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发展——读书分享交流会

王丽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风起,寒意至,但田中人读书的热情不曾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月份的读书分享会如约而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阅读之美,尽享交流之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研读新课标,整装再出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冯晓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标是教学的方向。学习了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对语文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含六个方面: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方向上,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立德树人。课程标准指向的内容主题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内容主题。语文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部分后面都有特别指出。可见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6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课程标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我们应该重视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现在,有了新课程标准的明确目标,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比如七年级“有朋自远方来”“少年正是读书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充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分组活动,进行查找资料,记录整理,小组交流等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只能够加强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感染作用,并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培育学生关怀和热爱文化的思想感情。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人,他们的参与意识更强,兴趣更浓重,更能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的综合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重视学生的阅读背诵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理念“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一条中明确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可见,语文学习第一要务是阅读,读书多的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差。语文课标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大力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还要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 更要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而思不足,思而得远虑”,今后我将继续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且思行,力求不断成长,与时俱进,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树立大语文观,帮助学生走进语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引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了《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新课程标准》强调: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务必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提高自身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带给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所以,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务必理解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理解,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构成适合自我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我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忙他们构成以潜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潜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新课程理念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我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的评价方法。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凭借语感,运用语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记得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而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正是语文课该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用心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尔基曾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愿田中师生能在书海中坚持遨游,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p>

语文

学生

学习

新课程

语文课程

阅读

教学

培养

读书

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