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高铁去旅行】探秘坝美,寻梦世外桃源

圆圆棱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文编辑 圆圆棱角</p> <p class="ql-block">坐着高铁去旅行,我们用心灵去感知世界,用脚步去丈量远方。一程旅途,几多美好,辛苦也并快乐着。闺蜜三人坐上高铁从贵阳北站至昆明中转换乘到广南站下车,90元的价格坐出租前往目的地——坝美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南县坝美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坝美,一个4A级景区,以“绝壁洞府,青山丽水,古树村舍、诗化田园”为主题,被誉为“最后的世外桃源”。它就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桃花源。来到这里总会有梦回“世外桃源”的感觉。这里的一景一物,似乎总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关,广南坝美似乎就是一个让人身临梦境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经过40多公里的路程,出租车司机把我们送到坝美游客中心,一下车就感觉了世外桃源天气的热情。之前已经和客栈老板联系好了住宿等各项事宜,客栈老板开车先拉走了我们的行李箱,我们则要去游客中心购买景区门票、观光车票及船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买好了票等待观光车司机发车,大概二十多分钟的山路十八弯,经过幽静蜿蜒曲折的道路把我们送到游船码头附近,又走了一段风景如画的步道,然后坐上船,缘溪行,去探寻坝美村那与世隔绝的神秘,隐于山林间两洞的地质景观。</p> <p class="ql-block">桃源古洞,别有洞天。</p><p class="ql-block">被翠绿包围的一座山峰脚下,有一个椭圆的溶洞,这就是桃源洞,要想进入坝美村,必须得乘船经过800米长的石灰岩溶洞,进入狭窄幽暗的洞内顿觉清凉无比,初极狭,才通船。</p> <p class="ql-block">“坝美”是壮语意为“森林中的洞口”。从前,出村主要靠村前村后的桃源洞和汤那洞两个天然溶岩水洞,需要坐船经过幽暗的水洞进出。现在应该还有其他道路可走,不然我们的行李箱客栈老板是怎么开车带进来的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着船穿越了陶渊明笔下的捕鱼人所经历的神秘水洞,体验天洞穹顶透进梦幻般的天光,真是“幸有桃源隐洞天”。</p> <p class="ql-block">船在黑暗中行走,点点灯光中洞内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等溶岩景观。挺佩服陶公笔下的武陵人的胆量,竟坚定不疑地往里走,才有了《桃花源记》的后续,带人们走进了一片神奇的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桃花源记》虽已距今1500多年了,却仍然备受喜爱,并被大家反复吟诵,不光是描绘了自然美景,因桃花源是每个人心中理想的“乌托邦”,更因我们能从中读出陶渊明豁达、积极的人生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p><p class="ql-block">黑暗中,又忽现别有洞天,山洞中有三处自然形成的小口,三明三暗,仿佛和《桃花源记》每一个场景对应起来。</p> <p class="ql-block">溶洞内有三处天洞,景色奇异,形成三明三暗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随着逐渐黯淡深入溶洞,经过短暂的黑暗之后,又见一丝光亮。船大约20分钟穿越三明三暗的溶洞后,便豁然开朗,坝美村口的美景便呈现在你的眼前:河水静静地流淌,竹林树丛中炊烟渺渺;站在桥上,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四围青山环抱,延绵不绝。</p> <p class="ql-block">坝美四面环山,拥有独特的“一河穿两洞”地质景观,具有典型的“隐于山林、回归自然”的“世外桃源”意境。</p> <p class="ql-block">船靠岸,拾阶而上,沿着乡间小道往里走,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秋风拂过,稻花香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四围青山环抱,延绵不绝。如果说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那个世外桃源真的存在的话,坝美的相似度应该是最高的了。</p> <p class="ql-block">村口有当地村民售卖炸串、土豆等美食。</p> <p class="ql-block">坝美村里居住的都是壮族村民,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状况下,传承发展着壮族多姿多彩的农耕、礼俗、服饰、饮食等古老文化,在这里的妇女大都还穿着壮族的传统服饰。</p> <p class="ql-block">在村口遇到一位穿着壮族服饰的阿妹一路带着我们往村里走,我们也欣赏着一路风景,如陶公《饮酒·其五》所描述的:结庐此境,车马无喧,飞鸟相还,山景甚佳...,如同水墨图卷一般在眼前浮现。</p> <p class="ql-block">回头再看一眼坐船出来的洞口,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也真实的映证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仿佛与陶公时空交融,与陶公对话,陶公一手执卷,一手提花,难道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着雕塑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的情,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含着哲理,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进入坝美村,阳光下自带滤镜的风景与质朴的田园相互勾勒,人间烟火、怡然自得是它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让灵魂诗意栖居的地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不正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踏上这片恬静古老的小村寨,现实的喧嚣嘈杂似乎都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的猴爬岩山峰高矮相间、错落有致,是坝美村与外界的分界线,是世外桃源的一道屏障;陶公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有稻花飘香的金色田园,似一幅巧夺天工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村寨有着最纯净的生态环境,树木高大奇异。壮族有森林崇拜,古代壮族的先人们,在哪里安家扎寨,就在哪里植树造林,以林中的大树作为村寨的保护树。</p> <p class="ql-block">这棵参天的常绿乔木——大榕树树龄已超千年,经历了漫长的沧桑岁月,仍然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树根裸露在地面上,村里人把它称做“长寿树”,当成“龙树”来供奉、祭祀,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是世外桃源——坝美村的历史见证,守护者全村人的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站在树冠茂盛,枝杈粗壮,根系发达的树下,人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对比之下可见蓉树的高大壮观,不由得产生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游走坝美村景区内,水车群、大榕树、风雨桥将壮乡风情无声的呈现。</p> <p class="ql-block">眼前天旷云近,远山近水,青山平湖,既不张扬,也不造作,为世外桃源平添了一份柔情似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看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这不就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最好的写照吗?</p> <p class="ql-block">田园山水和路桥村舍完美地融合,眼前所有的景象都是淳朴自然,丝毫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民俗风情、古村、建筑、山峰、田园、河流、洞穴……,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坝美村与世无争、鸡犬相闻的古朴风貌,像极了陶公笔下静谧、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错过了春天的桃花盛开,站在这里看秋天的世外桃源何尝不是另一番景象。秋天的风景,如果你细品,也是最抚凡人心。</p> <p class="ql-block">村寨里很有特色的民居建筑,门头上刻有吉祥如意木雕,并刻有对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天外有天世外山河多壮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绣楼迎宾桃源相会笑春风。</b></p> <p class="ql-block">屋舍俨然——坝美村寨</p> <p class="ql-block">壮族村落依据“村前一曲水,村后万重山”的布局,村寨定址于依山傍水的半山坡上,依山而建,尽量不占用农田和水田,鳞次栉比,很多房子都是用木板架成,很有当地特色。</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出去在附近溜达了一圈,随处可见扎着帕角、穿着黑裤彩衣的壮族妇女在村寨走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的坝美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时至今日,它仍然符合都市人崇尚自然、追求田园生活,符合人们理想社会的观念和向往。陶公也给后世的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乡间自然美景。</p> <p class="ql-block">大榕树旁壮族妇女售卖当地五色花米、石斛等的特色产品。五色糯米饭是当地的一大特色,由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的糯米组成。这并不是糯米本身的颜色,而是用带颜色的纯植物染上去的。壮族人把它视为吉祥的象征,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和清明节,壮家人都会蒸五色糯米饭,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闺蜜三人在客栈不远处吃了一碗米粉,今天米粉的味道比昨天的好很多,每天吃什么成了头疼的大问题,感觉除了炒菜村寨里可选择的美食相对比较少。</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饭我们走在村寨里,看一路坝美村寨的风景,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欣赏着质朴的田园风光,村寨不大,两个小时轻松就能游完。</p> <p class="ql-block">圆形广场上村民晾晒的竹笋</p> <p class="ql-block">这里称为桃花岛,是驮娘江流淌到坝美村形成的一个三角河滩,将坝美河隔开,形成了男女河。男女河是壮族人民劳作一天后洗尽疲劳的河,当地男女以小岛为界,隔树洗澡,消除疲乏,可谓无穷惬意,返璞归真。桃花岛见证了许多村里男女青年的爱情,久而久之,当地人将桃花岛寓意男女爱情的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壮乡多雨,溪流纵横,壮族人民便在修建桥梁时加盖遮雨避风的房子,形成别具一格的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走过小桥,又见茂林修竹,喜欢竹子、喜欢竹林,就是这样的秋天,我们慢慢走,慢慢欣赏,秋光正好,内心安然。只有现在的和谐社会才能让老百姓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忧心忡忡的穷人,对最美的风景都没有感觉”。</p> <p class="ql-block">坐在这里看着吱吱嘎嘎大水车,转动的水车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老水车矗立在村寨里,让人回想千年的文明岁月。水车作为古老的灌溉工具,种类丰富。坝美村民依据田地的不同高度差设置了大小不一的水车,在壮族聚集地较为常见,也称为坝美村标志性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稻草人前闺蜜三人合个影,各族人民心连心,姐妹情深一家亲。村寨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纯朴,所以这里才是人们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吧。</p> <p class="ql-block">走到河道码头坐船游览沿河栈道。</p> <p class="ql-block">陶公所描绘的世外桃源那种安宁祥和的生活令人向往,坐在船里满眼的绿,欣赏山水相映,平湖倒影,远山近水,群山耸翠,心随景动,水中荡舟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陶渊明通过对“美好”社会的构建,既写出了百姓内心的渴望,也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让我疑惑不知道是先有桃花源记还是先有的世外桃源?历史和自然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p> <p class="ql-block">坝美小村四面环山,没有公路。进出村子需要划船由遍布钟乳石的幽长溶洞通过,以前这里的人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游船停靠码头,下得船来,顺着沿河栈道欣赏长廊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沿河栈道漫步,一侧是巍巍高山,一侧是潺潺溪流,古树形态万千,各种果树遍布期间,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来到汤那码头,汤那河谷全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再次登船,这是第三段水路汤那洞。</p> <p class="ql-block">洞内石笋丛生,石蔓高挂、石柱巍峨、石瀑飞流。</p> <p class="ql-block">洞内单调的灯光在黑暗中渲染出迷离氛围,仿佛闯入了一个神话世界,又慢慢驶出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至此,世外桃源化作印记,留在身后与心中。以前的桃花源一直藏在古书里、藏在大山深处、藏在人们的心里,现如今只要走进去,无处不是:阡陌众横、村寨错落、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p> <p class="ql-block">游船出得洞来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上岸时回头再瞥一眼那个相遇过的世外桃源已不见踪影。或许对于现实中的人们来说,世外桃源也许只是理想生活的代名词,但在这里才能够真正地寻觅到它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走出码头来到游客中心,拉上客栈老板送出来的行李箱到广场坐公交车离开了已探秘过的世外桃源。如果你来到广南坝美,用一日去寻梦,体会这样的世外桃源,去感悟历史,感悟文化。桃源之美,美在山水、美在风情、美在文化,我始终相信: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