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问题解决能力,11月1日我有幸同60余名教育同仁一起,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第二期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span>。</p> 群文略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1月1号上午是群文略读课程。首先由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郑庆丽老师带来了《群文略读基本课型的定位、流程及方法》的专题讲座。接着由贵州省仁怀市周林学校的王玉琴老师、周洁老师和东关小学杨晓霞老师、分别带来了三节群文略读的课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郑庆丽老师的讲座分别从群文略读的定位,流程及方法,教学环节三个方面阐述了中段,和高段群文略读的相似点和不同方面。为群文略读课的实操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教学范例。而三位老师的课例也严格按照讲座中提到的教学流程组织课堂。虽内容各有千秋,但宗旨却万变不离其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群文略读文”是相对于精读文而言的,围绕一个议题,将两篇以上的文章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性,思辨性阅读的课型。这是我第一次学习这样的课型,给我的感受是,群文略读课就是为了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群文略读课里加以利用,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将所学知识得以升华,拓展的方法。</span></p> 精读课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由贵州省仁怀市周林学校赵友焘老师和实验小学张雨娇老师带来两节精读课例。其中赵友焘老师的五年级课例《长相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由九字猜诗(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播放朗读视频导入,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层层递进,每次朗读或关注字音,或关注节奏,或关注诗歌韵味,或体会作者情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真正地做到在读中悟,在悟中学。全程无干巴巴的讲授,翻译,而是借助图片、声音、音乐、视频等电教手段的辅助,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那情那景中,学生所有的感悟都水到渠成,学生所有的情感都喷涌而出。而最后的环节播放视频唱词《长相思》,不仅让学生欣赏了传统古诗词的魅力,更让学生感受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为学生课后阅读《纳兰词》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这是一节很仙很美的课,值得每一位老师认真学习,细细回味!</span></p> 习作课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核心成员——段正山老师带来习作课例《____即景》,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范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段老师由看似随意实则用心的让学生观察窗外,观察校园入手,进而看全国各地风景图片导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找到补全作文题目的方法。接着提出写作要求,解决作文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的?这三个本质问题!然后通过两篇例文的欣赏阅读,解决了如何将景物描写写生动、写具体的实操方法。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老大难问题———习作,变得有方法,有借鉴,有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课后的交流中,段老师说,导读构思课,一定要把握一个“趣”字,要落实“兴趣为先”的要求,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动机,认识写作的价值,产生写作的欲望,或以情感人,或以趣取胜,要解决学生“为什么写”的问题!而这一环节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环节,我们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怎么写”这个问题上,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愿,让习作成为了学生的“难言之隐”。对于如何写好的问题,段老师总结出了一个关键的法宝,那就是——观察。我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爱观察,会观察。不观察,不体验,眼中无景,心中无情,那笔下便无字(文)。对此我深以为然,好的文章多是真情的流露,而非华丽词语的堆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们要充满热情,满怀教育梦想;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成长,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才能真正的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带头人,领头羊,在教育振兴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光彩和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