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离黄菊满筠笼,更有鲜妍霜叶红。秋韵盈盈,秋景似画,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桂花的淡淡清香,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杭州。</p> <p class="ql-block"> 为充分发挥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卓越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推动海南省教育更好更快的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11月5日,由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郑州中科教育承办的2023年海南省中学卓越校长(教师、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省外研学活动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拉开帷幕。来自海南省各市县的卓越校长(教师、班主任)共计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修学习。</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11月5日上午8:30分,研修活动正式开班。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陈连珠教授、刘帅老师,中科教育负责人唐高峰出席了典礼。</span></p> <p class="ql-block"> 开班典礼上,中科教育负责人唐高峰对本次培训方案做了介绍。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陈连珠教授致辞,陈教授深入解读了本次研修活动的培训方案,此次研修安排了两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专题讲座,一场围绕“名师工作室建设”为主题的微论坛,三所杭州本地名校,希望参训学员能从浙江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中摸索出名师、名校长成长规律,通过实地调研增强参训学员对工作室后期管理与建设的信心,希望全体学员能够正心态、转角色、做规划、善问学、勤互动、多反思、促提升,使自己听有所获、观有所思、议有所得,回琼后能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此次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推动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p> <p class="ql-block"> 开班典礼结束后,全体学员聆听了易良斌老师带来的主题讲座《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管理与实践》,讲座由海南省农垦中学何文胜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易良斌老师是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双名工程导师,杭州市名师工程初中数学实践基地主持人,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单单易老师建设的名师网络工作室就包含了21名导师,100余名省级学科带头人,近500余名骨干教师,1800余名网络学员,为浙江省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发挥了高端平台跨区域驱动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易良斌老师倡导成员们“在研究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在合作中进步”,通过理论培训、实践研习、考察学习、课题研究、主题研讨、成果展示等多种途径培养工作室成员,并将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最大限度的辐射到广大一线教师。</p><p class="ql-block"> 易老师提出工作室的建设应该体现“有价值”——构建一个优秀教师的团队研修平台,一个全体教师共建共享的资源库,一个为教师答疑解惑的咨询台;易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喜欢做工作室,因为能让教师更优秀、能让教学更高效、能让影响更深远。易老师还提出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定位应该是专业经验分享的共同体,是名师梯队引领的火车头,是学科难题攻关的先遣队,是学科思想孕育的孵化器,是成功经验辐射的宣传员。</p> <p class="ql-block"> 易老师为学员们指出工作室的研修策略要基于课改、源于需求、以研促教、共同成长,要创新研修方式,要有立足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爬梯式研修,要有聚焦话题、聚焦伙伴的围炉式研修,要有聚焦设计、聚焦素养的创客式研修,更要有立足本职、课题研究的耕种式研修。</p> <p class="ql-block"> 易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龚春燕、冯友余在分析了《教育家成长丛书》中的20位教育家之后,提出的名师成长“九力”。其中“理想力”是名师成长的原动力,“思想力”体现名师的人生高度,“创新力”彰显名师的智慧与魅力,“学习力”是指名师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精进力”使名师精益求精、进取不息,“艺术力”让名师的教学灵动、诗意、美好、雅致,“表达力”助名师由“明”而“名”、因“名”而“鸣”,“发展力”提升名师的事业层次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影响力”决定着名师事业的广度和成功度。</p> <p class="ql-block"> 易老师热情坦诚的分享,相信大家都能学以致用,更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让教师更优秀,让教学更高效,让学校管理更优化,让影响更深远。</p> <p class="ql-block"> 为了增进各卓越校长(教师、班主任)工作室参训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11月5日下午,参训学员们开展了围绕“名师(校长)的成长与工作室建设”为主题的微论坛。微论坛活动由乐东县教育研究培训学校的周厚东校长主持。</p> <p class="ql-block"> 来自国兴中学的王和鹏老师分享的主题是“高山仰止,且行且思”。他的工作室主张是从生动技术开始,工作室积极开展专题学习,贴近学员解决问题;导师引领青年教师,展示才俊个性,以期齐驱并进;工作室还致力于团队拓展,深入交融。他也深刻反思到:只有重视工作室管理才能真正同频共振,指向风格,深入高效。王老师朴实无华的语言,尽心尽力的引领辐射让学员们看到了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大为、大德,正如王和鹏老师工作室网站上所言:“优秀不是一段时间的标签,常态才是优秀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来自海口西湖实验学校的冯素如校长向大家介绍了杨立功校长工作室的定位是立足于海南省中部地区,发挥省直属中学的引领与辐射作用,以“新优质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研究”为研究课题,通过分享、交流带动部分薄弱学校,培养一批骨干校长,培育更多优质学校,为促进海南省中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化、特色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冯校长还向学员们介绍了西湖实验学校发展中的独到经验,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冯校长满满的教育情怀。而毕业于美国犹他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冯素如校长却始终谦虚地坚持“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 文昌翁田中学王佳伟校长是莫文基校长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做为一名新任乡镇中学的校长,他分享了在海南省莫文基中学卓越校长工作室的引领和帮助下,如何助力校长成长。一是工作室通过为校长们量身定制一系列培训课程,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沟通技巧、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校长的全面素质,而且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二是工作室通过案例研究、实地考察、经验分享等方式,帮助校长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管理能力。三是工作室非常注重校长的个性化需求。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工作室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校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改进自己的不足。这种个性化的关注不仅有助于校长的个人成长,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学卓越校长工作室在培养高素质、有担当、有作为的校长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我们相信,在工作室的引领和帮助下每位校长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p> <p class="ql-block"> 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的许亚鹏校长向学员们介绍了工作室工作理念及目标,分享了工作室的体系架构与创建思路,并分享了已经开展的一系列活动,2023年的工作室活动围绕着完善工作室建设(赴省外研修、参访省内名校)、走进工作室成员校,开展网络研修(智慧大讲堂)、组建教育联盟、开展读书分享等核心工作展开,工作内容重点倾向德育管理(开展德育实践观摩活动等)、教学管理(智慧大讲堂线上研讨活动等)、学校特色发展(海南印记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校际比赛与交流等)、校长专业化发展(读书分享、校长管理论坛、吴甡校长工作室的引领等)。许校长的工作室思路给其他名师工作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p> <p class="ql-block"> 海口实验中学的邱桂兰老师以“追寻'生命历史'、深耕'有人课堂'”为主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连续三届持续九年的工作室建设及发展历程,她力求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海南省“中学历史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学历史教学优质资源开发基地、教育教学最新成果推广平台、辐射引领中心和卓越名师成长家园”,她从“成长的唤醒”、“教学的主张”、“坚实的脚印”“抗起责任担当”四个方面介绍了工作室历年来所做的工作,可谓是足迹遍布全岛各市县,辐射带动多所薄弱学校,示范帮扶白沙、乐东等市县,在全省范围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示范引领、辐射帮扶作用。邱桂兰在最后依然表示“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初心不改、热情不减”的斗志深深感染了认真聆听的所有学员。</p> <p class="ql-block"> 来自海南省农垦中学的何文胜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引领、辐射、帮扶、共赢。何老师提到工作室的一切构想源于自己工作25年来的经历,尤其是近十年来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深入接触市县、城镇学校时,有所思——教育资源不均衡、亟待师资学科能力、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结合自己专业成长史时有所悟——搭建实效、共赢平台的重要性,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基于责任和担当,要考虑示范、辐射、互动多赢的顶层设计要求。他的工作室力求对接更多乡镇薄弱学校,从“常规教学+教研”入手,帮助薄弱校形成独立开展数学教研活动的能力,工作室最终能出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教学骨干、教研骨干。路虽远,行则将至,相信何老师的责任和担当会带领工作室走向更深更远!</p> <p class="ql-block"> 临高县第二中学的范鹏校长是海南省最早引进的一批思源系校长。范校长给学员们回顾了自己在海南临高县的教育历程,他“回归教育初心,不浮躁,做最真实的教育服务,为贫困家庭孩子的成长搭建立体交通,确立博雅文化”的教育理念深深感动了在场的学员们,依托临高地域特色,范校长积极挖掘本土资源,创新打造有本土文化印记的“耕读文化”“渔家文化”“石刻文化”等,为临高一方百姓办好家门口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做出了突出贡献。范鹏校长还介绍了自己校长工作室取得的诸多成果,并对未来提出展望,“海南教育崛起,我们责无旁贷”!</p> <p class="ql-block"> 海口第一中学的咸生伍老师从工作室规划、活动开展、工作成效三个方面向学员们分享了自己两个工作室,带领73名学员共同成长的工作实践。咸老师提出自己工作室的规划是从群众中、从调查研究出发、从问题解决做起,发现的“短板”就是工作规划的出发点。工作室的活动开展涵盖了读好书(为人师要见多识广,才能“居高临下”)、上好课(抓三点:目标、思路、过程)、重研究(教师要学会写论文、做课题)、重实践(地理实践力是核心素养之一,地理老师要深入工厂、矿山、野外等,做到理论与实践不脱节)。咸老师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就是上课一定要追求“深入浅出”。最后,咸老师介绍了工作室突出的成效:工作室有数位学校干部、若干命题专家和省科研骨干团队成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2023年的全省优质课大赛的一等奖6位获得者中,工作室就占4席。</p> <p class="ql-block">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的桂立成老师从“一个现象发人深思”“一个理念贯穿始终”“一个抓手研究实践”“一个团队共同成长”“一个愿景憧憬未来”等五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工作室的使命与担当。他关注到学生的习惯养成对学生未来人生梦想的实现至关重要,所以工作室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习惯养成,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三方面,同时力求通过开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从而带动团队共同成长,最终使整个团队能规划、能引领、能示范、能行动。桂老师期待他的工作室能成为德育研究的平台、学生成长的益友、教师进步的阶梯和学校发展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海南中学的郑锋老师以“守正创新、和美共生”为主题,介绍了自己卓越班主任工作室的价值定位、基本步骤、主要特点及预期成果等,他期待能打造一批具有培养“优秀创新人才”能力的班主任,围绕以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会生活”优秀学子为目标,努力使工作室成为中青年班主任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他介绍了工作室力求打造创新课程—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社会体验等特色课程,努力推动创新德育协同育人的工作继续前行,共生共长共发展,共绘五育同心圆。</p> <p class="ql-block"> 在各位小组代表分享的间隙,学员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工作室建设的想法和良好建议,各位发言学员殊途同归地展现着教育初心,并表达了对卓越工作室实现品质化目标的追求方向。</p> <p class="ql-block"> 勤学广集方能厚积薄发,行思并进定能履教。各位学员在聆听工作室主持人代表们分享的同时,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唤醒和点燃。今日的研修课堂上,易良斌老师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经验与专业成长的分享,引发了参训学员们的强烈共鸣和深度思考。今日的微论坛分享中,各位校长、教师代表的工作室理念、规划设想、实践分享等,也是让与会学员感受智慧冲击、碰撞思想火花的良好时机。</p><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何以言满”,期待在明天的访学与专家引领中,收获更多,充实更多,从而助力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向更深更远处卓越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