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时光】穿过鹤脖子的鱼

跟领亲子伴读中心✅

<p class="ql-block">《穿过鹤脖子的鱼》</p><p class="ql-block">著:张秋生</p><p class="ql-block">适读年龄:3—6岁</p><p class="ql-block">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p><p class="ql-block">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系列</p><p class="ql-block">平台藏区【绘本时光】</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故事是《穿过鹤脖子的鱼》。从前,有两只鱼兄弟,他们天天生活在一起,相亲相爱。有一天,一只白鹤飞来落入水中,弟弟觉得外表如此美丽的仙鹤,心地会是善良的。殊不知,仙鹤来水中就是为了抓鱼填饱肚子的。鱼弟弟因为好奇心太强被白鹤吞了,幸好鱼哥哥聪明机智的想出办法,解救了弟弟。</p><p class="ql-block">【如何呵护小朋友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科学家曾经说,科学始于好奇和不可遏制的求知欲望。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究自然、创新科技的渴望和冲动,是促进科学发现的最原始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p><p class="ql-block">好奇心是什么?综合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好奇心是既具有先天遗传特性,又受环境刺激影响;既有动机状态的特性,又有个体比较稳定的特质属性;既有认知成分,又有情感体验成分的具有复杂结构的个性品质。从遗传角度和行为科学角度来看,不同气质类型的个体活动表现方式差异明显。这意味着儿童的好奇心既有共性的阶段性特征,又有个性的差异化特征。只有掌握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好奇心发展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干预方案,对好奇心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p><p class="ql-block">客观来看,几乎所有儿童的认知结构成长过程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引发儿童好奇心的信息点差异性很大。综合中西方观点,尽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不同,但是基于生理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儿童好奇的对象以及好奇心表现方式大多会呈现出某些特征和规律。</p><p class="ql-block">把握好认知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已成为教育共识,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和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论指向相近,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品质培养从低阶到高阶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预算阶段(2~7岁)、具体运演阶段(7~12岁)、形式运演阶段(12岁以上),证明好奇心等思维品质的培养具备结构化、可操作性的特征。</p><p class="ql-block">比如学前幼儿阶段习得符号的分类及识别能力,逐步能够识别图形、静物、模块、器件功能,学会创设简单情境。在面向未来的教育中,亟须突破对儿童认知培养的知识点讲解、标准答案固化认知、考测排名强化的传统链条。以信息化时代的STEAM(指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为例,儿童培养要注重简单逻辑判断、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至抽象推演能力的培养思路。</p><p class="ql-block">好奇心和创造力紧密关联,为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我们的教育需要改变什么?需要引导儿童学习转型。传统学习方式下,少年儿童在层层选拔过程中好奇心逐渐丧失,创造力逐渐萎缩。我们需要做出对应性改变,对学前儿童和义务教育初期阶段的儿童区别对待,借助不同的模式有差异地培养儿童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一是学科交叉融合育人,基于孩子们的兴趣组织设计教育实践,综合数学、物理、机械原理、电子传感器、积木类器具、智能玩具等,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p><p class="ql-block">二是脱离纸笔再塑课程。教材和课程要注重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让孩子们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制作的过程中建构起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p><p class="ql-block">三是改进评价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动手验证各种奇妙的想法,激发学生对创新实践的热爱,培养他们协作、沟通、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化,利用前沿的科技,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情以及学习兴趣。</p>

好奇心

儿童

培养

认知

教育

阶段

年龄阶段

能力

思维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