒西歪。这时我的心立刻就揪起来,心想,完了,老百姓一年的辛苦劳作就毁在这几分钟了。我让司机拉着我又去了杨宇村,看到地里的西瓜已经砸成“芝麻烧饼”了,每个西瓜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全是雹子留下的痕迹。让人看着就心疼。我又让司机拉着我去了,李店子,大顷店,小顷店(乡里最东北方向的村),那里的的玉米也是受灾严重。这时,我决定立即返回乡里,准备召开机关干部大会,让机关干部下村再详细摸一下全乡各个村的受灾情况。</p><p class="ql-block"> 我刚一进乡政府办公室,就听到外面有人高声喊“王凤岐那,王凤岐哪里去了!”这时候我看到县长(陈洪林)、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刘焕义),民政局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都红脸憋肚的匆匆赶来。见到我的面就劈头盖脸的说,你领着我们去看雹灾!(当时我不知道是新来的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在我出去检查雹灾的时候,没有和我打招呼就和民政局报灾了,而县长他们路经的前大安村和东棘坨村正是没有雹灾的地方,可能是领导们认为我在谎报军情),于是我领着几位领导看了几个村,当走到史庄子时,县长突然说“完了,确实是受灾严重,你们办公室(县政府)立刻和市里汇报,争取市领导尽快来考察灾情”。第二天以陆焕生主管农业市长为首的考察团来东棘坨进行了视察,并责成市民政局、保险公司处理善后工作。</p><p class="ql-block"> 后来市保险公司经过详细考察并拿出50万元作为农业受灾赔付(说是赔付,实际上就是市里的支援,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在里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乡一共27个自然村,平均每个村分得了1.8万多元,那时候的这些钱对于各村来说,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再后来各村受灾的地块,除了西瓜之外,其它的种植品种都有所恢复,那一年全乡又是一个丰收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