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游记————设拉子

马立萍

<p class="ql-block">这段行程将从伊斯法罕至设拉子,路经沙漠小镇纳茵、古商队驿站、拜火教圣地雅兹德、宁静塔、阿巴库小镇,抵达伊朗第六大城市设拉子。</p> <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至纳茵小镇大巴开了2个半小时。纳茵是个沙漠小镇,海拔1500米。一下车,映入眼睑的是风塔和坎儿井。沙漠里面最重要的两样东西:水和凉风。生存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很聪明的,他们发明了风塔来抵抗炎热,他们挖掘坎儿井取得用水。有了这两样,他们才得以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繁衍。</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取水口</p> <p class="ql-block">早先的人们为了躲避酷暑,想出了掘洞而居的妙招,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居住在小镇的人们仍然喜欢这种实用的穴居生活。</p> <p class="ql-block">好多洞穴现在变成了当地手艺人谋生的作坊,他们在里面使用原始的纺车和织机,展示最传统的以驼毛为原料的纺线和编织过程,并向游客兜售自己的制品。</p> <p class="ql-block">台阶高而陡,我紧拉扶手,摔伤过的腿小心的挪动着。感谢同行的陈老师帮我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团友应老师拍摄的我们参观小作坊全景照。</p> <p class="ql-block">洞穴里面的出风口</p> <p class="ql-block">纺线</p> <p class="ql-block">织布</p> <p class="ql-block">离开莱茵小镇,我们去雅兹德的另一个小镇—梅博德,去参观古丝调之路的商队驿站。梅博德古城,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17世纪,萨法维王朝阿巴斯大帝为了促进商业发展,下令在伊朗全境商道沿线大修驿站。这座古商旅驿站,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商队驿站有着丰富的伊朗传统建筑元素,大多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外部墙壁厚如城堡般,通常只有一个大门朝外开,四角上还建有塔楼用作防御。内部通常有个四方的庭院,每边的中间都一座Iwan,庭院中有时会建有储水器,用来接收储存雨水。客房围绕着庭院而建,客房门朝向庭院。</p> <p class="ql-block">到达驿站时,恰为午饭时间,非参观时间,导游与展馆工作人员沟通中,后经请示领导,展馆让我们进去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1、四角的塔楼和唯一的入口是为了防御盗匪和野兽而设的。伊朗有许多亦牧亦盗的游牧部落,时不时洗劫商队、商队驿站、城市及村庄。</p><p class="ql-block">2、商队驿站外的凹壁可供人生火、休息过夜。</p><p class="ql-block">3、客房门朝庭院开。中间一间较其他大,通常给地位较高者居住。客房的地面比庭院的高出个几十厘米,以防止动物进入房内。</p><p class="ql-block">4、客房和外墙间是马厩、通铺和壁龛,用来栓骆驼、马,存放货物,供马夫、劳力等人休息。</p> <p class="ql-block">邮票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驿站古坎儿井屋顶</p> <p class="ql-block">荳拉塔巴特花园建于1750年左右,原本是私人花园,现已捐给当地政府。整个花园被外城墙围绕,看似一座城堡。</p> <p class="ql-block">花园内有一座全市最高的风塔,高达33公尺,整体呈八角形。风塔是利用空气的流动促使水温下降,从而使屋内的温度变得非常凉爽。</p> <p class="ql-block">曾是波斯摄政王卡里姆汗的住所。2011年作为波斯花园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内部十分精美和华丽,复杂的格栅结构和精致的彩色玻璃窗及漂亮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亚兹德火神庙由主体建筑和花园组成,主楼位于庭院中央,四周树木环抱,主楼前有一个巨大的圆形水池。公元前,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曾经是波斯的国教,直到阿拉伯文明进入波斯,伊斯兰教才逐渐取代了古老的拜火教。</p> <p class="ql-block">琐罗亚斯德教是全世界最古的一神论宗教,是最早认为存在造物主(看不见的上帝)的宗教之一。造物主阿胡拉.马兹达 (Ahura Mazda) 没有符号或肖像,是空气、智慧的化身。《阿维斯陀经》典籍被称为琐罗亚斯德教圣经。教义的核心是善恶二元论,善神(光明之神)马兹达和恶神(黑暗之神)阿赫里·曼长期对立和斗争,在不停的对抗中此起彼伏,最终善必然战胜恶。火是善神的标志,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必须坚持对火的崇拜。信徒必须坚持“三善原则”,即善思、善言和善行,死后灵魂才能获得拯救升入天堂。</p> <p class="ql-block">放大看房子中间的神像,上半身为一个留着长胡子的庄严而智慧的男子,身体周围展开三重羽翼与尾巴,羽翼代表纯洁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尾巴则相反;神像右手指天,意味着对崇高的不懈追求,左手的圆环则代表虔诚;在身体中部还有大圆环,由太阳演变而来,象征永恒与不朽。</p> <p class="ql-block">隔着玻璃拍摄燃烧了1500多年的火焰。圣火在公元470年就已经点燃,历经磨难在1474年,圣火转移到了亚茲德,并在1940年建立起这座火神庙,供奉至今。</p> <p class="ql-block">碰到一群参观拜火庙的年青人。</p> <p class="ql-block">在被阿拉伯人征服之前,琐罗亚斯德教一直是伊朗高原上的主要宗教。该宗教来源于其先知及创始人琐罗亚斯德,传说他出生于大概的年份为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出生地在伊朗西北部乌鲁米耶湖或更北边的中亚一带,具体无从考证。</p> <p class="ql-block">琐罗亚斯德教徒崇尚四种纯净的神圣元素(水、土地、气、火)。他们因担心污染土地而拒绝土葬。怕污染空气,火葬也不行,他们采用天葬。</p> <p class="ql-block">虽然琐罗亚斯德教及其发展的解释十分复杂并存在一些问题,但造物主阿胡拉.马兹达所创造的六大元素动物、植物、金属、土、火、水。这些都对后世宗教产生了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亚兹德的宁静塔位于南部郊区的两座孤零零的荒山项上。拜火教徒死后,尸体摆放在宁静塔上,等待秃鹰来啃食干净,仅留下骨头,放入天葬台的井里。如今,由于这种古老的传统习俗在伊朗已被禁止,琐罗亚斯德教徒死后通常埋于混凝土坟墓中,以免“污染”土壤。</p> <p class="ql-block">通往天葬台的石阶路。此照片为团友陈老师弟弟小陈老师所拍,我因为腿上旧疾,尽可能不爬山。</p> <p class="ql-block">天葬台中间圆孔即为井,放秃鹰无法啃食的残骨(小陈老师所拍)</p> <p class="ql-block">从天葬台俯瞰大地(小陈老师所拍)</p> <p class="ql-block">阿巴库小镇是雅兹省与法斯省的边界小镇,道路旁的尖塔型冰柜(冰塔),是古人储存水源及冰雪的传统建筑。</p> <p class="ql-block">阿巴库古柏树遗址。高度:25米,树龄:4000岁以上,2003年3月被批准为伊朗国家自然古迹。</p> <p class="ql-block">路边制作伊朗人主食之一面饼的小作坊,坊主热情好客,看到我拍他们,硬塞给我一迭饼尝尝,刚做好的饼,脆脆的、带着面粉香甜感,真的好吃,比宾馆或饭店里的好吃。</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上看到当地人赶羊群</p> <p class="ql-block">图为波斯第一帝国时期简图,我们可以稍稍明白一些伊朗历史。</p> <p class="ql-block">居鲁士大帝之墓。居鲁士大帝(前590年或前580年-约前529年),本是伊朗西南部一个小首领,经过一系列的征战而胜利,打败了3个帝国,即米底,吕底亚,新巴比伦,统一了古中东部分地区,建立了从印度到地中海的特大帝国——波斯帝国。</p><p class="ql-block">居鲁士属于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创立的帝国也被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他所创建的国家疆域辽阔,从爱琴海到印度河,从印度河到地中海,从尼罗河到高加索。在自传铭文中他骄傲说:“我,居鲁士,乃世界之王,伟大的王。”</p> <p class="ql-block">居鲁士的身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离奇</span>,西方“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详细记录在他的巨著《历史》中。米底国王阿斯提阿格斯在一次睡梦中,梦见女儿芒达妮生的儿子将夺取自己的王位并成为亚细亚的霸主。于是,他决定将女儿嫁给地位较低且性格温顺的波斯王子冈比西斯,以便使女儿的后代失去问鼎米底王权的资格。但在女儿怀孕时,这位国王又被一个恶梦惊醒:他梦见从女儿的肚子里长出的葡萄藤,遮住了整个亚细亚。为防不测,国王决定外孙一降生就把他处死。</p><p class="ql-block">这个新生的婴儿就是居鲁士。他一生下来,就被交给国王的亲信大臣哈尔帕哥斯处理。大臣不敢自己动手,便把孩子转交给一个牧人,命他弃之荒野。牧人的妻子恰巧刚产下一个死婴,他们于是留下了居鲁士,用自己的死婴顶替交差。牧人的妻子叫斯帕科,在米底语中是“母狼”的意思,因此日后有传说称居鲁士童年时曾得到母狼的哺育。</p><p class="ql-block">居鲁士10岁的时候,和同村的孩子玩扮国王的游戏。被孩子们推举为国王的居鲁士,鞭笞了一个抗命的贵族之子。事情越闹越大,以至于国王阿斯提阿格斯(外祖父)亲自介入调查,居鲁士的身份终于被发现。宫廷祭司说,这个孩子已经在游戏中成为国王,不会再第二次成为国王了。阿斯提阿格斯终于消除疑虑,将居鲁士送回波斯。</p> <p class="ql-block">居鲁士在位29年(约公元前550~前530年),但最后究竟是怎样死去的,却始终是个历史之谜。据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居鲁士在占领巴比伦之后,转而向东北进军,以图降服中亚的游牧民族。希罗多德说,这是“蛮人”(非希腊人)所进行的“最激烈的一次战争”。波斯军队大部分战死,居鲁士本人也战死在疆场。战斗结束后马萨革泰女王托米丽斯为报子仇,用革囊盛满人血,然后在波斯阵亡者的尸体中间找到居鲁士的尸体,将其首级割下放在她那只盛血的革囊里。</p><p class="ql-block">然而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很快打败了马萨革泰女王,并抢回了父亲的遗体。居鲁士的遗体归葬故都帕萨尔加迪(位于今伊朗法尔斯省),他赢得了永久的尊敬。200年后,灭亡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从希腊东征到此,不仅没有毁坏他的陵墓,相反还下令加以修葺。</p> <p class="ql-block">在陵墓旁的一根柱子上,一段铭文现在仍清晰可见:“我是居鲁士王,阿契美尼德宗室。”</p> <p class="ql-block">世事沧桑,2500年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居鲁士陵</span>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设拉子,入住Homa Hotel。</p> <p class="ql-block">纳西尔阿黙克清真寺,也被称为粉红清真寺,是位于伊朗设拉子的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杰作。这座清真寺建于1876年至1888年卡贾尔王朝期间。以其复杂的彩色玻璃窗而闻名,日出时,这些窗户在祈祷大厅的地毯和墙壁上投射出一系列迷人的彩色图案。团友提供照片</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精美的瓷砖、复杂的马赛克和华丽的设计展示了波斯和伊斯兰建筑风格的融合。团友提供照片</p> <p class="ql-block">团友提供照片</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看我匆忙走进室内,悄悄的卡了一张,谢谢哦</p> <p class="ql-block">进入室内才发现里面人好多,早上8点的太阳透过馕嵌的彩色玻璃窗,将室内装饰成五彩斑斓,在壮严肃穆中竟多了梦幻柔和的气氛,当地人也忙着打卡拍照。所以不需要什么模特儿,随便拍拍拍。</p> <p class="ql-block">图中左一的中国美女就是我们此行的领队小杨,在导游中文词不达意时,小杨为团友们介绍了好多当地的景观和人文,并做好导游的翻译工作(一口伊朗中国话实在难懂,要猜好半天)。朱老师提供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第七代伊玛目瑟伊哈梅兹圣人之墓,主体建筑修建于恺加王朝时期。由于里面采用大量绿色的镜子进行装饰,又称绿镜清真寺。虽然它的占地面积不大,但却以璀璨夺目的内饰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伊朗90%以上的人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与其他穆斯林国家不同的是清真寺都对外开放参观,也接纳非穆斯林的参观者和游客,只是女性必须穿上“查朵”的大披风,应该也是继承了居鲁士大帝的宽容之风。</p> <p class="ql-block">陵寝院子里刻着名字的大理石地板下,葬着许多伊斯兰烈士和当地名士。</p> <p class="ql-block">祷告室男女分开的,我们首先进入的是男穆斯林的这边。再从棺椁旁的小木门进入到女祷告室,男士是不可以进去入的。</p> <p class="ql-block">大厅正中以黄金、珠宝打造的棺椁里,安葬着圣人阿里·伊本·汉瑟。有的穆斯林在灵柩前祷告,祈愿真主赐福!</p> <p class="ql-block">棺椁旁的一扇小门就是女士进入祷告室的门</p> <p class="ql-block">绿色玻璃镶嵌满了整个穹顶,宝石般的璀璨,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小杨领队再次出场</p> <p class="ql-block">大家纷纷留影</p> <p class="ql-block">波斯波利斯曾是波斯帝国的行宫和灵都,伊朗人则称之为“塔赫特贾姆希德”,即“贾姆希德御座”。古老的波斯是众神的王国,贾姆希德是古代波斯神话中王的名字。波斯波利斯希腊语为“波斯之城”。</p><p class="ql-block">由“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20年开始建造,用于接受万国朝拜。整个工程由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和阿塔薛西斯一世三代历经70年才完成。可以想象,工程之大!200多年后,马其顿君王亚历山大挥师东进灭亡波斯,一把火结束了这座宫城的辉煌。如今,已剩下断壁残垣。从现今的遗址,我们依稀能窥见当时宫殿的气派和壮观。1979年,波斯波利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大流士一世,波斯帝国第三位皇帝,出身于阿契美尼德家族支系。大流士一世的登基是因为王朝曾发生了一次政变(高墨达政变),他因平叛而登上王位,王位并不稳固,为了强调帝国的重新奠基,他下令建设两个新首都,一个在苏萨,另一个则在帕尔萨。</p><p class="ql-block">大流士先在帕尔萨的拉赫马特山(“慈悲山”)山侧对面整出一块宽阔的台地基础,高18米,长530米,宽330米,然后才开始建设。</p> <p class="ql-block">波斯波利斯指南地图</p><p class="ql-block">1-Persepolis的楼梯</p><p class="ql-block">2-万国之门</p><p class="ql-block">3-西斯菲楼梯</p><p class="ql-block">4-东北楼梯</p><p class="ql-block">5-东南楼梯</p><p class="ql-block">6-阿帕达内,</p><p class="ql-block">7-塔查哈纳</p><p class="ql-block">8-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宫殿</p><p class="ql-block">9-阿尔塔薛西斯的哈迪斯塞</p><p class="ql-block">10-三比利隆</p><p class="ql-block">11-薛西斯的后宫</p><p class="ql-block">12-雷塞波利斯的宝藏</p><p class="ql-block">13-济塞塞波利斯</p><p class="ql-block">14-百柱大厅</p><p class="ql-block">15-穿着武器的男人</p><p class="ql-block">16-未完成的加特</p><p class="ql-block">17-艺术墓axerxes III </p><p class="ql-block">18-岩石-Eut Wayerxes </p><p class="ql-block">19-坟墓8f Artaxerxes II </p><p class="ql-block">20-Apsraxerxes</p><p class="ql-block">21-鹰狮鹫</p> <p class="ql-block">万国之门,大流士之后,阿契美尼德艺术转而向巨型化发展。薛西斯在那座巨型楼梯上方建造了一座硕大无朋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所谓的“万国门”也就是各地贵族和波斯附属国使节朝拜波斯皇帝之时用于等候的地方,“万国门”高达18米,入口处有两个人首牛身鹰翼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门上的两个巨大石雕,则是人首牛身鹰翼的守护神,显示的是帝王的君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波斯波利斯并非波斯君主们的日常寝宫,而是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每逢国王的登基大典、接见各国使臣的朝贡仪式、新年庆典、梅赫尔甘节(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节日)庆典,国王才移驾此宫,其功能大致相当于中国紫禁城的太和殿,还是帝国藏宝地。公元前330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这里,在疯狂的掠夺之后无情地将整个城市付之一炬。传说“他动用了1万头骡子和5000匹骆驼才将所有的财宝运走”。然后那些用黎巴嫩雪松制作的精美圆柱、柱头和横梁熊熊燃烧起来,屋顶坠落,烟灰和燃屑像雷阵雨一样纷纷落在地上。大火过后,只剩下石刻的柱子、门框和雕塑品依然完好。</p> <p class="ql-block">阿帕达那宫The Apadana(指南图编号6):位于万国门的南侧,又称觐见大殿,是波斯波利斯的正殿,它是帝王用来接见朝贡团的地方。殿内大厅呈正方形,每边长达61米,估计可以容纳1万人左右。大厅内有石柱36根,大厅外的前廊和左右侧廊各有石柱12根,共计72根。这些石柱高18米,柱头有公牛雕饰,它们的作用是用来支撑屋顶。图片中有蓬顶的地方及后部有石柱的地方就是阿帕达那宫。</p> <p class="ql-block">阿帕达那宫The Apadana,波斯波利斯正殿</p> <p class="ql-block">阿塔薛西斯二世和三世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伊朗传说中的神鹰Homa</p> <p class="ql-block">百柱厅又称作薛西斯的觐见厅,用于接见和举行典礼。殿内大厅是正方型,每边长为73米,因为殿内有100根13米高的石柱故被称为“百柱厅”。在这座华丽的大殿里面,当时的国王在百根柱子构成的石柱之间气宇非凡地端坐于宝座之上,款待远方来的尊贵客人。</p> <p class="ql-block">被人梳头的这位就是波斯帝王</p> <p class="ql-block">石门上有着精美的雕刻。这位就是琐罗亚斯德教,也就是拜火教的主神,阿胡拉·马兹达。当年的波斯帝国信奉的是拜火教。</p> <p class="ql-block">哈迪什宫殿The Hadish(指南图编号9):位于波斯波利斯的西南,薛西斯一世的私人寝宫。当年四周有36根石柱。</p> <p class="ql-block">在觐见大殿的东面有两段巨大的仪式用阶梯,阶梯上饰有大量浮雕,它们是波斯波利斯最宏伟壮观的景象之一。台阶的北侧刻着波斯将领及士兵组成的卫队(指南图编号4),据说当时的卫队人数不少于1万人。</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位于洛斯达姆Naqsh-e-Rostam,在山崖上依次开凿有四座波斯帝王陵墓,山脚还有萨珊王朝时留下的大型浮雕,因此这片山崖被伊朗人称为帝王谷。</p><p class="ql-block">这些波斯帝王的陵寝开凿于阿契美尼德王朝,从右至左分布,图示1薛西斯一世(公元前486~464)、2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3阿尔塔·薛西斯(公元前464~424)、4大流士二世(公元前424~404)。陵寝的形制相同,呈十字型开凿在崖壁上。上部的石刻表现的是30个臣属国的人抬着永恒的王位,波斯君主立于中央,面前是一团圣火,头顶是琐罗亚斯德教的(拜火教)的标志。这些波斯帝国的君主一生征战沙场,他们生是“王中之王,诸国之王”,死后也要在绝壁上永世君临天下。</p><p class="ql-block">薛西斯一世陵墓正在维修中,所以只能看看脚手架。</p> <p class="ql-block">大流士一世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公元前464~424)</p> <p class="ql-block">这幅壁画正在进行修复,原画我在网上找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网上找的原始壁画,因为这是帝王谷最著名的一幅,是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接受罗马君主瓦勒良跪地投降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大流士二世(公元前424~404)</p> <p class="ql-block">在帝王谷里还有一座琐罗亚斯德教神庙。此庙原来是建造于地表上的,由于岁月沧桑,逐渐被土掩埋,清理出来后便成了沉于地下的模样。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是古波斯人的原生宗教,在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输入伊斯兰教前,它是波斯帝国的国教,在帝王谷造神庙,无非是想求大神保佑王朝千秋大业</p> <p class="ql-block">哈菲兹的天堂花园</p><p class="ql-block">哈菲兹(Hāfez,ShamsoddinMohammad,1320~1389),波斯诗人。哈菲兹进行诗歌创作时,正是蒙古人统治波斯的时期。他的诗对当权者的专制和暴虐、社会道德的沉沦,尤其是对社会的虚伪、教会的偏见,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讽。</p><p class="ql-block">他还在大量诗篇中,咏叹春天、鲜花、美酒和爱情,呼唤自由、公正和美好的新生活,对贫困的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p> <p class="ql-block">哈菲兹于1389年去世,被安葬在位于设拉子郊外的美丽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哈菲兹陵墓的拱顶据说是以他生前戴的帽子为原型设计成的。</p> <p class="ql-block">哈菲兹的玉石墓碑,来到这里的瞻仰者,都会一边抚摸墓碑,一边默念古兰经。有的瞻仰者甚至要俯身亲吻墓碑。</p> <p class="ql-block">伊朗人的方式,将幼儿放在诗人的棺椁上,去亲近他们那神一样存在于天堂的诗人哈菲兹。</p> <p class="ql-block">古兰经门作为设拉子的地标建筑,曾经只是一个装饰城门。后来伊斯兰学者卡里穆汗在城门上的小房间里放了一本古兰经,以保佑来往的人平安。</p> <p class="ql-block">门前有诗人哈菲兹的雕像,伊朗人家家都有一本《古兰经》,那是他们的宗教必备。而能与之相比的,就是哈菲兹诗集,几乎也是家家一本。可见哈菲兹在伊朗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在哈菲兹花园遇到一对姐妹花在吟唱诗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伊朗的美少女</p> <p class="ql-block">我和张老师在品尝设拉子特有的粉丝状冰淇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