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用兵境界。孙子最为崇尚的是“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的“全胜”之道,认为这是一种“善之善者也”的“用兵之法”。</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里的“全争”,孙子讲的是全胜的计谋,或说万全之策。</p><p class="ql-block">不过,孙子并不是一个偏执的人,而是一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智者。他深知,战场上“全胜”的概率低之又低,所以《孙子兵法》既求伐谋、伐交的“全胜”,也言伐兵、攻城的“破胜”。攀高就低、适可而止,是孙子言兵的一个重要特色。</p><p class="ql-block">孙子在《军争篇》主张:“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这两个“勿”、一个“必”虽然讲得有些绝对,但也体现了孙子作战目标、作战利益追求上的“知足”“知止”。在孙子看来,过分追利,就有可能被敌“利诱”,掉入敌人布下的陷阱。</p><p class="ql-block">战场上“全胜”的战例少之又少,现实生活中“全胜”的事儿也不多见,如果一味求“全胜”、什么都想得到,整个蛋糕据为己有,必然会让别人的利益受损,“全胜”的目标大概率不会实现。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有“全争”的努力,又有共赢的境界,避免“争全”之贪。</p><p class="ql-block">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又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在一首“戒酒词”中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这里彰显的都是“止智慧”。</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学习《孙子兵法》既要学习那种“善之善者也”的向上追求精神,又要把握其“适可而止”的思想精髓,在工作和生活中既要知道争取什么、如何争取,也要懂得放弃什么、怎么放弃。也就是说,能够实现的目标、能够获得的利益,就要尽最大努力去争取;无法实现的目标、无法获得的利益,不能脱离实际去过分追求,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收手时就收手,努力做一个善于拿捏分寸、精于把握行止的聪明人。</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