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江苏路小学(一)

箫鸣

<p class="ql-block">  少儿时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以抹去的记忆,这些记忆多半是对纯真、活泼、好奇、快乐的追思,除了这些共同的回忆,涉及到其它的内容就与亲历者个人的生活年代、家庭背景、教育状况等等产生一定的关联,这些内容因人而异,可能会别于常人的记忆,也许会因差异性而显得新颖,感谢有了美篇平台,可以分享我的小学故事,以呈献给我们那个时代的同龄人,或许会引发不同的沧桑感,或许会重新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游,浮想联翩、思绪万千。</p> <p class="ql-block">  我所就读的青岛市江苏路小学,是山东省的重点实验小学,该校始建于1901年,其前身是德国胶澳总督府小学,保留至今的主楼是由德国人设计及建造的,其他教学楼是在民国和解放后陆续扩建的,我是1961年入学的,距今已有六十余年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江苏路小学每个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有50-60个学生,从我们上一年级开始向苏联学习、试行五年一贯制,这样六年制有二个班,五年制有二个班,我在五一、一班,我们要在五年时间里学完六年制的课程,试行五年一贯制的初衷就是尽力缩短教学时间,还要求达到和六年制学生一样的学习效果。</p> 1、大辮子李老师 <p class="ql-block">  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梳着两条长长的、黑黑的大辫子,二十几岁的李美玉老师做了我们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别看李老师年轻,她可是师范学校毕业的高材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是江苏路小学的名星教师。记得有一次李老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同学们晚上写一篇作文《我的妈妈》,第二天一早上交,恰好那天晚上新建礼堂放映电影《万水千山》,按捺不住的我就跑去看电影了,第二天早起突然想到没写作文,不免有些心慌,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上学,不料李老师就坐在教室门口收作业,当让我交作业时,我漫不经心的说:没写、怕把脑子用坏了。李老师也不吭气、只是让我站在她旁边,来一个同学收了作业后就问、X X X你脑子昨晚上用坏了吗?X X你写作文把脑子写坏了吗?同学们有些莫名其妙,写作文怎么会把脑子用坏了呢?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于是乎大家都说没有,这时站在那里的我真的是无地自容,恨不得有个地缝马上钻进去。</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时,一次李老师病重在家休假,我们几个班干部提议去家里看看李老师,可是一点东西都没有怎么去,关键时刻显示出我还是个小财主,我掏出兜里仅有的二毛钱,在街上小贩那里买了二毛钱带壳的炒花生,大约有三十几个。文革时的青岛市革委会主任、工人造反派杨保华在三年困难时期就倒卖过花生,外号“杨八粒”,一毛钱卖八粒花生米,这个可能有点夸张,我们买的带壳花生一毛钱也不止八粒,记得那时包装用的都是马粪纸,一种极其粗糙的类纸,我们捧着这些花生去了李老师家,李老师家不大,12平米左右,墙上挂着李老师和她的新婚夫君、一个年轻海军军官的结婚照,李老师躺在床上,盖着一床大红花色的缎子被,看到我们能来看她甚是感动,忍着高烧和头疼爬起来拿苹果给我们吃,那时虽然生活困难但浓浓的师生情将我们融为一体,老师的悉心关怀是我们成长的最佳加油站。</p> 2、于立利走了 <p class="ql-block">  于立利是我在班里最早接近的女同学,印象颇深,一张红润可人的笑脸、一双俏皮灵动的双眸,甩动着两支波浪鼓式的小辫儿、做事风风火火、干净利落,于立利乐善好施,对同学们热情有加,她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自然是出类拔萃的,同学们有不会的问题都乐于问她,能解答的她一定不会保守。在班里她是第一个和我说话的女生,她告诉我:“因为你妈妈和我爸爸是一个工作单位的,我常听爸爸说起你们家,所以我在班里最早认识的人就是你。”自然我也感觉我俩的关系比其他同学更亲近一些。</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的学期中叶,有一天她突然和我说要离开青岛了:“我爸爸工作调动了,我们全家就要搬到博兴县了。”(博兴县隶属山东省惠民地区管辖,惠民地区当时是山东省最穷的地区之一,现在改称滨州市)告别我时于莉莉非常的恋恋不舍,眼睛里含满了泪花,那时她还小,不知道去的地方是好还是不好,长大之后我才知道,她的爸爸跟随前市委书记犯了错误,被贬职到县里工作的,孩子是无辜的,过早的随家庭卷入了政治风波,对一个懵懂少年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p> 3、孔莉莉来了 <p class="ql-block">  于立利走后班上少了一个知音女同学,大约不到一个月,又一个女同学孔莉莉从北京转学来到青岛,听说是驻青部队某军长家的千金小姐,生来一幅桀骜不羁的样子,她穿了一身碎花的、轻盈飘逸的连衣裙,小短辫儿扎了一对粉色的蝴蝶结,背了一只漂亮的小书包,在六十年代早期就是难得一见的新潮装束,和其他同学比起来俨然就是一个傲娇的“小公主”,因为个子不高老师安排她在第一排就座,和男同学兰东一张桌子,(学校要求男女同桌)那时的小学生好像不那么封建,男女同学也经常皮打皮闹的,很多同学都在桌子中央划上一条“三八线”,写字时不许对方的胳膊越过三八线,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诙谐的游戏,真的不小心越过了听到“啪”的一声,下意识的抽回胳膊彼此一笑也就罢了。原本军队干部子女是享有内部小学的,如海军子弟学校,就是现在的嘉峪关路小学,学习条件和待遇是远好于地方小学的,但军队子女也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生成了不少的毛病,如经常的口头禅就是比谁爸爸官大,你爸是几道杠几颗星,我爸是几道杠几颗星,你爸才坐吉普车,我爸坐的是伏尔加,有个别干部子女瞧不起炊事员的孩子,嘲笑说你爸爸就是个做饭的,炊事员的孩子也出口不逊:“如果没有我爸给你爸做饭,你爸早饿死了。”常此下去,攀比之风和傲慢之见日益严重,甚至发生了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的儿子因好吃懒做、提供军事情报给台湾特务換钱花的事件,毛泽东、周恩来敏锐的发现了这些问题,断然解散了军队干部子女学校,让孩子们回归到百姓和社会中去。</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时学校组织到第一海水浴场游泳,青岛俗称“洗海澡”,当时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全班五十几个同学只有小公主孔莉莉穿了一件漂亮的紧身游泳衣,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那时男孩子好说,穿个裤衩就下海了,而女孩子穿着短袖汗衫一下水就粘在身上,几乎透明了,松松垮垮的,特别的不雅,我们班的同学干部子女出身的也不少,买一件女孩游泳衣不过才二、三块钱,由于多子女家里掏出这点钱也真是不容易,要知道那时的十元钱就是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看看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太幸福了,我的小孙女二岁时就泳衣泳镜泳帽装备齐全,请个游泳教练一小时近千港币,四五岁长大了不能穿了就再买一套,完全不受钱的干扰,真是今非昔比、感慨万千。</p> 4、兰东同学 <p class="ql-block">  兰东同学给人的印象总是窝窝囊囊,五冬六夏拖着两桶大黄鼻涕,破衣烂衫上经常挂满了饭渣子,上课学习也不用心,下了课精神头就来了。有一天晩上他到我家,兴冲冲的让我和他去干件大事,我也不知他要做什么就随他去了,走到江苏路沂水路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我对兰东说这不是我们班刘江同学的家吗?他说是的,正说着他抄起半块砖头就向里面扔去,只听咣当一声硕大的玻璃碎掉以及屋子里的人“啊”的一声惊叫,兰东拉着我说快跑,我们俩奔命似的向湖南路跑去,拐过弯时我的心还在呯呯直跳,吓得面如土色,我一辈子也没干过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呀,心想兰东你可真是坑人,如果被人抓住了,少不了就是一顿胖揍。通常人们会认为这就是坏孩子,没想到若干年后,兰东竟然一路高歌猛进,七七年考上了山东大学英语系,毕业后立马考上北京外交学院的研究生,紧接着又考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成为鼎鼎有名的国际大律师,戴着金丝边眼镜,西装革履的常年奔走在中美之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娴熟的法律业务使人刮目相看,人们都说坏孩子能成大事,看来并非毫无道理。</p> 5、聪明的李明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小学,课程并不多,主课只有算术(那时不叫数学)、语文,还有一门自然课、后来改名为常识课,因为课本少、而且每本书只有百十页,也没有任何课外辅导书,所以书包是很轻的,除了主课外,其他就是音乐、美术和体育课,五年级时由于复杂应用题的出现,算术课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有时我也会算错题,但是发现平时并不出众的李明同学却一贯正确,一道应用题通过加3减2的很快就解出来了,有道题他列的算式有十几公分长,分了好几步来解这道题,有几步我可以看懂,但有几步我也理解不了,最后直到老师讲解时才脑洞大开,老师不但夸李明思路敏捷宽泛,而且水平完全可以与老师媲美,是个难得的数学尖子,可惜长大了的李明却从政去了,据说担任了市委宣传部的宣讲团团长,成了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专家,我却替他深深的惋惜,真是浪费了他的数学脑子。</p> 6、课间十分钟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冬天总感觉异常的寒冷,教室没有暖气,只有一个炉子,如果值日学生会生炉子,教室还暖和一点,但小学生大多不会,经常炉子生的奄奄一息,小孩子手指冻的像小胡萝卜一样,很多同学的手上都有冻疮,手皴是那时候的特色,皲裂的手碰到硬物会感到钻心的痛,课间十分钟男女生都在搓手跺脚取暖,还有一个小游戏,七、八个男孩子找个墙根拥挤在一起,最前面的小伙伴一般都是高个的,体态强壮的,大家要同心协力使劲把他挤出去,后来者就可参与到游戏中来,这样挤一会产生热量就不冷了,挤的时候大家还要步调一致的喊口号,通常的口号是这样子的:“挤油来加油,挤成一个小屎头”。</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小游戏就是“扛拐”,将一只小腿打弯横搭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一只手抱着脚踝,单腿直立成“ 4”字形,两个孩子对垒互相用膝盖撞击对方,谁先倒地谁就算输,大多孩子都愿参与,但我们班有个小个子男生总是躲在墙角晒太阳,我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活动,他说我饿,我家没有早饭吃,只吃两顿饭还吃不饱,我那时只知道吃的不好,还真没有吃不饱的感觉,至于为什么同学吃不饱还真没有深究过。</p> 7、学习雷锋 <p class="ql-block">  1963年雷锋尚未报道之前,我们学习的英雄榜样是吴运铎——中国的保尔. 柯察金,新四军的武器大王。老师鼓励孩子们阅读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当时这可是红透大江南北的一本书。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认字不多,看这本书还很困难,老师就精选书中的段落在课堂上念给大家听,当念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听到这里大家都心潮涌动,纷纷表示决不能虚度年华,一定要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我们那时只知道生活在毛泽东时代是最幸福的。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还在受苦受难,特别是同胞台湾人民,我们的志向就是一定要解放台湾、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台湾人民,从而解放全人类。</p><p class="ql-block">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指令,我们小学生也立即行动了起来,周六下午是劳动课,我们五个小同学扛着扫把、簸箕、端着水盆去广西路14号北海舰队的军营里,给军人家里打扫卫生,其实人家家里边挺干净的,我们去了又擦窗户又扫地的,军属阿姨很是客气,还让我们在她家吃晚饭,我们谢过阿姨后就返回学校了,回校的路上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我们也做了一次雷锋。</p> <p class="ql-block">敬请期待《记忆中的江苏路小学》(二)</p> <p class="ql-block">照片来自网络,感谢影像提供者,如认为有侵权请马上告知,立即下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