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读后三十八年有感

養心殿

<p class="ql-block">  大约三十八年前,从彩色连环画上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知道了安徒生,然后就是皇帝的新装等一系列。</p><p class="ql-block"> 那时,童话便是童话,小女孩可怜,皇帝搞笑……随年纪渐长,对安徒生的认识不断变化,由童话,到“写实”,到“深刻”,再到“伟大”,终于觉得有点读后感要写了……真够迟钝!</p><p class="ql-block"> 安徒生的时代,当然不是如今如世外桃源一样的丹麦,显然是一个贫富悬殊,世态炎凉的时代。《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其说是一篇童话,不如说是一幅血泪绘就的社会的缩影。时代发展了,相信如今的丹麦不再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但是,皇帝的新装代表的世态人心却未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皇帝的新装是政治,是人性,是隐喻,是象征,可以看做是一条洋版成语。</p><p class="ql-block"> 皇帝的新装,在现实社会中,时时刻刻地存在着,大大小小地上演着,每个人大可实实在在地从自己、身边的人、发生的事去对号入座,你总能找到恰当的角色,包括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喜欢真诚,反对虚伪,但因为有“愚蠢、不称职”的帽子悬在空中,明明没看到的东西,便假装看到了,《皇帝的新装》讽刺的是这个?对,这是一层。皇帝,大臣,观礼的市民,都是。</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只是表层。说谎的动机当然是怕戴上帽子,但说谎的人究竟是真的相信自己蠢或者不称职呢,还是心里明白,只是不把事情说破?这才是深层次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童话中,真相因为小孩子的一句话在人群中迅速传播被揭露,那么皇帝先后派去察看织布进展的大臣和官员真的没看穿吗?童话里没写,只写了可怜的大臣的心理斗争,拿写实当童话的安徒生当然深刻了解这一层。他其实用这些情节明点出来:不要低估任何人的智商。“愚蠢”是名声的问题,“不称职”却是饭碗的问题,在“名利”面前,少有人不认真考量,但考量的结果,往往是集体变蠢。</p><p class="ql-block"> 把童话拉回到现实中来,直接说实话的人,往往不是被打倒了,就是靠边站了,从古到今,一直在发生。当上面醉心于一件事的时候,谁嘴碎直言,我们要说他这是不讲政治的表现,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正直客观的见解,多要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才可能起到想要的效果,而不是第一时间牺牲自己。多数随声附和的人,大概就是生计所迫吧,原谅他们吧!</p><p class="ql-block"> 然而还有一类人,明明知道一件事物的荒唐无稽,子虚乌有,却还在拼命描述它的纹理色彩,极尽发挥之能事,甚至强迫他人附和自己,以博取上边的赏识,才是可鄙!当然,如果他真的愚蠢到相信新装的存在,那也原谅他可怜的智商吧!</p><p class="ql-block"> 应该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虽没有说出他们看到的,但是也没有附和赞美,这已经就是很真诚正直的人了。</p><p class="ql-block"> 事实,多数时候迟早是要露出头角的;但也有蒙昧于当时,湮没于历史的事实,始终无出头之日。</p><p class="ql-block"> 人们总是在舆论上肯定光明磊落,实事求是(这算是一种普世价值吧),但并不妨碍自己继续说假话,这本身是不是一幕“皇帝的新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皇帝的新装时刻上演,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价值,反倒像个童话,难得实现。</p><p class="ql-block"> 或许,很难做,但值得在现实社会中追求和谱写这个童话。</p><p class="ql-block"> 当你权柄在握或有利用价值时,要防着投其所好者骗你花钱出丑。不要当皇帝。</p><p class="ql-block"> 当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时,也许你就是可怜的大臣和官员,遇上个呆瓜,跟着出出洋相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不要过度。</p><p class="ql-block"> 当你只是个观礼的市民,我觉得,至少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是可以办到的。</p><p class="ql-block"> 三十八年后的读后感,感从何来?是因为每天看到无数的作伪,无数的不懂装懂,无数的故作高深…… 常常,自己也被裹挟其中,无意间当回大臣或者市民,偶尔失语当回烂漫的孩子,但往往被现实教训。</p><p class="ql-block"> “皇帝的新装” ,在政界,演得是最淋漓尽致的,仅说眼前,看看美日演的双簧,看看台湾的阿蔡的自欺欺人,多热闹!利益的相关者,随声附和,选择性的失明、失忆、失聪……这和无中生有的皇帝的新装是别无二致的。</p><p class="ql-block"> “皇帝的新装”,在商界,可是大戏台,何须我在这里举例子!</p><p class="ql-block"> “皇帝的新装”,在职场,更是大行其道,领导的看法和意见,当然永远是正确的,至于指鹿为马,为尊者讳等等,都是基本的技术手段……</p><p class="ql-block"> “皇帝的新装”,在市井,在家庭,也是家常便饭,什么心照不宣,什么善意的谎言……除了自欺欺人很少有别的,背后的无形的手基本就是名利。</p><p class="ql-block"> 骗子的身影一直在世界上游荡,在人丛中闪现,形形色色的手段。献宝的,说项的,无事献殷勤的,很少有什么好东西。有人相信天上会掉金元宝,不管不顾地把钱汇给他人,不折不扣当回皇帝;传销骗子竟能集体笼一群皇帝将他们一个个扒光,蔚为壮观。警惕吧!</p><p class="ql-block"> 也许我过度引申了这个童话,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皇帝的新装”乃是一种社会常态。在某些地方,在某些时刻过度表演时,社会就流于过度的虚伪。</p><p class="ql-block"> 中国民间有个不雅的词汇对此有极为精当的表达,关键词,“装”!警醒人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为净化汉语环境计,这种词不推广了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5—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