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胡同里的中国红<br> ——悼念李克强总理逝世<br> <br> 文/力之信</h3> <h3><br><br> 10月27日中午,胡同口的墙根下,96岁的老党员边振季大爷柱着拐杖,坐在马扎上晒着太阳。<br> “大爷,李克强总理逝世了。”我把刚刚看到的新闻告诉了老人。<br> “啊!这…这…”老人懵了,过了好久才自问自述道:“年龄也不大啊?这才退下来几天啊?咋就一下子就没了呢?”<br> “68岁,卸任7个月,心脏病突发。”我解释着。<br> “可惜了,好人啊!这老天也是,放着那么多贪官骗子不惩罚,把一个一心为民的好人收走了。哎,老天不公啊!”老人叹息着,掏出手帕擦拭着眼角。(注:文中老人的话语是根据老人的描述加工的,就是把老人家乡的土语写成了普通话,本意没变。)<br> <br><br> </h3> <h3> 老人平复了一下心情,用拐杖指着面前的胡同:“我在这条胡同里生活了九十多年,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熟悉,这条胡同就是一部村里发展史的科教书,每一次发展变化都有我的见证。”<br> “您老是咱们胡同里的活化石,你的见证最有说服力了。”我恭维道。<br> “如果按十年一个进程来算,最近的十年是发展变化最大的十年。”老人肯定的说起了十年来的变化:“这十年,电、自来水、天然气相继进村入户,家家户户都得到了实惠。还有这路,几年前还是泥巴路,一下雨泥泞不堪,不敢骑车,不敢穿鞋,进出不方便,被擦滑摔倒的人年年都有,三年前道路硬化,进出也方便了,各人家里也干净卫生了,下雨下雪也不怕摔跤打滑了。”<br> “还有去年的大整改,电、汽、水都被合理的规整完善,还免费安装了冬季取暖设备,并给予了一定的取暖补贴。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br> “特别是胡同里的美化修缮,把我们这条胡同的光荣传承变成了真正的红色元素,人性化的设置,完美的体现了发生在这条胡同里的红色基因和红色记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变化,看着就感觉舒服和欣慰。”<br> </h3> <h3> “这十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大力扶持,政策的力度,执行的程度都能从这条胡同里的变化中看的到。这不是嘴上说说,广播里喊喊,报纸上写写,办公室里学学就完事了,是行动和实施,胡同前后,家里家外,事实摆在这里,实惠感受的到。”<br> “总理没来过咱们村,更没有进过咱们这条胡同,但他却把春风送了过来,把温暖送到每家,他的心系着我们这些老百姓呢!中国那么大,他不可能走遍每一个角落,但他从来就不曾忘记他也是从基层一步步走过来的,深知百姓苦,方为百姓想,这发展,这变化,有谁敢说和总理无关,这是总理心,也是中国心。”<br> “他们把这条曾经的苏联胡同叫做红色胡同,这是老一辈革命先驱用生命和鲜血挣得的,更是党和政府给予的肯定,红色基因,红色传承,红色记忆,这是光荣红,也是中国红。”<br> <br> </h3> <h3> 从老人的傲然正气里,我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家乡的热爱,对总理的怀念,对党和政府的忠诚。<br> 和老人作别,走进了胡同,一段黑褐色理石铺就的路面上,打扫的干干净净,路两边的墙面上,涂画着各种人物和字画,一段用石块砌成的挡墙上,整齐划一的镶砌着十一个磨盘石,上面用隶体红漆刻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把红色的元素发挥到了极致,一块影壁式的宣板,一面是大红的福字,一面是红色胡同的简介,即人性又得体。<br> 整洁的路面,统一粉涂的墙壁,几个家门口悬挂着“红色传承示范户”的旗型牌匾,配合着墙面不同的宣传字画,使得这条胡同儒雅大气,散发着中国红特有的浩然之气,弥漫着知性和肃然,诠释着盛世亨通国泰民安的和谐之美,彰显着党和政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决心。<br> </h3> <h3> 据村支书介绍,自去年冬季以来,这个胡同接待了十几批来自外地的到访者。其中有在校的学生,在这里接受红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有在外地归乡探亲的故人,在这里寻找着曾经的记忆;有机关领导,在这里考察学习;有慕名而来的社会人士,在这里参观访问。村委领导提供了最大的协助,给予了最高规则的接待。<br> 中午时刻,胡同里很清静,我仿佛听到了那首悠扬婉转的歌曲《一条路》:<br> 一条路,落叶无迹,走过我,走过你,我想问你的足迹,山无言水无语;悄悄地,我从过去,走到了这里,我双肩驮着风雨,想知道我的目的,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br> 红色的胡同,就像一个默默行走的老人,双肩驮着风雨,走过春天,走过四季,从过去走到现在,历经沧桑的岁月,终于在今天焕发了青春,把一抹鲜红披挂在身上,把傲然的身躯屹立,再屹立。<br> </h3> <h3> 一条胡同,为何被冠以为红色?从南到北,十户人家,3户烈属,5户军属,76口人中有19人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其中男15人,女4人);早期全村总共有5位党员,这个胡同里就占了四位;《棉业先声》边隆培老人,在早期带头推广的“植桑棉,养蚕茧”,兴办教育,开办桥会、义仓社、林业会,为当时经济发展、教育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胡同里还有好多感人的故事,无一不是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行动,红色就来自于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来自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家乡人民的不负众望。<br> </h3> <h3> 记得孟晚舟回国后在机场说过一句很哲理的话: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信仰来自于底气、骨气、志气,而爱党,爱国,爱民就是最好的信仰,也正是这些人前仆后继的奋斗前行 ,才有了庄严的中国红。<br> 走完整个的胡同,我终于明白了老党员边振季大爷的感慨:这条胡同就是一部村里发展史的科教书。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或几个人物和故事,虽然大都成为了记忆,但却把红色保留了下来。也正是这些人物和故事形成的红色元素,把这条胡同渲染成了中国红。<br> 难舍最是揖别日,丝丝杨柳谢春风。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胡同里的中国红就是最好的证明。</h3> <h3> 边信,微信名:力之信,男,汉族,籍贯: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农民。爱好文学和书法,偶有小作发表。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