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蟒河茱萸探蔡节天坑

随风而语

<p class="ql-block">  世俗中人,肚子不免存着点酸货,比如日长月久的钢筋水泥结构里的生活,心里老酸酸回味着儿时的乡村记忆,巴望去乡间走走,农村看看。那星星点点、丛丛簇簇的房橡屋舍,穿插相间着几棵椿桐杨槐,窝在绵延起伏的山脚边,一条清冽的溪水在小村的路边蜿蜒而下,这些怎么不勾起心中蕴藏许久的酸酸盐盐的乡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何况有了“休闲背包”群里的【赏蟒河茱萸探蔡节天坑休闲徒步】这场活动,活动路线是晋城-阳城东凹-辉泉-桑林-蔡节-晋城。而这几个地点正是惴在我们心里温暖我们一天让我们回味许久酸酸甜甜的乡愁最优雅完美的卸货地。</p> <p class="ql-block">指背山</p> <p class="ql-block">此行是我们赏蟒河茱萸的首个目的地——东凹村。</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真像人的指背。</p> <p class="ql-block">  走在东凹的路上,看见到处可见的茱萸树和红艳艳的茱萸果,看着正在树上采摘茱萸的乡亲,心里想着一树树的柿子树黄灿灿裸在枝头,而山里的茱萸却趁着康养产业的东风成了乡村发展的抢手货。一路上,看到茱萸经过水煮.凉晒等几道工序,才能装包制作成半成品,不知要化费多少心血。路上听一个驴友絮絮说着山茱萸的纬度,气候,光照条件以及先秦以来的文化传承,听他读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我的心潮开始泛滥汹涌,开始拧拧地疼痛起来。想着这样的时机场合自己怎么懵懂如顽石,一窃不开。一路上想着茱萸,想着“遍插茱萸少一人”,想着自己也一定应该把这首诗背下来,并且清楚明亮地用“晋普”把它读出来,还夹带着东凹,桑林,蟒河软糯黏稠抑扬顿挫的泥土味。</p> <p class="ql-block">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 <p class="ql-block">  从东凹到桑林再到蟒河,要爬一段山路。说山路,其实是新旅游公路未开辟前周围几个村往来要走的路,东凹村原来冬天拉煤的路大概就是这样的路。徒行中这样的路应该是大路,没有那么多“钻挂”,只是需要点耐心和毅力就行。通常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晃晃悠悠地走着,很休闲。徒行的目的,一来是练习一下腿脚功夫,走爬跑跳攀登钻跃技能忘完了没有。虽然我们人生的大半段路没怎么费力,不经意间没来得及思量和盘算就过去了,后半段路无论如何要想着走克意地走,要慢慢地品味和欣赏,那些粗放的和纤弱的风景要都来点,既要大写意大手笔,又要樱桃小嘴那么一抿嘴,惊鸿那一瞥。再则,自己这般老物件在城市的喧嚣和污浊里渐渐失去光泽,锈上了绿斑,当我们来到乡间,来到和蓝天差不多的高度,心情似乎被擦亮,整个的变得锃光瓦亮起来。一路走在桑林去蟒河的乡间的公路上,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我想说:徒行,我骄傲!</p> <p class="ql-block">  蟒河到蔡节路上,依着车窗,我看着路边的小河,麦田,山和树木不停地向身后退去,心潮却在起伏奔涌。看到路边山上写着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王维的诗,想着“茱萸”,想着农家乐的汾酒抿一口。我想,也许有那么一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仅有花园岭古栈道,还会有重阳登高亭,民俗巷;不</span>仅有茱萸山,还会有菊花坞,茱萸酒,融“六味”“十全”之精华,来他个人攒马动挤挤挨挨的细品漫咂,“三碗不过冈”……</p> <p class="ql-block">走在去蔡节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蔡节太行天坑是此行终点。一路徒行,我们上山下山,心情起起落落。在这里,我们像被八百里太行把我们猛然拎在怀里,又一下孑把我们抛进谷底,有个大谷,有个大窠,有个佛壁,有天坑是自然不过的了。这些零零总总的日常琐碎也一定在我们梦里起伏蹀躞成一段繁华锦绣,春风十万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