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19)刘备是个有性格缺陷的人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塑造的刘备,是一个胸怀宽广、仁慈忠厚、识人善用、礼贤下士、爱民如子、坚韧不拔、重情重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完人”。实际上,刘备的性格并不完美。</p><p class="ql-block">刘备不像曹操,他尤其注重“礼道”,非常看重口碑和脸面。吴国偷袭荆州,擒杀关羽,让刘备肝肠寸断,发了疯的要出师伐吴,为义弟报仇。伐吴意味着什么,他不是不知,但在他的眼里“道义”胜过了一切,或者说声名重于一切。</p><p class="ql-block">这抑或应了一句话:有来无往非“理”也。刘备觉得,他不出手,“道义”尽失,在臣民面前、在世人面前,就永远抬不起头、挺不起腰杆来,就无脸再发号施令;这个仇不报,他的心就会永远淌血。在他的潜意识里,即使让国家利益受些损失,也不能让今人和后人戳自己的脊梁骨。所以,无论诸葛亮、赵子龙等文武大臣怎么陈说利害、采取什么方式苦谏,刘备就是不回头。</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九变篇》曰:“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所谓“廉洁,可辱也”,是说过于廉洁自誉、看重名声,就可能落入敌人侮辱的圈套。刘备的性格缺陷,让“吴蜀联盟”几近分崩离析,让曹魏拍手称快,这正是司马懿精心布下的一盘大棋。</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