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

初寻常

<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人生,有很多条路,选择不同,路就不同。</font><div><font color="#333333"> 和多数的同龄人小时候的梦想一样,我拼搏一生就走上了教育之路。</font><div><font color="#333333"> 在默默地坚守之中,静静地守着自己内心的一份执着,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地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font><div><font color="#333333"> 在每一个自然变化的季节里,我都领略了世间大自然的景色变幻之美。</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心里路程里,我也品味着独属于自己的艰辛苦涩与幸福快乐的苦与乐。</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苦和乐,相伴相随,苦是经历,乐是收获,我的体验,我的教育修养正果。</font><div><font color="#333333"> 行路之有远艰,犹如攀越座座高山。</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高山一:说课堂教学与教研活动</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唯有初心与坚守,用心用情培育,发挥教师最大的教育主导功能,才能做好教与学。课堂教学是要面向全体,每一课的教学任务把握好教学目标重难点,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主体作用,才能落实好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就要依据教材、按照课标、围绕着学生,去脚踏实地地去教去学去做。剔除繁枝杂叶,直奔主干,所有的教学必须是围绕着教学任务去开展,才会有效,才会算得上是一堂好课。</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所谓教研,是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与研修的活动,是理论素养与实战课堂的有机结合。做好教研,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业余教育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技能运用;二、主动向一线的教育业务专家学习(或培训或专著或课堂实录);三、及时反思并修正自己在教学实践的各个问题付之落实。</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教研在学校的载体主要是公开课。公开课要落实好教研活动,也要做好三各方面:一、课前开展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名师备课顾名思义,集体备课就是年段集体教师集思广益,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提升主讲教师备课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个人备课就是主讲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本着指向教材为了学生解决教学任务选取最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的最佳设计去准备,这个过程也是主讲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对话和一次次磨砺;名师备课,一般是指学校的评课教师指导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做这份功课,评课后率先垂范为主讲教师做一堂更有说服力的示范课,而不止是停留在纸面上、口头的毫无任何意义的说教上,力争教研活动落到实处。</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这三者之间,其他两个环节不必赘述,评课为什么评?怎么评?谁来评?我个人觉得很重要,评课环节要注意教师的身份地位,取决于你的教学业绩和业务能力及研修能力,如果没有这三者的实力加持,我觉得评课资格都没有。另外,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主讲教师业务素养与能力,而且我认为也是一次集体教研获得教学反思提升的一个途径。一般来说,评课前先要学会听,主讲教师先说课,自己依据什么如何安排这一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重难点与学生的学情分析,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呈现。接下来,评课教师来说,依据教师的说课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一一进行点评闪光点和总结不足之处。最后,评课教师去做,作为资质和实力比较有权威的教研负责人,针对这一节课,再去为新人或主讲教师的不足做一堂示范课。如此教研,才会收到最佳受益。</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如果公开课是一场表演课,“秀出来的精彩”那就是一种浮躁的教育表现,虚伪的外化,最后,毫无意义和价值,任何不真实的公开课,倘若愈演愈烈,将导致是一场输了自己毁了学生的一场灾难。</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高山二:说教与学</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教,教师的教学;学,学生的学习。原本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体。现在,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原本,教学是教师在学校的主业务。教师教得踏实,学生学得趣味盎然,不知何时,教学却成了教师的见缝插针的副业。在学校教学期间,什么主题班会照片教案记录,什么计划总结,什么网上培训,什么名师专家讲座,什么手抄报比赛,什么健康档案消毒记录,“表哥表弟”,这学习那导师······这疫苗那催缴社保费,什么时候学校成了管家保姆,任人指手画脚上指下派的社会服务部门 ?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如今,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不发大的偏远地区,落后地区的教育与经济发达的差距是越来越大,甚至在农村的很多地方,一方面为了振兴经济帮助农民发家致富,没料到土地流转造成了许多学校的学生生源流失极其严重,再加上一些高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要求家长陪读,家境好的在旗县进城买楼,继而就把小孩子转到了城里读书;另一方面,条件不好的人家,土地流转后年轻人进城务工,小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农村的许多街道看到的是年迈的老人在接送学生。</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这只是开始,问题是一个接一个,由于孩子缺失完整的父母之爱,加上老人年迈精力有限,无法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这个手机游戏肆虐的网络时代充斥着无处不在的角落里,孩子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教育引导,根本不具备判断是非的正确的认知能力,慢慢地在这里学习变成了生活中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教育,玩游戏刷视频成了小小年纪游手好闲的主业。在这里,学生的学习成绩几乎全靠老师在学校逼着学到的一点最保底的基础知识,有时候,保底都很难保证。</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这个社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种“学习无用论”的声音走进了一些农民的心里去了,说什么“考大学也不分配,还不是去打工?”,说什么“学好学赖都一个样,这就是穷命。”总之,由于这种思想在作怪,造成了小孩子的学业荒废,在我多年的教学统计总结,真正从农村学校出来成才的十之二三,再有十之二三去了一些较远的城市务工,有一半左右留在了农村县城甚至在当地。</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问题是问题学生往往就出在了问题家庭上。老师管不到,真正属于老师的时间也只有在校的六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孩子回到家里,老师鞭长莫及,再说老师也只是一个老百姓,他也需要回归自己的家庭,爱人,孩子,老人,需要他去面对;家长或老人,由于为了碎银几两,东奔西走,再刨去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剩下的时间需要他去支配过问孩子的学习,也算是焦头烂额了;孩子呢?回家无人监管,打游戏或琢磨吃点儿可口的零食,几乎无所事事。这种现象,在农村很常见,虽然不是绝对,但绝对是个大问题。无论是孩子的自身健康和安全,还是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需要时下学校和家长每天都要棘手解决的事情。</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许多家长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这样想的:孩子的学习有老师呢!能学啥样算啥样!无独有偶,我本人既是教师也是家长,双重身份的加持,我很清楚这一点,说实话,我的潜意识里也有这么一点点私心杂念,有老师呢!说来惭愧!</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高山三:说名师与职称</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做一名名师可以说是所有做教师的初心和梦想。名师既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学识素养和业务能力,还需要有他的导师引领,除此之外,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的机遇和运气。在这个世界上,你想获得什么,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名师需要教师长年累月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反复打磨,历经无数次地失败成长起来的。在身体上在精神上在思想上在金钱上,同样需要付出代价的。相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做一名名师不易,但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明明白白的人民教师,还是可以追求的,只要不忘初心,坚守使命,勇往直前,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可以实现的。或许是“初心使然,使命必然。”吧。</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职称是每一位教师穷其一生奋斗的精神向往和物质追求。有名师的身份与荣耀,职称之路还是平坦的。但相对一部分教师来说,职称永远是一个痛,是伤害,没有它,教学应该来说是幸福快乐的,自从有了它,伤痛伴随一生。</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路在变,有时窄,有时宽,有时坎坷,有时平坦。</font></div><font color="#333333"> 何时是窄?何时宽?那是自己的感觉在体验?也是自己独自前行遇到了困难,犹如一个孩童走到自己不能识别的方向的十字路口,或是遇到了在那一刻自认为是平生无法逾越的高山和鸿沟。<br> 何时坎坷?何时平坦?那也或许是自己的身体与灵魂在现实生活与心理路程的在体验,犹如一个人的两个世界同时在奋斗,在攀越过后品味了“风光无限好”、“一览众山小”的美丽风景。</font><div><font color="#333333">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不觉已走了这么远,这么久,是什么支持着我勇敢面对这段独有的教育心理路程呢?是自己的一份初心,是自己的一份执念,是自己的心不甘,是自己的不甘失败,正是因为在心里拥有了这种不懈与坚守,我才会在无数次的失败与痛苦中想到要放弃的时候,又选择了继续砥砺前行......</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很多时候,我就想:</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自己之所以厌倦了人际交往,是因为我那行走在人世间疲惫不堪的身体里融入了孩子们童真善良的灵魂,一切的污泥浊水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净涤······</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爱是相互的,爱是热烈的。我爱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的笑脸和活泼好动的无忧无虑!孩子们也喜欢我这亦师亦友的感觉,和孩子们在一起,这种快乐是单纯的,是纯洁的,我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好多,在这一刻我也像个孩子,我仿佛整个人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我的同龄人回不去的校园!</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我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我想对所有陪伴我走过的教育历程的孩子们大声说:</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谢谢你们:一路陪伴,永不孤单!风雨兼程,无畏艰难!”</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我爱你们!我的孩子们!</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2023年11月4日 晚于家中随笔</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font></div></div></div></div>

教师

教学

课堂教学

教研

备课

孩子

名师

评课

学习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