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全面落实提高“双减”下的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自10月30日起,我校六年级数学组进行课例研究活动。</p> 备课 <p class="ql-block"> 首先,六年级数学组的五位教师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备课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6》,在组长张兴文老师的主持下,分环节进行商讨、评议,所有组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完善个人的备课。</p> 上课 <p class="ql-block"> 组内教师完善好教案进行上课,王校长和其他组员观课。大家认真倾听、深度思考,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课堂生成等关键事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参与议课做好准备。</p> 议课、教学设计再改进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课堂观察记录,实事求是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教材编者意图果断舍弃在汇报展示列算式这种有难度的方法。为使所有学生参与到理解列的方程中来,尝试用你能看懂他的想法吗?同桌之间说一说。第一种做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让每个学生都进行深度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p> 上汇报课 <p class="ql-block"> 11月2日周四,由尹晓杰老师在五楼多媒体教室上汇报课。在课的开始,通过对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能很自然的想到解决问题要找到单位“1”,关键句子、画出线段图、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复习之前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本节课继续用方程解决问题做铺垫。</p><p class="ql-block"> 学生借助学习提示画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数学问题,标出关键信息。并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利用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并检验。</p> <p class="ql-block"> 全班汇报展示了三种做法。第一种方法学生提出质疑:不能根据她写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尹老师适时追问:这个是关于什么的关系式?根据哪句话写出来的?让学生根据题意更透彻的分析等量关系。第二种方法大家都没什么疑问,教师圈出关系式中的下半场✖️2继续追问:这是什么意思?上半场是下半场的2倍,为什么?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明白下半场是上半场的二分之一也就是上半场是下半场的2倍,是一个变式。第三种方法在学生解释清楚3+1的基础上再进行追问:2+1是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通过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思想与价值。接着同桌交流对比前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通过发现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此类问题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活动二是对本节课的练习巩固,大多数同学都能直接利用关键句子找出等量关系式设未知量列方程,尹老师提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列方程吗?汇报展示了两种做法,第二种不利于理解,但是学生直接画出来了线段图让其他学生更清晰的明白3/2x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 最后,回顾五上学习的有关小数的和倍问题,提问:既然我们都已经学过解决和倍问题的方法了,为什么还要再学一遍?五上内容与今天学的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发现一个是关于小数的和倍问题,一个是关于分数的;一个用一种方法解决,一个能用两种方法。两种方法是因为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发现可以变化单位1,但分的份数是不变的。这一精彩环节让本节课得到了升华。</p> 课后研讨 <p class="ql-block"> 王校长和全体数学教师就本节课进行议课,本节课让各位老师受益匪浅,具体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一、舍弃算术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如果用算数方法解决,需要逆向思考,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容易出错,但列方程来解决更符合顺向思维。</p><p class="ql-block">二、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降低难度,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三、尹老师在课上对学生收放自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质疑有质量,通过质疑和有效的追问引起全班同学的深度的思考,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四、本节课内容和五上内容对比,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沟通,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次活动,一次成长,深耕课堂,潜心育人。林东第一小学数学教师们必将坚定探索步伐,砥砺前行,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迈向新的高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