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的误区

远离护城河的鱼

<p class="ql-block">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个问题很简单。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话,古人也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说法。由此可知,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就是“适量的读优秀作品”。</p><p class="ql-block"> 时下,我们的高中生是如何学语文的呢?他们没能适量的读优秀作品。相反,他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作题上了。像学数学那样、想通过作题而把语文学好,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p><p class="ql-block"> 高中生为什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作题上?罪魁祸首就是语文高考。</p><p class="ql-block"> 语文高考人为的将一篇密不可分的文章分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26个考点,之后一个考点一个考点的出题考查。这们的学生也只好一个考点一个考点的作题,头抬眼不睁地作,白白的做了无用功,语文水平逐年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做法就有点类似于把一张美得无法形容的西施人像人为的分成了嘴、眼睛、足等26份,今天单拿出鼻子来欣赏,明天单捧出脚来欣赏,这样非但不能获得美感,适足以让人恶心。</p> <p class="ql-block">  高考如此出题,也许出发点是好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再加以综合运用,但我们的目的和做法恰恰南辕北辙。用盖楼打比方,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我只看你三、四层盖得怎么样,而不教你打基础,也不指导你盖一、二层。学生们在作诗歌鉴赏、改病句等题时,简直就像在捉迷藏。因为他们根本就没读过几首诗,赏什么?没看过多少正确的句子,又怎么会知道哪个是错误的?如此而想把语文学好,那几乎就是让蚂蚁背上大象去攀登喜玛拉雅。</p><p class="ql-block"> 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语文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可以让学生去阅读适量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之后就是考查他们是否读了,是否读懂了。出题可以很简单,我们可以出些选择题,摘录书上的一段话,中间空出一句,让学生来选择这一句,借以看学生是否读了作品。。我们同样也可用选择题考学生是否理解了古文中的字和句。我们也可以考些默写看学生是否会背诵那些古文名篇。</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中国人的语文水平逐年下降,这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单单归咎于语文高考也不现实。但语文高考存在误区、在这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p><p class="ql-block"> 人也好,事也好,有问题是正常的,但要找出病因,加以疗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