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万里行》——青海湖

渔夫(大陆)

<p class="ql-block">  从都江堰出发到青海湖有两条路线,一是走德昌、西丽高速,全程1122公里,耗时15小时36分抵达青海湖;二是走朗川线和兰磨线的213、248、573国道,经茫什多公路,227国道,310国道进入青海湖景区旅游专线,全程996公里,耗时17小时13分抵达青海湖景区。权衡之下,决定放弃高速,选择走朗川和兰磨线这类国家级公路前往青海湖。其原因,一是国道可以随意停车休息。二是沿途可以观赏和体验一下四川、青海高原的乡土风情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行程当中,虽然游览和体验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但也遭遇了连续几个小时堵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雪山之巅,经历了手机没有信号,方圆几百里渺无人烟,堵在途中无法如厕和连续十几个小时不能休息的困难囧境。尤其是入住在海拔三千四百米的若尔盖藏族自治县城时,我与夫人均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高原反应,头晕、头疼,身体发飘,无法入眠等诸多症状全部在身体上一一体现。由于心跳加速,整个夜晚几乎都是在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中度过不眠之夜。</p> <p class="ql-block">  当天,都江堰的游览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就不得不在呼号的冷风中提前结束,9点30分从都江堰准时出发,由康复路上街驶入鲤鱼沱大桥,过鲤鱼沱大桥之后,按导航提示驶入一路通向西北的213国道。213国道是一条单幅双向长达500多公里的国家级公路,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如此重要的国家级公路,居然是处处翻修,频频堵车。上路行驶不到50公里就断断续续的堵了两个多小时,堵车,单向放行,再堵车,如此循环下来。一天跑了11个多小时,仅仅跑了454公里。晚上八点多钟,终于在疲劳和绝望当中看到了一处灯光闪亮的城镇,当我驶入加油站给见底的油箱加油时,突觉地面凹凸不平,脚底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样,有一种轻飘飘,重心不稳,双脚踏空的感觉。当两个年轻藏族姑娘看到我摇摇晃晃的走路姿势,纷纷向我投来好奇的目光时,我向她们描述了我的身体感觉,她们乐呵呵的笑道:“我们这里的海拔是3600米,您这恐怕是有了高原反应吧?”。此时,我才恍然想起,途径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城和经过叠西松平沟景区时的一个反常现象,夫人在吃小饼干时惊讶的发现,槊封的小饼干个个涨的圆鼓鼓的,仿佛马上就要爆炸似的看着非常吓人。当时车内所有带塑料真空包装的食品,全部都鼓胀的如同气球一样,即使是放在手提袋里面的小食品,也如同蹦出来的爆米花一样,纷纷从手提袋里面一堆堆的向外涌。这应该就是典型的真空包装物品,在高原地区的物理反应吧!</p> <p class="ql-block">  回到车里,立马用手机百度了一下,原来此地是四川省若尔盖藏族自治县。县城所在地的海拔高度不是3600米,准确的说,应该是3406米。大多数人到了这个高度都会有头疼,身体发飘,呼吸短促,气不够用等高原反应。难怪我的反应会这么大,两次前往大西北的痛苦经历表明,我一旦上到3400米以上,就会头疼欲裂,口鼻处的三角区发红,浑身难受到说不清楚是哪里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  当晚入住在县医院附近一家由哈尔滨人承包的明珠商务酒店,他乡遇故乡人的新奇和喜悦感,却因身体上的极度不适,被冲淡到毫无交谈兴趣可言。上楼时,突觉呼吸不畅,头晕目眩到难以言表。进入房间,直接栽倒床上再也不想动弹。</p> <p class="ql-block">  明珠商务宾馆是一个典型的藏族式旅店。房间里简陋到没有任何家具,仅有一个卫生间和一铺几乎占满整个房间的土炕。两床厚到能够压死人的棉被让人瞬间体会到这里冬季的寒冷程度。室内没有空调,仅有一个断断续续可以勉强加热御寒的电热毯。</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2日的夜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因为空气稀薄,身体极度缺氧,当晚一直无法入眠。整个夜晚,房间里静的可怕,静到可以听见自己心脏一下又一下的咚咚心跳声,脉搏也从平时的50次左右提升到了7、80次,呼吸非常困难,困难到不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眼珠胀的生疼,一直痛到仿佛要从眼眶子里涨出来般的难受。辗转反侧直到凌晨两点时,索性穿衣起床,拿出手机记录一下当天的经历。回想起白天驾车时的情景,每当超车踩下油门时,发动机都会发出阵阵的嘶吼,但车却没有了往常的前进动力,满满的一箱汽油,正常情况下能跑八到九百公里,而今天仅仅跑了四百五十四公里,油箱里的油就已所剩无几,这分明是高原反应下的氧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所致。看来汽车也和人一样,当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够时,它也是会出现动力不足和机械功率下降的。</p> <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诺尔盖藏族自治县城的气温下降到了零下3度,天空飘下的雪花在路面上如同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毯,刺骨的寒风吹的手脸生疼。车内的暖风发出呼呼的声响,在提升车内温度的同时,正试图努力吹开车窗上的冰霜。即使这样,冰冷的寒风还是透过车身的缝隙进到了车里。衣衫单薄的我们在与低温抗争的同时,还要尽量保持呼吸的平稳和充沛的体力,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平安快速的离开高原,尽最大可能的确保自己身体平安无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牛羊,在冰雪覆盖的草原上,用蹄子刨开冰雪,低头啃食着地上的枯草。</p> <p class="ql-block">  长达十几公里的拥堵路面,到处都是皑皑冰雪,几乎看不到任何生命迹象。</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县城距青海湖只有624公里,走213国道,转西久公路,茫什多公路、227国道、310国道。正常情况下,8、9个小时就能到达。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区区六百公里的距离,竟然整整跑了11个小时40分钟,其中,一段100多公里的西久公路路况,差到了毁车毁到让你怀疑人生。西久公路的驾驶经历,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横断式毁车路面,什么是剧颠到让你心惊胆颤。此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仿佛做下了心病,在夜晚的梦里和白天开车上路时,右脚时刻准备踩下刹车,总是担心害怕前方再次出现横钩式路面。</p> <p class="ql-block">  人迹罕至的川藏公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辆,仅有我们一台汽车在公路上孤独地奔驰。寂寞和孤独这两个平时没有什么概念的词汇,如今却如同影子一般如影随形的伴随我们始终。</p> <p class="ql-block">  12点35分途径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该县是一个蒙、汉、藏、等多民族聚居地,是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县城。简单浏览了城区,购买了几种民族特色的食品之后,按导航提示继续前行。当驶离213和573两条国道之后,导航突然提示有一条近路可以提前抵达青海湖景区。结果我就按照导航提示,稀里糊涂的进入了西久公路。而恰恰是驶入这条所谓的近路,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捷径不可取,大道是坦途。</p> <p class="ql-block">  在213国道上行驶,虽然经常遭遇堵车,但整体路面状况非常完好。不堵车时则可放马由缰的飞驰狂奔。而西久公路则与213国道完全不同,进入西久公路开始的20多公里左右的路况很好,但进入山区之后路况就变得非常糟糕。山区的路面几乎每隔二三百米左右就会有一段被重车碾压和山洪冲毁的深坑、横钩路面,真的是让你防不胜防,躲无可躲。也就是当你刚刚把速度提升到一百多迈时,汽车的前轮就会突然窟通一声掉进一个二三十公分深的横钩或深坑里面。100多公里的路面,如此往复循环,既让人担心爱车的减震受损和轮胎爆胎,更怕行驶速度太慢而耽搁了时间行程,被迫露营在荒郊野岭之间。</p> <p class="ql-block">  熬过状况百出的西久公路和路面狭窄的茫什多公路之后,227和310两条国道的路况就好了很多。大有天堑变通途之感。虽然路况好了很多,但手机没有信号,导航时断时续的问题又成为新的困扰因素。整段路程几乎都是凭着感觉盲开很久才能收到一次导航信息。长时间堵在雪山山顶,逆向抢行和违规超车的情况更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时有发生。</p> <p class="ql-block">  在九红草原的风光路上,横穿马路回家的牦牛群,仿佛都学习过交通规则似的,它们穿越公路时,会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待和观察汽车的动向,汽车停下,它们会快步跑过公路,然后慢慢悠悠的走下公路。</p> <p class="ql-block">  公路边上三三两两的秃鹫悠闲自得的漫步觅食,根本就不怕过往的车辆和行人。</p> <p class="ql-block">  山上全是积雪,当地的藏民都穿棉袄和皮袄。我只穿一条单裤,下车时被冻的瑟瑟发抖。看来这次出行,我们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p> <p class="ql-block">  经过11小时40分钟的艰苦行程,当天到达距青海湖景区仅有52公里的青海省共和县城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考虑到青海湖景区已经下班,又累又乏的我们当晚只好就近入住在了县城边缘的一个叫做菩提叶的宾馆暂时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出发前往青海湖景区游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晚入住的共和县城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共和县北靠青海湖,南临“母亲河”---黄河,东以日月山与东部农业区为界,西与青海青南藏区毗连。</p> <p class="ql-block">  地处海拔3200米的共和县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属五县之一,是青海藏区人口较多、畜牧业经济比重较大的一个县。 截至2021年,共和县下辖11个乡镇,有藏、汉、回、撒拉、蒙古族等22个少数民族。全县常住人口为13.3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0%,2020年4月,共和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迈入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p> <p class="ql-block">  4月14日清晨,共和县的天气阴晴不定,气温也下降到了5—6度。吃过早餐,早7点从菩提叶宾馆出发前往青海湖景区。共和县城前往青海湖景区有两条路线,一是抄近路,走距青海湖仅有50公里的恰沟段和夏南段的省级盘山公路;二是走距青海湖88公里的西景线。比较之下,我选择了50公里的盘山公路前往青海湖。也正是这条所谓的近路,让我真正领略了青海高原盘山公路的险峻无常和没有手机导航时的茫然无错。</p> <p class="ql-block">  前往青海湖的盘山公路坡陡弯急,大小回转的胳膊肘弯几乎贯穿了整个50公里路段。路况险峻不说,手机导航信号时断时续不算,还要经常在能见度不足十几米的浓雾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  在下山的夏南段上,由于山上的雾气太重,我有两次险些与对向来车仅差不到一米的距离就撞在了一起。也曾有过由于下山的速度太快,差一点就冲出护栏掉入山涧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短短50公里的距离,我竟然开了一小时四十二分钟,好不容易到达了景区周边,导航竟然迷路了,在宽阔的景区大道上来回转了两圈才磕磕绊绊的找到了景区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诺大的停车场里仅有几辆私家汽车停放,没有旅游团,也没有商家在营业。</p> <p class="ql-block">  4月14日那天,青海湖景区的气温很低,湖边风力很大,景区售票窗口全部关闭,景区大门大敞四开,游客们可以随意进出根本不要门票。询问门旁工作人员得知,原来此时的青海湖是旅游淡季,景区正在利用淡季搞内部维护和装修,所以才面对游客免费开放。当天只有零下一度的气温,空中的太阳没有一丝的热度,宛如一盏悬挂在空中照明的圆盘灯,只管发光照明,不愿将一点温度送到青海湖边。</p> <p class="ql-block">  整个青海湖景观大道上,除了我们两人之外,仅有3个外地游客在寒风中踯躅前行。</p> <p class="ql-block">  湖边的游客很少,少到进入园区之后,就散落到湖区里面不见人影。岸边的水中只有一大群湖欧在水中嬉戏,唧唧渣渣的叫着,仿佛在等待游客门为其提供免费的早餐,亦或商量着在没有游客投食的情况下如何度过这个寒冷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区里面的游船都被工作人员移上了湖岸,没有游湖的游船,没有来自各方的游客,整个青海湖景区显得空空荡荡,没有一丝游览美景的快感在心里闪现。</p> <p class="ql-block">  景区里面的宾馆别墅几乎都在重新装修</p> <p class="ql-block">  专业经营青海湖美味黄鱼的饭庄也处于关门停业状态</p> <p class="ql-block">  往日照相都要排队的藏族部落园,现在显得空空荡荡,没有游客游览,更没有排队照相的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  散落在各处的游客开始陆陆续续向湖边栈道集中,随着栈道上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多,湖边的鸥群也开始叽叽喳喳喧闹起来。突然,一位手拿零食的游客被湖边的湖欧发现,欧群顿时耐不住美食的诱惑,纷纷张开双翅飞向岸边,并且不断的在游客们头顶鸣叫盘旋,仿佛在用鸟语告诉人们,它们已经到了早餐开饭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看到湖鸥争抢游客们投喂食物的热闹场面,我也不失时机的从背包里拿出小饼干吸引湖鸥前来啄食,并让夫人调整好手机焦距帮忙拍下一个个的投喂湖鸥的精彩瞬间画面。</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边的风力实在太大,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已被湖边的冷风吹得上牙磕到下牙,浑身上下直打冷战。抓紧离开,避免感冒应该是当下的最优之选。</p> <p class="ql-block">  离开青海湖边的景观大道上,一个穿着打扮非常奇特的年轻人引起了我的好奇。这个年轻人身着长款羽绒服,头戴一顶水獭帽,低头急匆匆的赶往湖边,看着他一身暖暖和和颇为夸张的服饰穿着,我突然觉得浑身上下冷得要命,不得不加快脚步快速离开这个让我冷到直打寒战的青海湖边。</p> <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再次迷路,前往甘肃嘉峪关时的我同时打开了高德和百度两个卫星导航。出青海湖景区大道后,高德导航提示继续前行,可上京藏和张文高速,而此时的百度导航却突然跳出一个可以节省20多公里到达高速的新路线,权衡之下选择了按照百度导航提示的新路线前往嘉峪关。这个选择,虽然让我意外的被导航引入了青海湖周边的另外一条环湖景观公路,(根据网上信息,外地游客要想自驾进入这条景观公路,是要给当地藏民20元引路费才能找到和进入这条公路的),这这条公路上,我虽然看到了与青海湖景区里面不一样的湖面景观,但也同时被百度导航意外的导入了一条经常没有导航信号,一路通往山区及其狭窄到只能勉强一车通过的盘山公路入口处。为了不走盘山公路,只有原路退回,往返了60多公里,回到了高德导航提示的,那个前往嘉峪关高速公路的原始起点。</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青海湖环湖景观公路</p> <p class="ql-block">  当地藏族牧民在青海湖环湖景观大道围栏内设置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这条环湖景观公路的两侧,都被铁网封堵的没有一丝空隙可以进入到湖区里面,开车进入观湖景观公路的游客,根本不能亲近湖边,只能站在公路的最高处远远的拍照和眺望一下青海湖面。</p> <p class="ql-block">  虽然游客们不得进入湖区的围栏之内观湖,但当地藏族牧民却可以在围栏内自由放牧。</p> <p class="ql-block">  在青海湖环湖景观大道上拍摄的青海湖画面要比在景区内拍摄的还要壮观漂亮。</p> <p class="ql-block">  当天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出青海湖景观公路大约继续前行20公里左右,百度导航提示右转,可是右侧却没有路口可以右转,继续前行的十几公里当中,导航完全处于失灵状态,既不更新导航画面路经,也没有任何语音提示,直到进入一条上山的单幅公路时,导航才恢复了正常的导航状态。根据导航提示,这是一条604公里,需10小时50分钟才能到达嘉峪关的山区公路。对于刚刚饱受山区公路摧残和伤害的我,早已对山区公路避之不及,只想走高速公路平平安安地早点到达嘉峪关。按照导航提示原路返回60多公里,顺利进入前往嘉峪关的高速路口,终于结束了这段既新奇,又懊恼的西北公路大冒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