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京杭大运河(五)

宋宜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五章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吴江平望镇以南分成三条线,东线途经王江泾、嘉兴市区、石门、崇福、塘栖、武林头至杭州,称为古运河(苏州塘/杭州塘);中线途径江苏盛泽、浙江乌镇、练市、新市、塘栖、武林头至杭州,为元代开凿,称为江南运河;西线途径江苏震泽、浙江南浔、湖州、菱湖、德清、武林头至杭州,称为頔塘(吴兴塘)。</p> <p class="ql-block">一. 江浙王江泾</p><p class="ql-block"> 江浙之交的嘉兴王江泾镇,有着“运河入浙第一镇”的响亮名号,自古以来产业兴旺、文化繁荣,风景秀丽,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明珠”。一条生态绿道连接着大运河、长虹桥和碧波荡漾的莲泗荡景区,串起王江泾的曼妙风情。</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长虹桥,造型宏伟壮观,有长虹卧波之势,它是中国桥梁古建筑中的一绝。</p> <p class="ql-block">王江泾长虹古寺(一宿庵),传说乾隆皇帝在此住过一夜,故称一宿庵。</p> <p class="ql-block">闻店桥始建于宋代,是苏州塘路上一座有名的纤道桥。</p> <p class="ql-block">一里街遗址,似乎在诉说着古镇的兴衰。</p> <p class="ql-block">刘王庙始建于南宋景定年间,祭祀驱蝗有功的刘猛将军。</p> <p class="ql-block">二. 禾城嘉兴</p><p class="ql-block">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大运河嘉兴段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对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形成了嘉兴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及自然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沿月河历史街区南侧一穿而过,运河两岸灯火万家,官舫贾船,穿梭不绝,呈现一片繁华商业景象。街区内传统民居依水造势,古街深巷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小河、古桥、狭弄、原住民等原格局保存比较完整。</p> <p class="ql-block">月河历史文化街区街景。</p> <p class="ql-block">位于月河历史街区的粽子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岛,次年移楼于岛上,从此这里被称为"小瀛洲"。现楼为1918年重建,素以"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的景色著称于世。取名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南湖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p> <p class="ql-block">图为嘉兴南湖湖心岛乾隆诗碑的西御碑。诗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春云欲泮旋蒙蒙,</p><p class="ql-block"> 百顷明湖一棹通。</p><p class="ql-block"> 迴望还迷隄柳绿,</p><p class="ql-block"> 到来才辩榭梅红。</p><p class="ql-block"> 不殊图画倪黄境,</p><p class="ql-block"> 真是楼台烟雨中。</p><p class="ql-block"> 欲倩李牟携铁笛,</p><p class="ql-block"> 月明度曲水晶宫。<br></p> <p class="ql-block">落帆亭与杉青闸一起是古运河畔的水上要冲,北往苏州南去杭州的船只都要由此过闸,因而取“过闸落帆”之实景得名。</p> <p class="ql-block">文生修道院曾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修道院之一。它地处嘉兴市区东北角,前临京杭大运河,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为西式建筑群,有教堂和欧式环楼。</p> <p class="ql-block">位于嘉兴西门外京杭古运河畔的茶禅寺三塔初建于唐代,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据茶禅寺志记载:三座塔也不是同时建造的,前后相差几十年。三塔按不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布置,从水上岸边不同角度看去,都可以看到三座塔,这在设计建造上是独具匠心的。据元史记载,此处原有白龙潭,水深流急,行船过此多沉溺。唐代高僧云行云游到此,运土填潭,并为镇住“白龙”建塔三座。</p> <p class="ql-block">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水利工程——分水墩,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拍摄,今后有机会再补拍。(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春波门是嘉兴古城四门之一的东门,当年部分中共一大代表就是在春波门前的狮子汇渡口上船到湖心岛,然后在红船上续开“一大”会议。</p> <p class="ql-block">三. 巨镇濮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濮院是桐乡市所辖的一个镇,旧称“幽湖”“梅泾”;是明清时期江南五大名镇之一,以生产精美绝伦的“濮丝”名扬天下。这里有着近9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兴盛,人才辈出,宋元明清四朝有进士26人,举人86人,历来底蕴深厚。浙江花费数十亿重金经过五年的打造,一座孕育生命力的新古镇已经初具雏形。2023年3月份来这里的时候,景区刚刚试营业,有一半的区域尚未开放。</p> <p class="ql-block">岳氏三进士第为岳飞二十八世孙近代画家岳石尘先生的旧居。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2年),岳飞在风波亭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1275年,岳飞七世孙岳琳的夫人程氏带领二子迁居嘉兴。彼时,岳琳长子岳茂之恐再次遭难,便隐姓为乐(“岳”的谐音),居住在濮院镇南三里的旧岳头村。明朝万历年间,岳飞十七孙元声、和声、骏声三兄弟相继考中进士,这才恢复岳姓。</p> <p class="ql-block">濮商会馆反映了濮院曾经辉煌的商业历史。</p> <p class="ql-block">修葺一新的濮氏家第。</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语儿桥和栖凤桥处于未开放区域没拍到,只好拍了一个大有桥以了心愿。</p> <p class="ql-block">春色满园关不住。</p> <p class="ql-block">濮院古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翔云观,元初邑人濮鉴始造。原名玄明观,与乌镇修真观、苏州玄妙观齐名,为江南三大道观之一。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太平军一役,仅存山门。当时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香海寺也处于未开放区域。</p> <p class="ql-block">四. 梅里王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店古镇旧称梅里,有着千年的历史。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孕育了朱彝尊、沈曾植等一代大家,也走出了海鸥电扇、奔月毛毯等一代名牌。</p> <p class="ql-block">曝书亭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是我国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的故居和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王店古镇梅溪历史街区文昌桥。</p> <p class="ql-block">王店古镇梅溪历史街区街景。</p> <p class="ql-block">五. 崇福古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崇福古称语溪,是一座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1020年建县史的江南古镇,也是杭州至嘉兴运河故道上唯一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横跨于运河之上的司马高桥壮观古朴。</p> <p class="ql-block">古镇上的横街还保留着老旧的待改造房屋,呈现出一种冷清和沧桑。</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时期重建的文璧巽塔仍耸立在中山公园的荷花池畔。</p> <p class="ql-block">崇福孔庙是浙北地区唯一现存的孔庙,也是历代读书人朝圣的殿堂,不少学子都曾在这里苦读四书五经。</p> <p class="ql-block">六. 孔道长安</p><p class="ql-block"> 海宁县长安镇自古即为南来北往的“水陆要冲”。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长安闸作为遗产点入选。依傍运河,长安是古代漕运船队的必经之地,名人荟萃、商贸繁华。长河悠悠,岁月如流,流淌千年的运河,积累出灿烂的运河文化。</p> <p class="ql-block">长安闸是世界水运史上最早的复式船闸,其采用三闸两澳复式结构(我个人理解相当于现在的二级船闸),并设专门机构进行运输管理与维护,代表着当时在水运工程与管理方面的最高水平,是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一大成就。图为大运河(长安闸)遗产展示馆展出的长安闸全景沙盘模型。</p> <p class="ql-block">长安闸上闸遗址,桥下的闸槽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长安闸下闸遗址。</p> <p class="ql-block">长安堰(老坝)的过坝坡道。堰坝的作用是隔断两侧河道的水位差,船只抵此,依靠人力或畜力绞车,牵引船只落堰(翻坝)。</p> <p class="ql-block">图为从大运河(长安闸)遗产展示馆外墙上拍摄的船只过闸(坝)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长安闸(坝)遗址上的人力木绞车。</p> <p class="ql-block">虹桥始建年代无考,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建,是长安古运河上仅存的几座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长安古镇运河两岸街景,远处即为长安闸遗址。</p> <p class="ql-block">长安古镇东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觉皇寺,始建于唐朝,是江南名刹,有一千一百年的历史,佛教界有先觉皇后灵隐之说。</p> <p class="ql-block">七. 古邑盐官</p><p class="ql-block"> 盐官古镇位于浙江省海宁市,是一座坐落在钱塘江北岸的江南小城,因为有“天下奇观”海宁潮,也因为乾隆身世的缘故而变得与众不同。“一城故事一江潮”大概是对盐官古镇最好的诠释。当时,盐官古镇正在维修,有一半区域没有开放,所以陈阁老宅、盐官城隍庙等没有拍到。</p> <p class="ql-block">位于盐官镇观潮公园(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看点)内的占鳌塔,是一座为镇服潮神而建造的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海神庙又称为“庙宫”,建于清雍正八年,耗银10万两,其结构仿故宮太和殿,故有“银銮殿”之称。</p> <p class="ql-block">盐官孔庙学宫遵从左学右庙的规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不但秉承中国孔庙传统建筑风格,还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代的小普陀寺,这里常年香火不断,四邻八方的香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陈阁老宅,清代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转工部尚书陈元龙的故宅。(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盐官城隍庙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是浙北地区仅存的城隍庙。(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八. 千年乌镇</p><p class="ql-block"> 乌镇作为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距今已有1300年的建镇历史。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呈现出一种古朴宁静的情致和氛围。昭明太子读书处、茅盾故居等景点以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西栅老街,使人感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九年(1859年),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p> <p class="ql-block">明代嘉靖年间,一位湖州的沈氏铁匠来到乌镇开办了亦昌冶坊,依托产品质量和大运河的通达,被朝廷定为专门冶炼进贡朝廷“膳具”的“官家冶坊”。</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蓝印花布世界闻名,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宏源泰染坊始创于宋元年间,原址在南栅,清光绪迁址于此,系蓝印花布制作基地,也是蓝印花布制品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灵水居是乌镇西栅最大的园林建筑,曾是明崇祯初年进士唐龙的私家花园。目前园内坐落着茅盾纪念堂、茅盾陵园、王会悟纪念堂、孔另境纪念馆等,是乌镇历史文化名人的集中展示地。</p> <p class="ql-block">昭明书院据说是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组织人编选了《昭明文选》,这部书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诗文总集,对后世影响很深。萧统本人因病早逝,没能继位称帝,所以史称“昭明太子”。</p> <p class="ql-block"> 瘟都元帅庙,相传古时一位文人途经此地,发现当地的百姓正在被瘟疫所侵扰,此人通晓医理,发现是井水被污染引起,救了许多人,后被纪念供奉,祈求驱瘟逐邪,百姓安宁。</p> <p class="ql-block">乌将军庙是当地百姓为纪念乌赞将军集资建造,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乌赞将军为保卫乌镇而死,当地人视他为保护神,据说“乌镇”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修真观,顾名思义是道家用来修真的道观。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乃创建“修真观”。自古以来,修真观与苏州玄妙观、濮院翔云观并称为“江南三大道观”,地位极为崇高。</p> <p class="ql-block">茅盾故居为清代江南民居。茅盾自1896年7月4日诞生至1910 年春离乡求学,在此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以后数十年仍联系不绝。</p> <p class="ql-block">众多江南小镇中,三孔圆拱石桥十分罕见,乌镇西栅的定升桥便是其中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座。此桥在西市河上别有风格,南北台阶两侧护栏上的八个望柱顶雕有石狮,栏尾石绘有螺旋纹等图案,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九. 仙潭新市</p><p class="ql-block"> 新市古镇位于湖州市德清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篱落疏疏一径深,</p><p class="ql-block"> 树头花落未成阴。</p><p class="ql-block"> 儿童疾走追黄蝶,</p><p class="ql-block"> 飞入菜花无处寻。</p><p class="ql-block">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说的就是这里。与其它古镇不同,这里的原住居民没有迁出,没有豪华的商店、拥挤的人潮,从而更增添了一份宁静,深宅老巷、小桥流水、古树人家仿佛把您带入了梦境。</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代的觉海禅寺。</p> <p class="ql-block">刘王庙是一座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庙宇,里面供奉着南宋与岳飞同时代的抗金名将刘锜。</p> <p class="ql-block">驾仙桥始建于唐代以前,是新市古镇现存最古老的石桥。</p> <p class="ql-block">南圣堂,为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唯一一处祭祀之地,祭祀渔神、蚕神、农神。当时一时疏忽漏拍了,以后有机会再补拍。(图片来自求闻百科)</p> <p class="ql-block">陆仙楼是为纪念南朝著名道教学者陆修静而建。</p> <p class="ql-block">宁静而古老的街巷。</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岸有不少茶室,在这里喝上一杯清茶,欣赏着眼前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定感到很惬意。</p> <p class="ql-block">十.人文南浔</p><p class="ql-block"> 位于湖州市的南浔古镇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历史积淀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各式楼房150间。系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p> <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又称崇德堂,俗称红房子,是南浔首富刘镛的三子刘安泩的居处。这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建筑,高大恢弘,气势迫人,就像南浔的其它大宅一样,这座红房子内也陈列着无数呼之欲出的砖雕、木雕和石雕。</p> <p class="ql-block">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的南浔丝业会馆,为南浔商业组织中最早、实力最强的同业公会。</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为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经刘家祖孙三代40年的经营,由刘镛的长孙刘承干于1924年落成。小莲庄内绿木深深,粉墙黛瓦,莲池曲桥,奇峰怪石,有御赐牌坊、匾额和碑廊、家庙、净香诗窟等经典建筑。图为小莲庄家庙。</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为清末著名藏书家刘承干所建,内藏书籍60万卷,共16万余册,其中有不少海内珍本、孤本。</p> <p class="ql-block">尊德堂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中华第一奇人”的张静江的故居,这里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史料真实地记录了张静江资助孙中山革命的经历,以及张静江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p> <p class="ql-block">水乡春来早。</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十一. 塘栖古镇</p><p class="ql-block"> 位于杭州市临平区的塘栖古镇始建于北宋,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乾隆六次下江南,三次到达这里。这里是京杭大运河到达杭州前的最后一站,曾经是商贾云集、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商业重镇,从大运河上现存的唯一一座七孔桥——广济桥以及乾隆御碑还能感受出当年的古镇风采。</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高峻挺拔,人称塘栖之龙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御碑亭:乾隆十六年(1751年)弘历帝南巡,考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纳皇粮情况。查得苏、皖两省积欠额巨,而浙省未予拖欠。为表彰浙省,皇帝大笔一挥,蠲免浙省地丁钱粮三十万两。并将“圣谕”刻石,晓谕官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御碑亭里的御碑碑文:钦奉 上谕:朕巡幸江浙,问俗省方,广沛恩膏,聿昭庆典。更念东南贡赋,甲于他省,其历年积欠钱粮,虽屡准地方大吏所请,分别缓带,以纾民力,而每年新旧并征,小民终未免拮据。朕宵旰勤劳,如伤在抱。兹当翠华亲莅,倍深轸切,用普均沾之泽,以慰望幸之忱。著将乾隆元年至乾隆十三年,江苏积欠地丁二百二十八万余两,安徽积欠地丁三十万五千余瀚,悉行豁免,俾吏无挂误,民鲜追呼,共享升平之福。夫任土作贡,岁有常经,自应年清年款。江苏积欠乃至二百二十余万之多,催科不力,有司实不能辞其咎;而疲玩成习,岂民间风俗之浇漓,尚有未尽革欤?朕以初次南巡,故特加恩格外,嗣后该地方官务宜谆切劝谕,加意整顿。其在小民,亦当溺除旧习,勉效输将,勿谓旷典,。可希冀屡邀而维正之,供任其逋负也!其浙江一省,虽额斌略小于江苏,而积年以来,并无积欠,岂犬牙交错之地,不齐乃至与欤!此具见淅省官民敬事急公之义,而江苏宫民所宜怀惭而效法者也!朕甚嘉焉,着将本年应征地丁钱粮,蠲免三十万两,以示鼓励。 </p> <p class="ql-block">保存有历史印迹的北水街。</p> <p class="ql-block">塘栖古镇老街再现昔日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十二. 杭州市区</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一条跨越南北的古老水道。它如同一条贯穿古今的文明纽带,见证了杭州的繁荣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旧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名“香积寺”。当年大运河上船只往来繁忙,是杭嘉湖一带佛教信徒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在运河及杭州佛教界拥有很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香积寺佛塔建造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杭州地区唯一留存的清初佛塔。</p> <p class="ql-block">香积古码头自宋以来就是大运河在杭州的贸易集散地,明清时,增设了集市,建立了官仓,成为杭州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仓储中心。</p> <p class="ql-block">富义仓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与北京南新仓齐名为“天下粮仓”,是京杭大运河仓储文化的象征和物证遗存。当时富义仓内共有五六十间粮仓,每间约20平方米,可存四万石谷物。由于时间关系没拍到,以后有机会再补拍。(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因位于拱宸桥西岸而得名。早在清朝同治年间该地已成为拱宸桥区域繁盛的水陆码头,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水运起点,街区内现仍保存有最完整的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建筑以及大量近现代工业遗存等。(拍摄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桥梁总长92米,宽5.9米。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呈柔和弧形,为三孔石拱桥。拱宸桥中的“宸”,意为帝王宫殿,高大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桥由此而得名。(拍摄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洋关旧址: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枪炮使清政府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迫使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立多处通商口岸并划定租界、设置海关,这些专司对外洋船舶和货物实施查验并征收关税的海关被称为“洋关”或“新关”。 杭州洋关(杭州关税务司署)设置于1896年,至1945年闭关,历经50载,是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历史见证。(拍摄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位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伞博物馆。(拍摄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杭州南宋遗迹的代表----南宋御街。(拍摄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是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主要场所,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拍摄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凤山水城门始建于元朝末年的1359年。钱塘江水,"自龙山河涌入凤山水门",通过城内阡陌纵横的水道,出武林门水门,和京杭大运河连在一起。历经600多年风雨,杭州唯一保存下来的城门古迹就是凤山水城门。</p> <p class="ql-block">杭州六和塔为京杭大运河四大名塔之一,塔高59.89米,内部塔芯为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楼阁式檐廊为八面十三层,每级廊道两侧有壶门,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有花卉、飞禽、走兽、仙子等各式图案。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拍摄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和塔巍然屹立在古老的钱塘江畔,见证了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开始一路南下从这里汇入钱塘江,从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p> <h1> 后记</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京杭大运河的走访和拍摄工作前后历时7个月,足迹遍及沿岸6省市的25个地级行政区。每次外出时我负责安排行程计划及拍照,我妻子邹兰凤女士除了负责后勤保障之外,还要负责给我拍照,每天还和我一起对当天拍的照片进行整理并提出意见。我去的地方她基本不感兴趣,比如大运河遗存的水工设施等,而她感兴趣的地方我安排的时间又很短,比如商业街等,对此她也没有怨言,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可以说没有她的帮助和鼓励,我是很难完成这次拍摄任务的。借此机会,向我的妻子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北京大运河水源地白浮泉遗址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河北沧州大运河谢家坝遗址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山东济宁南旺水利枢纽大运河十里闸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江苏淮安洪泽湖大堤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浙江杭州塘栖古镇大运河永济桥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邹兰凤女士用她的手机给我抓拍的工作瞬间。</p> <p class="ql-block">在苏州平望古镇安德桥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苏州同里古镇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徐州窑湾古镇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到这里,我的《图说京杭大运河》也就告一段落了。这一路走来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大运河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和1986年播出的《话说运河》电视片系列片里的大运河相比,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是山东济宁以北基本断流,如今已实现了全线通水;过去是沿线环境脏乱差,如今是碧水蓝天绿地;过去是沿线古建筑及水工设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如今是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过去只是一条水运通道,如今沿线文化公园、景观带、博物(展览)馆数不胜数。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更加重视对大运河的保护开发,让千年大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绍兴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保护开发大运河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在中国的版图上,两者如“一撇一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 风华今朝再现,锦绣未来可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保护运河古迹、讲好运河故事、弘扬运河精神、传承运河文化,古老的大运河必将从历史流向未来,养育千秋万代,造福亿万子孙!</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所有照片除注明者外,均由作者本人拍摄,并受版权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