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绛相处的一个下午

杨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引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阳台的窗子是打开的,风把窗子吹得咯噔咯噔的作响。立冬前的暖阳,总是这样的善解人意,透过玻璃窗直射在肩上,一种温情的情愫包围着我,想要留下点什么。不管是带响的音乐还是一杯暖茶,亦或是一段怀旧的文字,都会把心素如简的心境带入到岁月静好的沉溺里,用什么来打发这一个独处的下午呢?</p><p class="ql-block">很自然的,很平和的就想起了那个‘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杨绛先生。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在这个容易滋生遗忘的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懂得蓦然回首时,那惊鸿一瞥的诗意与浪漫,也有更多的人在《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慷慨激昂里展望着未来,可又有多少人能用一颗平实的心,去细细品味当下的真实与烟火人生里的酸甜苦辣呢?</p><p class="ql-block">虽然那些隽永的风景已成为回忆,但随着时间的发酵,在某一个瞬间总会有如诗如画的感觉,把这些画面转移到纸面上,也许才是最好的缅怀,最崇高的一份热爱,最真挚的一份情怀。</p><p class="ql-block">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最后一个被称为先生的奇女子―—杨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简介与作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杨绛原名杨继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是家中的第4个女儿,是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通晓英、法、西班牙语。</p><p class="ql-block">四十年代,她有成名剧本《弄真成假》《称心如意》,被称为“喜剧双璧”,被夏衍和李健吾垂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成了一个重要的现代知识分子创作现象;新世纪以来,93岁时写了她和钱钟书、女儿阿瑗的《我们仨》,96岁时出了《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103岁时出了《洗澡》的续集《洗澡之后》。还有翻译,包括最为重要的《堂吉诃德》;还有为丈夫编的作品,包括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的72卷本的钱钟书手稿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她甜蜜的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午后我与先生在交谈,在与先生相处的这一个下午,我的内心平静而安宁。</p><p class="ql-block">不同于往常写人物传记的模式与心境。我想用一种娓娓道来与具有仪式感的方式写下对先生的敬慕与热爱,我怕稍有疏漏,对不起想了解先生一生的读者,那样的话会是一种不负责任,或者说是一种无言的伤害。</p><p class="ql-block">那一句‘我还没订婚,我也没有嫁’就是对一见钟情最美好最直接的诠释。生怕错过,生怕一个转身就成了彼此的过客。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信誓旦旦,有的只是对爱所拥有的一份崇高的信仰。</p><p class="ql-block">从1935年结婚,到1998年丈夫的离世,63年相依相伴的岁月,63个春夏秋冬的相濡以沫,63年的相敬如宾,63年的互相支持,她是妻子,是情人,是朋友,而丈夫如孩子,如父亲,如她手心里的宝。她爱他的软弱无助,爱他的幼稚和傻气,也爱他的忧愁与惶恐。他爱她的才,更珍惜她的贤,或者说是依靠依赖的一种温暖。</p><p class="ql-block">两个完美灵魂的对等合一,让他们一直如童话般在婚姻的围城里,简单的满足着,快乐的幸福着。在彼此心灵的深处,有一个无人打扰的角落,用各自的文字修篱种菊,用一种无言的陪伴浸润时光,用一种包容和理解去温柔了岁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经历与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在那个妻离子散的岁月,先生和丈夫知道祖国有难,历尽千难万险,回国报效祖国,种种磨难罄竹难书。那些细节不忍猝读,如果细细写来,真的可以写一部《杨绛传》。 在接下来的那个特殊年代里,受尽侮辱,历尽风霜严寒,把厕所打扫的干干净净,把菜园子料理的生机盎然,把与丈夫偷偷约会的小确幸写得心酸而浪漫。</p><p class="ql-block">《干校六记》苦而不痛,看起来语言平平淡淡,内容无阴无晴,然而就是在这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才能让人体会并感悟着绚烂华丽背后的一份隐忍。干净的心,才有笔下这样磅礴而巨大的表现力。《将饮茶》难而不怨,把生活赋予的种种磨难当做是人生的一种历练,苦中作乐,乐中蕴含着苦和酸。《我们仨》哀而不伤,文中写道:“现在我们仨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她们再聚聚。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p><p class="ql-block">杨绛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能逃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杨绛一人回到了北京三里河那个曾经的三口之家,再也没搬离过。她的晚年生活简朴而规律,笔耕不辍,深居简出。她开始整理丈夫留下的几麻袋手稿以及中外文笔记,共计7万余页。2003年,她整理出版3卷《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和178册外文笔记;2011年出版20卷《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p><p class="ql-block">杨绛一生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却对慈善事业出手大方。她将丈夫和自己的全部稿费、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并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困难的学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言与道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1年,是先生的100岁寿诞,她说:“我今年100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100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先生对“回家”轻描淡写,无所求亦无所惧,因为人生没有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在乱世中生活的文学巨匠,她的人生就像是澄碧的一片天空,白云悠悠的来,悠悠的去,只有极少数人能感受到这种大美。她的每一粒文字,她的每一枚心情,她的每一个细微的感悟,都能在时间的涟漪中变成永恒的水花,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和境界,也让我们在她纯善美的演绎中,感受着文字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是箴言,更是慧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爱我的告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生活出了最美的姿态,不屑与谁争,与谁争她都不屑,她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岁月中坚守了一份丰富的安静。</p><p class="ql-block">“与君相识,犹如故人”,这是她与钱钟书的爱情,他们在婚姻中经得起风花雪月与大风大浪,也耐得住平平淡淡,柴米油盐。所以钱钟书说“她满足了我对爱人的一切要求,既是我的情人,又是我的同学和挚友”。</p><p class="ql-block">“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是一个世纪以来丈夫对妻子最高的赞誉。她之所以被称为先生,是因为她独有的风骨和气质,还有她的文学造诣与在翻译界的翘楚地位。</p><p class="ql-block">先生的智慧和才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逆境中顽强不屈,在顺境中人淡如菊,她的灵魂深情而优雅。即使走过岁月的风霜,也难掩她的风华。她走了,我们用文字祭奠,用仰望做最深情的注目!</p><p class="ql-block">“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先生翻译的19世纪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是她的告白,也是做最后的告别。</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25日凌晨,105岁的杨绛在北京离世,她的生命画出了一个完美的圆。随着先生的离世,一个时代也随之彻底结束了。她是民国最后一位传奇女子,也是最后一位女先生,这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用她的高贵生动而又深刻的灵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p><p class="ql-block">火萎了,她利利落落起身,她真的走了,也谢谢先生陪了我一个下午,太阳下山了,就此搁笔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