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埃及文明之旅三(阿斯旺水坝、夜游努比亚村)

张佳斌

<p class="ql-block">搭乘一个多小时的内陆飞机,从开罗飞到南部城市阿斯旺。</p> <p class="ql-block">阿斯旺水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它横截尼罗河水,高峡出平湖。高坝长 3830 米,高 111 米。1960 年在原苏联援助下动工兴建,1971 年建成,历时 10 年多,是一项集灌溉、航运、 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80 年代尼罗河流域曾发生严重干旱,苏丹及埃塞俄比亚发生饥荒,但埃及却因有此大坝而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大坝不远处矗立着莲花状的埃苏友谊碑,上面刻有两国的国徽,诉说着当年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水坝对面是纳赛尔湖,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世界第二大人工湖,</span>长500多公里,总库容达1689亿立方米,可吞下尼罗河一年的流量,有效调节了河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纳赛尔</span>是埃及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埃及共和国第二任总统。1945年筹建自由军官组织,1952年发动七月革命,推翻法鲁克王朝,他为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并领导埃及人民进行第二次中东战争。任内改革土地制度,加快工业化建设,在苏联援助下建成阿斯旺水坝,对外与铁托、尼赫鲁共同倡导不结盟运动,他的丰功伟绩<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永远被埃及人铭记于心。</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登上游轮,接下来的四天三夜我们将沿着尼罗河北上。</p> <p class="ql-block">日落时分,导游带着我们一行四人,乘着小艇奔向努比亚村。</p> <p class="ql-block">尼罗河自南向北贯穿埃及全境,为埃及提供了96%的可持续淡水,哺育了埃及96%的人口。这是几个儿童在母亲河里尽情玩耍。</p> <p class="ql-block">沉静、文雅的建,是我初中的同学。谁能想到47年前的玩伴,今天携手畅游在尼罗河的斜阳草树中,实乃人生美好。</p> <p class="ql-block">途中王海带我们弃船,上了一个停着骆驼的小岛,骆驼穿戴着彩色的装饰,健壮高大,沿着专供骆驼行走的土路向闪着灯光的大象岛进发,路非常难走,四个埃及少年牵着四匹骆驼,行走在幽暗的旷野中,那清脆的驼铃格外清晰,河岸边凉风吹来,我突然觉得有些害怕,路也显得更加漫长了。</p> <p class="ql-block">努比亚人最初于公元前 6000 年左右从苏丹北部迁徙到埃及,在南部从事放牧活动,后来他们开始定居并从事农业活动。随着阿斯旺大坝的建设,许多努比亚人的聚居点被淹没,努比亚人被安置到阿斯旺附近的尼罗河西岸和大象岛。</p> <p class="ql-block">村庄一面靠近尼罗河,其他三面都被沙漠包围着,吸引眼球的就是颜色十分鲜艳的房屋,拱形的屋顶,骆驼在村间小路上穿行,恍如闯入“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主干道只有一条,人、骆驼和车并行,尚未进行铺装,沙土、骆驼粪搅拌在一起,感觉很原始。</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色彩的海洋,所有的房屋都被涂成了彩色,通常采用浅蓝色、橙色、黄色和红色的这种鲜艳的颜色喷涂。</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学校门口的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王海请我们喝当地的花茶,味道有点像酸梅汤。</p> <p class="ql-block">王海遇见了熟人,上演阿拉伯式的热烈握手,亲密拥抱。</p> <p class="ql-block">鳄鱼是努比亚村独特的文化崇拜现象。古埃及人一直视鳄鱼为水神贝克——它是埃及的守护神,这种信仰一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村子有许多购物小商店,几乎每家都出售配饰、服装、包、珠宝,<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绝大多都是本地的特色手工艺品。</span>有商品看着疑似来自“义乌”。</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花八门的稀有香料。</p> <p class="ql-block">与老同学一起,泛舟于尼罗河夕阳余晖下;荒岛骆驼骑行;夜间漫步努比亚村,体验古老的努比亚文化是此行最独特的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