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 西安旅游(十五)大雁塔、大慈恩寺 2023.11.05

关山海

第一次来西安不太了解旅游景点的表演时间,不同季节其演出的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在官网上都能查到。<div>大唐不夜城景区主要由三大块区域,一个是大雁塔即大慈恩寺;一个是大雁塔音乐喷泉;一个是大唐不夜城。</div><div>大慈恩寺早上9点到下午6点,天还没有黑,大雁塔慈恩寺就关门了,开始清场了。而音乐喷泉一天里有几次表演,最佳的看点是傍晚时分落日以后,即第三场:19:00-19:10;第四场:21:00-21:10,配合灯光秀。但是我没有看到第四场的表演。</div><div>大唐不夜城音乐喷泉是目前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水柱最高可达60米,表演时很壮观,随着呐喊的声浪,喷泉的高度也发生变化。</div><div>大唐不夜城更不用说,那是西安旅游的一张最闪亮的名片。</div><div>这个美篇,我们一起走进慈恩寺,了解一点大雁塔的历史故事。</div>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城标。<div>在西安我觉得有很多地标建筑可以作为西安的代表,如西安城墙、西安兵马俑,还有华清池等华丽宏伟的建筑,为什么选择大雁塔呢?<div>我估计这是唐朝建筑,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完好的古代建筑。</div></div> 吴承恩的《西游记》朋友们再熟悉不过了,其主角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唐僧的人物形象是西游记里登场亮相的为数不多的真正的人,其他要么是神,要么是妖。<div>而唐僧故事原型是一个叫玄奘的和尚,是唐朝的和尚,去婆罗多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取经。</div><div>大雁塔就是玄奘和尚取经回来后主持修建的。</div> 唐僧取经线路:<br>唐僧从长安出发后,一路向西,经过今天的中国新疆哈密、吐鲁番、库车、阿克苏、乌什后,达到乌兹别克斯坦,直到货利习弥伽国,这是唐僧西行取经的最西之地,今天属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基华城。<div>唐僧走到此处已经历经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基本上完成了西行路线的一半多,但发现印度才是佛教的发源地,便掉头往南而去,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达到那烂陀,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巴腊贡,才是最后的目的地。</div><div>慈恩寺大雁塔后面的三个展厅展出的内容,都是玄奘和尚西天取经的铜雕壁画,相当壮观。</div>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div>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来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现在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div>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div>大雁塔可以登塔参观,这真出乎我的意料,要知道大雁塔是唐永徽三年(652年)修建的,距今已经有1371年的历史,何其珍贵啊。</div> 大雁塔广场<div>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1000亩,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并注重人性化设计。</div><div>整个广场分为: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贸区等。</div> 钟楼 鼓楼 兜率 大雁塔<div>登塔参观65岁以上老人免费。</div><div>在西安旅游65岁以上老人的被关爱程度感觉很温暖,身份证刷码即可。</div><div>和三亚比较起来,三亚有些拘谨,表现的还是有点不够大气。</div> 大雁塔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br>1、舶来说。“雁塔”为佛教用语。古印度僧人建塔,最下面一层为雁形,取名“雁塔”。玄奘游学印度多年,深受印度佛教影响。故将所建藏经阁取名为“雁塔”。 2、感恩说。大雁曾为受困于沙漠中的玄奘领过路,救其于危难。玄奘取经归来,为感恩大雁恩情,将所建之塔取名为“雁塔”。<br>3、纪念说。传说,佛祖释伽牟尼曾变为鸽子来到人间救助苍生。唐朝时,人们用雁泛指鸟类,故玄奘将藏经塔取名“雁塔”以纪念佛祖大德。 大雁塔建塔初衷,是为了保存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的佛经。<div>大雁塔已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领略唐代文化的魅力。因此,大雁塔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br></div> 登上大雁塔环顾四周,西安城尽收眼底 大唐不夜城方向 大雁塔音乐喷泉俯瞰 慈恩寺大雁塔海拔接近500米,实际塔高64.5米,可以看出西安的地域海拔400多米,应该属于半高原地区。 <p class="ql-block">玄奘三藏院</p><p class="ql-block">玄奘三藏院全院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组成,将玄奘大师的辉煌一生分成两个阶段、三个不同层面向世人展示:</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铜雕刻版画特别吸引游客,篇幅面积之大,雕刻之精美是以前所没有看到的。</p><p class="ql-block">下图:东院般若堂,看大型铜板浮雕</p> 西院光明堂展示的是大师出生到四十岁取经回国的经历和动人事迹,称为“参学求法”阶段;<div>东院般若堂的内容是玄奘大师取经东归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欢迎和励志译经、传法弘法直到圆寂,称为“译经弘法”阶段;</div> 中间的大遍觉堂则以更深层次的内涵表现了“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的宗教背景,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观念的佛教文化核心思想。 玄奘其人,为何要西天取经,其磨难难以想象<div>玄奘(600年-- 664年):唐代著名高僧。</div><div>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13岁出家,遍读佛典。因觉得当时佛典多有出入之处,令人迷惑,于是决定去印度取经。</div><div>贞观元年时,他一人从长安出发,西行五万里,历时19年,到印度取真经,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br></div> 玄奘拜住持戒贤为师,后升至该寺副主讲。<div>在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其后,玄奘在唐太宗支持下在长安大慈恩寺设译经场,与弟子等人专心翻译所带回的佛典。</div>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55卷。<div>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div><div>《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div> 《大唐西域记》<br>《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 年)。<div>《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br></div> 书中提到了有一百多个不同的国家,还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婚姻丧葬习俗、宗教信仰、沐浴与医疗和音乐舞蹈艺术等方面有颇为详细的记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人情。 游览大慈恩寺,了解一点有关玄奘和尚的丰功伟绩,不免想起小说《西游记》,在慈恩寺里几乎看不到半点有关《西游记》的信息,似乎与《西游记》没有半点关系。或许我没有看到。 吴承恩的《西游记》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到底有没有关联,也就是说吴承恩是否看过《大唐西域记》。<div>所有介绍明朝文学家吴承恩写作《西游记》都没有提过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会有很深的印象,九九八十一磨难的取经磨难,和《大唐西域记》有许多相似之处。</div> 吴承恩写《西游记》对佛教的研究相当深刻,可谓功夫很深,不阅读大量的佛教经书是写不出来的。而大部分的经文都来自于古印度传入中原,这里就会有很多是玄奘和尚带回来的,自然会认真阅读《大唐西域记》。<div>下图:大遍觉堂,看汉白玉浮雕</div> 下图:西院光明堂,看大型铜板浮雕群像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的展厅内容,玄奘和尚的一生足迹,西天取经前前后后磨难,唐太宗皇帝对玄奘的器重,以及大雁塔的建设的初衷等等都说明白了。其唐朝背景在西域诸多国家的影响力也是与日倍增。</p><p class="ql-block">就像看了一本书,远比看西游记更加实际,真实,可记载的历史故事,三个大展厅,十几块铜板雕塑壁画,请一个导游就都解决了。</p> 请您欣赏大雁塔小视频 今天玩的有些累,一大早去了小雁塔、西安博物院,紧接着去了永兴坊、西安事变纪念馆,下午来到大雁塔游览参观,马不停蹄看了四、五个景区。<div>要说印象最深的,今后还有可能再去的景区那就是大雁塔和小雁塔,即慈恩寺和荐福寺。</div><div>唐朝时期的历史建筑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繁华富强和国力,更多是国富民安的社会背景,玄奘和尚西天取经千古第一人,中华民族的骄傲,来回用了19年的时间,走了13800公里的路程,有时候是单人独行,可谓千古第一人。</div><div>感谢您关注我的美篇</div><div>朋友们,下一个美篇再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