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读桂林</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游了二日风景区,终于可以安排出一日来好好走读这个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了。</p><p class="ql-block"> 天刚蒙蒙亮时走出酒店,路上行人不多,几乎是早起晨练的老人们,不到十分钟的脚程便到象山公园。象鼻山是桂林城徽,如同一只巨象,将鼻子深深地伸入漓江,似乎要一口气将这漓江水吸干,十分形象有趣。山顶有一宝塔,想必是用来镇住这巨兽的。</p> <p class="ql-block"> 公园不大,却占据漓江二岸。登山道路甚是崎岖,艰难地登上山顶,眼前一亮,风景如画:山下漓江静静流淌,两岸密集的房舍似乎还沉浸在睡梦中,不愿醒来。远方桂林特有的俊秀山峰,隐现在淡淡的云雾之中,山峦重叠,连绵起伏。江水在山坳间蜿蜒穿梭而行,流向天边。旭日从天边的云层缝隙中探出头来,将光芒洒落大地。正是:</p><p class="ql-block"> 象鼻山下象鼻游,</p><p class="ql-block"> 风去山空江自流。</p><p class="ql-block"> 好一幅和谐安祥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返回酒店用完早餐后,前往桂林古城,古城景区包括江南巷、靖江王府和逍遥楼。江南巷是根据古时的模子翻建的,古香古色,基本还原了挂林古城清末民初的市井文化风貌。巷子里商贾云集,游客如织,游逛在这里仿佛穿越在古时。古城东侧,漓水之滨,是曾与黄鹤楼齐名的逍遥楼,它建于唐初,历经千年,几经毁损,又几经修复。新建的逍遥楼是参考几次楼样重修的,规模宏伟。登上楼阁,近可观漓江影倒横流,远可眺青峰此起彼伏。城在画中,画在城里,甚是逍遥。</p> <p class="ql-block"> 江南巷旁是著名的靖江王城,始建于明初,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靖江王城外围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p><p class="ql-block"> 桂林因桂树多而得名,因此桂林人别出心栽地将桂花制作成小糕点—桂花糕。桂林的桂花糕极具特色,入口即化,花香四溢。在江南巷一糕点店等了半个小时,才买到新鲜出炉的桂花糕。</p> <p class="ql-block"> 桂林城以旅游为经济支柱,工业不甚发达,故能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由于是旅游城市,物价较高,这也是国内所有旅游城市的通病。</p><p class="ql-block"> 回到南门桥,妻嚷嚷着要吃桂林米粉。抬头一眺,对面便是一家“金牌桂林米粉”,一尝,果真名不虚传,但有似曾相识之感。边吃边和老板闲聊,没想到它乡遇同乡,他们夫妻均是长汀人,在此发展已二十多载,口音及习俗均已同化。和他交流了一下他的“桂林米粉”的做法,原来他是采用龙岩清汤粉的汤底,配上桂林米粉及配料,难怪吃了格外熟悉。据他介绍,许多本地人也喜欢他的“桂林米粉”,会从大老远专程过来品尝。</p> <p class="ql-block"> 三 </p><p class="ql-block"> 中午回酒店小憩后,沿着江岸漫步闲逛。桂林城山水如画,占据地利之便,外有桂林独有俊美的群峰环抱,内有漓江和桃花江穿棱环绕于城中,二江在城中会流,又与城里的四个湖泊相连,形成桂林市区独特的二江四湖的景观。四通八达的水路不仅将桂林与外部相通,而且连接着桂林城区的各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沿江两岸一棵棵巨大的榕树、杏树、柳树在江风的吹拂下,轻枝曼舞,仿佛在向人们叙说这座古城千年的沧桑和荣光。江水平缓,畅达平稳。江面上游船、竹筏来往频繁,船老大们大多都是相识的,迎头相会时,都会打个招呼。岸边许多市民或垂钓、或打牌、或纳凉,或闭目养神,悠闲自如。市民生活节奏较慢,是一座十分宜居之城。</p> <p class="ql-block"> 逛累在桥下休息时,一艘竹筏停靠在岸边,一老者在竹筏上编织鱼网,和他闲聊一会,突发奇想,何不让他载我们游江?谈好价钱后,登船游江观城,乘风赏景,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桂林不愧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在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曾出过七名文状元,一名武状元,进士、举人不计其数。王城正阳门内侧有一“三元及第”牌坊,“三元及第”即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连中解元、会元和状元。自古以来全国连中三元的仅十三人,包括中原的省份在内,每个省都摊不到一个。而地处偏远的桂林,竟然独占了一名。故常人在观瞻那块“三元及第”碑匾的时候,要生出一片高山仰止的感慨了。这位连中三元才子便是嘉庆二十五年的状元陈继昌。</p><p class="ql-block"> 说起科举考试,个人认为,会试的会元应是文才最佳者。会试由礼部主办,考卷均由多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的考官共同阅卷后评出。而状元则是会试入围的士子参加殿试时由皇帝御定,考的大多是时策,且难免会受到个人好恶的影响。要想得状元不但文才要好,还要通时策,长的帅,书法佳,此四样缺一不可。陈继昌能中状元也极具运气,在殿试中他原本是头甲第二名,即榜眼,此时有大臣给皇帝建议:他已中二元,何不让他连中三元,这样不旦他本人有光,也能为本朝增添祥瑞。于是皇帝就让他就和状元掉了个位,只是亏了那位原本是状元的仁兄了。</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便想起另一则有趣的故事:乾隆年间,西北准噶尔叛乱,朝庭派兵镇压,此事成为当时朝中的头等大事。当年又恰好是科举年,兵部有三位生员均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殿试。殿试的前一天晚上兵部要留人值班,三人商量后便让在会试中排名较后,最没希望夺魁的一位留下来值班,另二位回家好好备考。当晚,一封由陕甘总督寄来的奏折送到兵部,那位生员无聊之际便打开来看,原来是反映准噶尔叛乱之事。由于发生地在陕甘总督管辖之地,他在奏折中将具体情况及应采取的对策表述的一清二楚。没想到第二天的殿试考题,考的正是如何应对准噶尔叛乱。该考生将陕甘总督奏折中的观点大量引述,结果皇帝看了龙颜大悦,钦点为状元。</p> <p class="ql-block"> 不过当今的桂林人似乎没有沿续祖先们的荣耀,街道杂脏无序,环境不佳,骑车者大多不戴头盔。到了夜晚,除二江四湖沿岸景区外,其它区域照明昏暗,与现代文明尚有一定的距离。对于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桂林市民而言,还需加倍努力!</p><p class="ql-block"> “日暮乡关何处是,</p><p class="ql-block"> 烟波江上使人愁”。</p><p class="ql-block"> 但愿有一天,桂林这座美丽的城市能让风景旅游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重新铺展出山水甲冠天下文化坐标上的重峦叠嶂,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新在文明、文化意义上走向充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