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阿里:人间之外 荒野之内</p><p class="ql-block">西藏 ,世界的第三极,世界的屋脊。我想, 西藏对于全世界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在于它隐藏在藏民匍匐朝圣的身影中,那强韧的信仰力量;</p><p class="ql-block">在于它千变万化、奇诡壮阔的地质传奇;</p><p class="ql-block">在于它保留游牧民族基础上诞生而来的独特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阿里 ,平均海拔4500米,大部分海拔在5000以上,拥有着西藏最辽阔的地域,最丰富的地貌,以及密度最低的人口。它是世界屋脊的屋脊,是众山之父,是西藏的西藏 。</p><p class="ql-block">14天,将近4000公里的里程,随着海拔的上下,我的眼睛成为全天下最幸福的老饕,将如此罕见之美景,包览无余。</p><p class="ql-block">阿里,人间之外,这里有最壮阔的天地;荒野之内,是最恣意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阿里当地的谚语是这样说的:</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土地如此荒芜</p><p class="ql-block">通往它的门径如此之高</p><p class="ql-block">只有最亲密的朋友和最深刻的敌人</p><p class="ql-block">才会前来探望我们。”</p> <p class="ql-block">重回西藏,只为阿里</p><p class="ql-block">心中早有计划,今年要把18年没有走成的阿里大环完成。由于一直关注的“徐云流浪中国”,他是一人一骑,反穿阿里中线。看了他的视频知道从狮泉河—仁多乡—措勤—文布南村—尼玛,这段阿里中线风景最美,但是路况很差,都是砂石路、搓衣板路…单车都可以,我们开车自驾一定行。一旦心中下了决心,八月份从意大利回来后,就开始制订阿里线行程。一稿二稿再修改,最后行程日期基本确定,着手买机票租车订宾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这次阿里行程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沿途海拔高度:</p><p class="ql-block">拉萨:3650米</p><p class="ql-block">日喀则:3850米</p><p class="ql-block">萨嘎:4600米</p><p class="ql-block">塔尔钦:4650米</p><p class="ql-block">天藏台:5300米</p><p class="ql-block">扎达:4000米</p><p class="ql-block">狮泉河(葛尔县):4300米</p><p class="ql-block">仁多乡:4950米</p><p class="ql-block">措勤:4700米</p><p class="ql-block">文布南村:4600米</p><p class="ql-block">尼玛:4600米</p><p class="ql-block">班戈:4750米</p> <p class="ql-block">我们租了辆坦克300,橙色真的很适合在阿里这种环境。行程下来,感觉坦克300操控性不错 ,只是遇陡上坡或者砂石路不能刹车降速太低,否则即便油门踩到底加速也很累,有点力不从心…</p> <p class="ql-block">再回拉萨</p><p class="ql-block">时隔四年,再回拉萨,布宫广场的游客仍是络绎不绝,大昭寺前面没有了磕长头的人,八廓街里到处是拍写真的游客…每次到拉萨我都会去大昭寺走走看看,大昭寺是西藏现存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上的旅拍</p> <p class="ql-block">玛吉阿米餐厅,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藏民的宗教活动里有很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转”。从小到大,转经筒、转塔、转寺庙,一直到可以历时多日的转湖、转山…</p> <p class="ql-block">吃了三次的一家店,没想到疫情三年它还在</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门前的僧侣</p> <p class="ql-block">每次来都会在这面红墙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到拉萨的当天晚上吃的天麻菌菇石锅鸡,味道很赞,现在想起来咽口水😜</p> <p class="ql-block">逛逛八廓街走走寺庙喝喝茶,在拉萨休整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我在拉萨的血氧还是很OK的</p> <p class="ql-block">9.22 上午开着橘色Tank开启我们的阿里之旅…</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羊卓雍措(108公里约2小时),羊湖因为是离拉萨最近的一个西藏圣湖,所以成为西藏旅行常规必走景点之一。算起来,大概是第四次到羊湖,西出拉萨,经过曲水县雅鲁藏布江大桥,沿拉亚公路南行,翻过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就可以看到“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的羊湖,观景台在高处,每次看到的羊湖都是远景,这次准备绕湖,近距离观赏一下!</p> <p class="ql-block">沿318国道一直驶向西南,羊湖路程不算远,但有一半是盘山路,比较险峻,途中大部分时间是沿拉萨河谷和雅鲁藏布江边前行。</p> <p class="ql-block">超喜欢这张照片,真的快把人美哭了</p> <p class="ql-block">和它相遇的第一个瞬间,我就被深深震撼</p><p class="ql-block">是波光粼粼的蓝</p><p class="ql-block">是一眼心动的蓝</p><p class="ql-block">阳光下会随着光线变幻不同的蓝绿颜色</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玻璃般透明的湖边驻足,将一颗驿动的心平息在山水里…</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一片碧水,不想离开…</p> <p class="ql-block">天上的云好低,似乎一伸手就可以够到</p> <p class="ql-block">从羊湖——日喀则(251公里约4小时10分)。去日喀则的349国道上经过卡若拉冰川。离公路只有三百多米,据说二十年前冰川直接到达山脚下,现在只能到半山腰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23 上午游览扎什伦布寺,然后沿318转219国道到萨嘎(446公里约7小时10分)</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p> <p class="ql-block">啧啧,地上都是宝石</p> <p class="ql-block">219国道上,久违的云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24 从萨嘎——仲巴(167公里约2小时32分)——帕羊镇(72公里约1小时6分)——塔尔钦(260公里约3小时40分)</p> <p class="ql-block">当却藏布(马泉河)雅鲁藏布江源头</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这张照片,可惜拍糊了</p> <p class="ql-block">天上阿里,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沿路一直有纳木那尼峰相伴</p><p class="ql-block">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与海拔6638米的冈仁波齐遥遥相对</p> <p class="ql-block">纳木那尼峰再过去就是尼泊尔</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的玛旁雍措,没有从旅游景区大门进入,省了150元/人门票。按照指引,过了霍尔乡继续前行20公里左右,往“郎拿寺”方向一直开,郎拿寺在一个山坡上,到寺庙就看到玛旁雍措了,车子可以一直开到水边,正对面就是纳木那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豪华包场了这一片碧水,美极了…</span></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措出来,迎头就遇见了“神山”冈仁波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25 走向神山</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转山总路程53公里,计划分两天完成。</p><p class="ql-block">转山第一天:从塔尔钦—经幡广场—曲古寺—止热寺—天葬台,全程24公里,海拔:4675米—5300米,用时8小时。原计划在止热寺借宿的,为了减轻第二天压力,多走了4公里赶到天葬台住宿。</p> <p class="ql-block">由于第一天路程较短,时间相对宽裕,我们吃完早饭,九点从大门售票处出发。</p><p class="ql-block">塔尔钦海拔4600多米,一条主街南端对着纳木那尼,北端对着冈仁波齐。天气晴好,日出的红光洒在两座神山的雪顶上,日照金山,似乎预示着一个好兆头。</p> <p class="ql-block">九十月份秋高气爽,是适合徒步转山和瞻仰神山的时候。晴朗,少云,春夏时节总是被浓云遮掩的神山,在碧蓝天幕下一览无遗。</p><p class="ql-block">出发处的这一段沿山坡道上,转山的一个接一个,有藏族人,也有汉族人。穿着藏袍、裹着头巾的藏族信徒,和着五颜六色冲锋衣、拄着登山杖的汉族游客,各自怀着心中的信仰或心愿,开始了转山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山上刻有经文的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山道漫漫,弯弯曲曲通往无穷的远处</p> <p class="ql-block">两侧的块状山体高大而陡峭。经历百万年的风雪剥蚀,山体如被刀削斧劈般,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一层一层参差错落的巨形台阶。</p><p class="ql-block">“台阶”之上,就是白雪皑皑的冈仁波齐峰的南壁,最具标志性的一道纵向冰槽自峰顶垂直而下,被当地藏族人视作是一座通往天界的悬梯。</p> <p class="ql-block">谷中河滩平坦,拉曲河水轻轻浅浅地蜿蜒流淌,草地已经枯黄,散落了大大小小的岩块。沿着河道右侧的小路一直向前,虽是碎石路,但好在都是平地和缓坡,而且可以一直看着神山,所以走起来不那么累…</p> <p class="ql-block">经幡广场</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天下之脊”冈底斯山脉的冈仁波齐 ,被藏传佛教、苯教、 印度教等多个宗教尊作“神灵之山”“神的居所”,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虔诚的信徒,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来此朝圣冈仁波齐 。</p><p class="ql-block">转山,是拜谒神山的庄严而神圣的仪式,是他们的朝圣之路。绕行冈仁波齐祈愿,可以洗尽前世今生的罪孽,为来世积累无穷功德。</p> <p class="ql-block">当神山再次显露出来时,又是不同的容姿。</p><p class="ql-block">在格萨尔马鞍石,对着冈仁波齐的西壁。山坡上又是一大片迎风飘扬的经幡,藏族人路过这里,会把自己带来的经幡挂起来,或者把洁白的哈达系在大石头上。</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及附近的雪山冰川,冰雪融水源源不断流下,润泽了阿里高原,汇聚成河,流向四方,发育了亚洲的多条大河——东边的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后叫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南边的孔雀河,流向恒河的支流哥格拉河;西边的象泉河,汇入印度河的支流萨特累季河;北边的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摘自度娘</p><p class="ql-block">因此不难理解,除了藏族人,每年也都有无数尼泊尔和印度的信徒,不远万里来到冈仁波齐 ,朝拜“江河之源”的神山。“在冈底斯山面前, 不同文化的不同信徒们都和平的跪拜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止热寺</p> <p class="ql-block">当冈仁波齐圆冠型的北壁完全显露在视野中时,便是到了止热寺。神奇壮观的北壁,就像被刀削过般平整陡直。这里离神山如此之近,那发着青灰色泽的岩壁,一层层横向平行的积雪,都看得很清楚。</p> <p class="ql-block">从止热寺出来前往天葬台,猛然间发现前后都没有人,看来大多数人都在止热寺住下了。走了一段发现路不对,我们迷路了。幸好发现对面山体上有登山杖的反光,立即折返过河往对面山体爬去。这时候有几个藏民看似一家人从后面上来,我们怕再走丢迷路,天黑下来就危险了,于是紧赶慢赶的跟着他们,这一段4公里都是爬山,海拔从5000到5300米,坡陡,一个多小时不停歇的赶路真有点累。</p> <p class="ql-block">天葬台住宿的大通间,平时是藏民吃饭的地方,150元一个长榻刚好可以睡一个人,因为这个房间暖和又有电有网,我们早早就抢占好自己的“床”。</p><p class="ql-block">天葬台营地海拔5300米。入夜,山谷里风声大作,半夜戴上头灯去外面上厕所,看见了漫天星辰。</p><p class="ql-block">睡在冈仁波齐神山下的这夜,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26 翻越卓玛拉山口</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转山:天葬台—卓玛拉垭口—尊珠普寺—塔钦,全程29公里</p><p class="ql-block">海拔:5300~5650~4690</p><p class="ql-block">用时:11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天葬台的通间不冷,也没人打呼噜,但是时不时有人走进走出,海拔又高,一夜都没睡好。很早就醒了,头隐隐作痛。</p><p class="ql-block">早饭吃了粥馒头和鸡蛋,天微微亮,我们就出发了。凌晨气温很低,我戴上厚帽子和手套,蒙着头巾,裹得严严实实。</p> <p class="ql-block">踩着碎石子路往上爬,是持续的陡上坡,海拔将从5300米上升至5650米。天色逐渐发白,已经走了好久,眼前依然是一条弯弯曲曲,漫长不见尽头的上坡路。</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路全是石子路,坡度也很大,身后的藏族转山人一个一个步伐轻盈地从我身边赶超过去。他们走得轻松而麻利,健步如飞,如履平地。太阳还未照进山谷里,空旷的山坡,目之所及,全是大块大块的青灰色石头,莽莽苍苍,寂寥萧瑟。</p> <p class="ql-block">越往上走,经幡就越多,旧的新的,颜色鲜艳,漫山遍野,纵横交错地悬挂于青色石块之间…</p><p class="ql-block">我拄着登山杖,踩着磕磕绊绊的碎石子慢慢往上移动。几乎走一步喘三口气,身体感觉到极致的疲惫。空气稀薄,鼻喉干燥。阳光把山顶流下的冰川照得雪亮,可气温竟然越来越低。冷,非常非常冷,彻骨的冷。我感觉到我的手指都冻僵了,碰到一个好心大姐给了我几片黄芪让我嚼,再拿出羽绒衣穿上,喝了点热水,总算感觉好点了…无法想象如果天气不好或者下雨下雪,该怎么爬过这个山口,会不会就这样冻死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迈上最后一块向上的石头,终于到达整条转山路的最高点,5650米的卓玛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整个山口的山坡上,一层盖过一层的经幡连天接地,气势磅礴。藏族人们走到这里,会在山口挂上一道经幡,将五色龙达洒向天地,满怀崇敬、虔诚、神圣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我完全感受到别人描述的爬卓玛拉山口的体会,每拐过一个弯,就以为前面是山口了,结果出现的又是另一个弯,就这样无止无尽,怎么都走不到头…</p> <p class="ql-block">我不是佛教徒,但当我爬上卓玛拉山口的瞬间,仿佛也被佛法点化,感受到心中升起的无与伦比的满足、喜悦和释放。</p> <p class="ql-block">山口下方圆圆的小湖,托吉措(5600米)</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比预期的要难走。乱石遍地。稀薄干燥的空气中裹挟着飞扬的灰土。</p> <p class="ql-block">从山口沿着石子路下坡,但其实根本没有路,就是踩着高低错落大石块的间隙。坡度大缝隙很窄,石块凹凸,我的脚都无法放平,可却看见磕长头的人,他们在大石块间找到一点空间,匍匐下来,将自己的身体和额头尽可能贴近地面…在走路都不轻松的陡峭的乱石坡上,他们一下一下地完成磕长头的动作,面容平和、宁静。我注视着他们,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重重的敲击在我心上,内心波澜澎湃,无比触动…</p> <p class="ql-block">以这样磕长头的方式完成转山,需要半个月到20天,并且经受日晒风吹,雨雪侵袭。这是多虔诚而执着的精神力量,以肉身承受艰苦的修行,追寻内心的圆满、灵魂的升华。</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是藏族信徒最神圣、最尊崇的神山。信徒们终其一生,去完成对冈仁波齐的朝圣之旅,即使千辛万苦,艰难险阻。</p><p class="ql-block">苦修不为今生,而为来世。肉身经历万重磨难,才能修得圆满,达到精神的荡涤和解脱,为来世积累无穷功德,脱离轮回。</p> <p class="ql-block">比起昨天的路上,今天的徒步者少了许多,看到的大部分是当地的藏族人,有穿便装背包的,也有很多身着宽大的藏袍,但丝毫不影响他们行进的速度,步伐矫健,步履轻快。</p> <p class="ql-block">下了这片陡坡,就到了不动地钉驿站。冰川融水汇集流下的拉楚河 ,在平坦的山谷中间缓缓流淌。回头再看一眼上午翻过的峥嵘伟岸的大山吧,和卓玛拉道一声“再见”。</p> <p class="ql-block">经历6公里大上坡、3公里大下坡之后的20多公里,是单调乏味的沿着河谷边的漫长的行走。 冈仁波齐的东壁很低调地显露了一下,然后便消失在层层的山脊后了。一路上凹凸不平的石块硌得我的脚底板隐隐作痛。冈仁波齐转山往往会成为许多高原徒步路线选择时的佐证:这条路将证明你的体能、你的高反适应性、你对自身和漫长山路的忍耐。</p> <p class="ql-block">缓缓的下坡后,又是缓缓的上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知道终点,只记得一个又一个的弯,一座又一座的桥。</p><p class="ql-block">下午风从正面呼呼地刮着脸和身子,太阳光更烈,从正前方直直地照射过来。我被置于风干和烧烤两种模式中,交替煎熬。</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小哥,在我身边默默陪着我走了很长一段路,我停下的时候他也在前方停下等我,于是我超过他时也喊他一声“走”。虽然我们语言不通,说不上一句话,但是这样的友好和善意让我感动到内心酸涩而温暖。精神信仰的力量,让他们纯明而善良,来自于他们的神和信仰,亦来自于他们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千百年来被前赴后继的朝圣者们踏出来的转山道上,充满神迹,让行走于其间的我,内心同样被荡涤,被震动,感受到虔诚的圣洁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苦行僧般的行走,在神山面前,可以安静地与自己对话,快乐和不快乐都变得这么清晰,然而,却已经这么无足轻重…</p> <p class="ql-block">漫漫转山路走起来真的像是没有尽头,直到峰回路转,前方豁然开朗,熟悉的纳木那尼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跟随着河流,我们也从山谷回到了广阔的草原。经过宗堆补给站(最后一个补给站),吃下一碗青椒肉丝盖饭,继续剩下的路程。</p><p class="ql-block">最后4公里,沿着巴嘎草原回塔尔钦,斜射的夕阳将雪山和草原映照得金光闪闪,静谧,温柔,祥和。虽然此时我的两条腿已经不是靠体力而是靠惯性向前迈进。</p> <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有一个民族,它这样生活着,或生活过,神山圣湖并不是终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念,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冈仁波齐》</p><p class="ql-block">感恩活着!</p> <p class="ql-block">曾经遥远的愿望终于实现,当我再次回到出发的起点,53公里完成一个圆满的圆。</p><p class="ql-block">两天极致的痛苦艰辛,以及极致的幸福满足,是转山路之于我这个凡人的感受。我完成了对自己的体力和毅力的挑战,感到内心圆满而充实…</p><p class="ql-block">所有的孤独都有它的终结,所有的喧嚣终归于安宁。</p><p class="ql-block">愿此生圆满,来世吉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27 在塔尔钦休整一天</p> <p class="ql-block">中午找了一家菌汤石锅鸡补补身体😜</p> <p class="ql-block">午睡起来煮茶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28 塔尔钦——穹窿银城(101公里约1小时34分)——朗玛观景台(188公里约3小时17分)——札达县</p> <p class="ql-block">迎着纳木那尼离开了塔尔钦</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从哪个角度都让人看不够</p> <p class="ql-block">路经一个挂壁寺庙——古如江寺,阿里唯一的苯教寺院,就在卡尔东城堡遗址旁边。</p> <p class="ql-block">穹窿银城</p><p class="ql-block">让失落的古象雄文明有迹可循</p><p class="ql-block">古象雄文明时期的王城遗址</p><p class="ql-block">被誉为“西藏文明真正的根”</p><p class="ql-block">阿里与象雄同处一片土地,神奇又神秘,荒蛮又文明,了解西藏,了解阿里,必先了解象雄与其创立的古老宗教——西藏最古老的苯教。雍仲苯教,是辛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教法,即为古象雄佛法。“象雄”几乎就是古代整个西部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8000多年前,在地球的最高处,存在一支充满神秘的高度文明——象雄文明。久远厚重的文化,影响至今的难以磨灭的深厚、博大的精神气质。但离我们又那么的遥远,随着吐蕃强盛的铁骑,一片血腥在高原弥漫,强大的象雄灰飞烟灭…</p> <p class="ql-block">导航提示到达后,还要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右手边有一堆牦牛骨的房子,沿着房子旁边的土路继续往下开,沿着河道朝右开,然后会看到一座铁桥,开过桥后沿着河道继续向前开,开到城堡一样的地方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背景即是穹窿银城</p> <p class="ql-block">穹窿银城——古象雄王国都城</p> <p class="ql-block">西行四个小时左右,告别草原、雪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土林,远远看到了雄伟的扎达土林。</p><p class="ql-block">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札达,沿象泉河谷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这就是著名的“ 札达土林”。</p><p class="ql-block">扎达土林属第四纪次生构造地貌,是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经漫长时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极为独特的高原地貌。</p><p class="ql-block">遍布整个扎达县内,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高低错落的“土林”千姿百态。在朝霞和夕阳的映照下,山纹明暗有致,色调金黄,生动富丽…</p> <p class="ql-block">快到札达有这么一个S弯,这张照片在小红书上看到好几次,我也来一张吧。</p> <p class="ql-block">札达海拔相对低,我们晚餐烧了煲仔饭,味道很赞!</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惯例喝泡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29 札达县——古格王国遗址(18公里约26分)——皮央东嘎洞窟遗址(1小时26分)——狮泉河(182公里约3小时11分)</p> <p class="ql-block">一路向西,道路笔直,几乎没有车辆,路边不时会看到小心野生动物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阿里被称为野生动物的乐园,这片广袤荒原上生活了几百种野生动物。我们一路也看到了野马、藏野驴、藏原羚、野鹤、藏狐…</p> <p class="ql-block">一只两只三四只…藏原羚</p><p class="ql-block">藏原羚,又称西藏“黄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屁屁上有很大一块白色臀斑。</p> <p class="ql-block">荒原上的藏野驴</p> <p class="ql-block">一群藏野驴在湖边玩耍,我拿着相机想靠近,结果警惕性很高,还没走近,它们就逃开了,到离我更远处停下,你再走过去它们再离开…藏地的大部分动物都是怕人的,一旦靠近,就走远了。</p> <p class="ql-block">萌萌哒~</p> <p class="ql-block">在公元10世纪至17世纪初,古格王国雄居在西藏西部,弘扬佛法,抵御外侵,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1630年的一场战争使之灰飞烟灭,销声匿迹。在西藏社会进入各自为政,割据时期,影响最大最长的是古格长达七百年的历史,并为后人留下了壁画、雕塑、石刻等精堪绝伦的宗教艺术作品。“古格”是一个奇迹,多少年来它诱惑了不知多少的探险者、学者、艺术家、记者不远万里前来考察、探迹、寻宝。</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朝遗址西距扎达县城18公里的扎布让区象泉河畔,遗址景区山门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p><p class="ql-block">每当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之时,古格遗址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和悲壮…</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国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有房屋、佛塔和洞窟等600余座。除几间寺庙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现存较好的红庙、白庙及大威德殿中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壁画。大多佛像在文革时已被毁灭,只能透过边上挂着的图片窥见当时造像雕刻的精美。但壁画保存完好(不可以拍照)…不禁令人感叹世间的沧桑变化!</p> <p class="ql-block">残破的堡垒、宫殿</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只有斑驳的墙壁在默默的诉说…</p> <p class="ql-block">来此不易,留照纪念</p> <p class="ql-block">险峻的山势</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遗址的上部分在修缮维护,我们未能到达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日久风化,岁月如刀</p> <p class="ql-block">从一个洞穴向外看</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环视山下,古城雄伟,自然风光壮丽,万千气象。象泉河蜿蜒穿过土林,缓缓流过绿洲,流过扎不让村,然后闪着波光消失在苍茫的天际线上。</p> <p class="ql-block">遥看远方连绵山脉,情怀无边</p> <p class="ql-block">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这些年,一部小说《藏地密码》使得古格王朝广为人知,但由于地处高海拔的藏北阿里,路途遥远,来这儿的人不多…</p><p class="ql-block">离开古格,我们前往皮央东嘎洞窟遗址,开车一个多小时,同样比较难找。我们也是专门冲着皮央东嘎的壁画去的。</p> <p class="ql-block">常常在美剧中看到西部世界的样子,狂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稀薄的空气冷酷无情的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任何生命在这里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而西藏札达的东嘎皮央就是忍受了这种煎熬的西部世界。</p><p class="ql-block">当地传说这里洞窟的数量是“前山一千,后山一千”,可以想象千年前的这里是多么辉煌,商家僧侣来来往往,但是又是什么导致它谜一样的消失呢?人去楼空仿佛人间蒸发。</p><p class="ql-block">方圆1.2万平方米,近2000个洞窟使它成为全国最大的佛教洞窟式遗址,洞窟数量将近敦煌的三倍,没有历史资料记载那个时代,很多洞窟已经被风腐蚀坍塌,一切都很神秘,据说每一个洞窟都有一个修行者,他们居住在这里,默默的守候着他们的信仰。</p><p class="ql-block">也许是战乱衰败,亦或是天灾迁徙,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在,如今东嘎皮央悄无声息的藏于札达层层叠叠的土林之中,如同一个消逝的西部世界,无人知晓。</p><p class="ql-block">▼皮央遗址(海拔3800m)</p> <p class="ql-block">这个殿门锁着,没能进去</p> <p class="ql-block">皮央村的一个老人每天守在上面,有人过来他开门给看洞窟里的壁画也会简单讲解下。</p> <p class="ql-block">征得老人同意,我们没用闪光灯拍了几张壁画照片。</p><p class="ql-block">精彩绝伦的壁画距今1200年左右。内容题材丰富多样,有佛、菩萨、飞天、比丘等各种形象,此外还有各种曼荼罗以及动物、植物和装饰图案等…当天看了两个石窟,算是这次阿里行的意外惊喜…</p> <p class="ql-block">前往狮泉河的路上清楚看到一座高耸的雪山,后来得知是印度境内的卡美特峰。</p> <p class="ql-block">刚巧今天是中秋节,我们进县城买了菜,晚上自己煮火锅也吃了带来的月饼,可惜海拔高人也较疲倦,不敢喝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30 狮泉河——革吉县(122公里约2小时)——雄巴乡(101公里约1小时18分)——仁多乡(180公里约3小时14分)</p><p class="ql-block">今天沿着317国道到革吉,从雄巴乡转711县道去亚熱乡,住宿仁多乡。</p> <p class="ql-block">狮泉河之后的行程,开始真正的阿里中线,革吉县后进入羌塘无人区,车子异常少,一路行驶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路况很差,颠簸厉害。</p> <p class="ql-block">羌塘无人区,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路上经过一个措,车直接开到水边,满天的云彩把太阳时而遮住时而探出一会,湖水很绿,风很大,在外面待不了太长时间。车子离开的时候我扭头看到一块牌子上写着“查理措”,算是不出名的措吧。</p> <p class="ql-block">正宗的搓衣板路</p> <p class="ql-block">一大群羊咩咩像千军万马飞奔过来😜</p> <p class="ql-block">到仁多乡才发现携程上预订的宾馆压根不在仁多乡,在离我们还有13个多小时的地方所在。仁多乡只有藏民的几家宾馆,携程上根本订不到。幸亏我们到的不算晚,找到一家宾馆,一个床位80元,实际是U字形一圈平房,有3人间、6人间、8人间,房间里除了床,啥也没有,我们的房间灯开关也是坏的,天黑了只能拿出头灯凑合着用。在附近一家藏民餐厅简单吃了点盖浇饭,散了会步,仁多乡海拔高(4900米)赶了一天路人也倦了,早早回房间睡觉,我看看手机时间是8:30,大概是这趟出来睡得最早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庭院里停满了越野车,每天在宾馆是看到人、车最多的地方,一旦离开,在路上一辆车都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1 仁多乡——措勤县(260公里,约5小时),一措再措的连环惊艳。</p><p class="ql-block">仁多乡出发,711县道全是砂石路,到帕江乡后有20公里土路转到乡道,最后驶入216国道直奔措勤县。在砂石路段轮胎扎入1公分钉子,在路上求助帮忙换胎,然后到措勤买新胎换上。</p> <p class="ql-block">一早起来看到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如此绚烂的朝阳,我还是头一回遇见</p> <p class="ql-block">又是人在旅途,从仁多到措勤全是搓衣板路加炮弹坑,中间经过仁青休布措、塔若错、扎布耶茶卡…去穹窿银城那天在河道旁停车,自己动手把车擦得干干净净,这两天又被泥点糊满。</p> <p class="ql-block">出仁多乡约十几公里后,右手边出现一个很大的湖,就是仁青休布措。</p><p class="ql-block">清晨的仁青休布措静谧、幽深</p> <p class="ql-block">运气不错,看到一只藏狐,毛茸茸的长尾巴挺好看,就算镜头是400的,也只能成像如此~~</p> <p class="ql-block">刚从砂石路翻到小的油路上,不幸我们的左后胎被扎胎,而且是侧面大钉子,车胎直接报废,只能把车子停在路边招手求助。就在这一刻前方开来两辆车,看我们招手停了下来,三位大哥看我们女的不会换胎,又胆子贼大的一台车闯阿里中线,真是服了我们😁他们麻利的找工具箱,先用千斤顶把车顶起来,帮我们卸胎,还有备胎拿下来也是颇有麻烦,幸亏他们懂车…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帮我们换上备胎就走了,想给他们矿泉水以示感谢也不要,只知道是天津牌照的车。感恩🙏🙏🙏</p><p class="ql-block">这世上还是好人多…</p> <p class="ql-block">扎布耶茶卡,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p> <p class="ql-block">小心翼翼的按平均车速5、60码的速度开到措勤,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修理厂,买了条新的山地胎1000元(说在拉萨6、700就够了),没办法人在旅途又是国庆节,能买了新胎换上不影响行程就很满意了…今天真的很幸运,及时得到天津大哥的援助,几乎没耽误时间。后来听修理厂的人说国庆节救援很麻烦,因为忙没人愿意去救援,就算去隔着200多公里路不知道要等多久…昨天在途中看到一辆明黄色Tank侧翻在路边,那时天色有点晚了,几个年轻人站在车边,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等到救援车过来,阿里晚上很冷气温下降很快,我们无能为力,只能祈福他们好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2 措勤县——文布南村(247公里约4小时)——尼玛县(124公里约2小时)</p> <p class="ql-block">措勤出发沿着604县道经过扎日南木措,直奔当惹雍错,转205省道,这一段路况极差,土路、砂石路、炮弹坑、越野坑还有涉水坑,盘山公路均为陡峭砂石路,翻山越岭到达当惹雍错。后续路况不错,路经当穹措,转入317国道到达尼玛县。</p> <p class="ql-block">当惹雍错,西藏最古老的雍仲苯教徒的圣湖,湖南岸是达尔果山。</p><p class="ql-block">西藏叫雍措的湖,都不会让你失望…</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湖边一处石崖上,拿出休闲椅 ,静静坐着看着湖水波光粼粼,清风拂面,疲惫之感顿无…一路走来,看到很多措,有天空一样蓝的,有绿的不像话的,平静的能倒影出雪山的,波涛汹涌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惹雍错,算是我最喜欢的措之一,美到辞穷。</span></p> <p class="ql-block">享受每一分每一秒</p><p class="ql-block">唯愿此生,岁月无恙,只言温暖,不语悲伤</p> <p class="ql-block">当惹雍错出来后,沿着317国道车行40公里至半山腰,陡然回头,看见被雪山群包围的当穹措,湖水碧蓝,瞬间让我们眼睛一亮,兴奋劲再次拉满。</p> <p class="ql-block">不同位置的当穹措,湖水的颜色也是各不同</p> <p class="ql-block">10.3 尼玛——班戈县(330公里约4小时15分)——巴木措——纳木错(196公里约3小时)——当雄县(61公里约1小时7分)——拉萨(179公里约2小时34分)</p><p class="ql-block">尼玛县从317国道出发经过达则措、恰规措,转入205省道去往色林措。色林措去往班戈县途中路封道,改走砂石土路,显示油还可以开180公里,本来不封道100公里的路程很笃定的,前后不见一个人一台车,我们也是慌了…万一这条土路绕的很远,万一前方路不通,那在这无人区我们是完了。不知开了多久经过一处工地问了2个人确认路是通的,才稍稍安心。又开了好久总算是开到了油路上,经过一个无名小措,接驳317国道后平安抵达班戈县。</p> <p class="ql-block">恰规措</p> <p class="ql-block">恰规措</p> <p class="ql-block">色林措,海拔4544米,西藏第一大湖,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又被誉为“魔鬼湖”。在貌似可怕的名字下,看到的是碧蓝清澈的湖水。</p> <p class="ql-block">色林措</p> <p class="ql-block">色林措</p> <p class="ql-block">色林措对面一个小措,色彩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沿途经过的无名措,湖水好绿</p> <p class="ql-block">到班戈县加油午饭,川菜馆,一盘爆炒牛肚超级好吃</p> <p class="ql-block">巴木措</p> <p class="ql-block">经过纳木错,天上的云彩可谓是风起云涌、风卷残云、阴霾骤起、浮云蔽日…哈哈,想到的成语都写上吧。</p> <p class="ql-block">10.4 拉萨——扎叶巴寺</p> <p class="ql-block">扎叶巴寺,距拉萨30余公里的崖壁石窟寺庙群,海拔4880米。寺庙位于深山之中,是宁玛派寺院,西藏四大隐修地之一,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15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寺庙最大特色是以洞立寺,洞寺合一,以岩洞和寺院一体而闻名。最早有108座山洞,现存仅剩十余个。</p> <p class="ql-block">回到拉萨,吃到了之前排长队没吃成的田村牦牛肉火锅</p> <p class="ql-block">14天一台越野车,我们顺利环行了阿里高原近四千公里。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们从藏传佛教到苯教,从冈底斯山脉到喜马拉雅山脉,从古象雄文明到古格王朝,沿着藏北羌塘草原,追寻野生动物踪迹,领略了一措再措的独特风光…不仅欣赏到了阿里高原的壮美景色,更深入了解了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沿途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故事,让我们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敬畏和钦佩……</p><p class="ql-block">每一次旅行,都会让我难忘。我把旅途中感动的场景和美丽的风景都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大自然让我们了解自己内在的心灵,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不可或缺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有无数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数不清在家中看不见的风景。</p><p class="ql-block">而我,也将以不同的方式去感知一切美好的事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