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风万里向西行(三十九) ——2021自驾陕、甘、青、新(南北疆)大环线 (下) 共和国的功勋——“三号矿坑”

临界倾听

<p class="ql-block">驭风万里向西行(三十九)</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1自驾陕、甘、青、新(南北疆)大环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共和国的功勋——“三号矿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可可托海不是海,但它却美过任何一片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东北边缘,阿尔泰山脉的东端南麓,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有一个自建国以来就被列为国家高度机密的区域,这里隐藏着一个和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的神秘大坑――可可托海三号矿坑。</p> <p class="ql-block">  三号矿是伟晶岩脉矿坑,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边壁上的盘山道呈螺旋状,积水漫到矿坑腰部。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这里有86种。它填补了过去元素周期表中,不曾有过的7&nbsp;种稀有元素。稀有金属占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其中“铍”居全国首位,还有铯、锂、钽,都居全国高位。“铍”是运行核反应堆不可或缺的原料。“铯”是火箭发动机的理想燃料,人造卫星所用的控制器——铯原子钟就源自于铯。“锂”矿石中提取的同位素锂6,更是引爆氢弹的重要动力。“钽”、“铌”被称为“宇宙天空时代的稀有金属”,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的制造。</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里采到过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高含量钽铌单晶矿;500公斤重的水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晶体……三号矿坑,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p> <p class="ql-block">  三号矿坑极具传奇的色彩。1930年,当地一个牧民在被剥蚀出露地表的花岗岩石堆中,无意中发现了含有色彩艳丽的石头。随后,他自己开采并加工成装饰品。这个牧民并不知道,他打开了一个传奇的世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直到1935年,前苏联派遣团队来到我国新疆阿尔泰山脉进行地质勘测。据说是他们的专家在流经他们境内的额尔齐斯河里发现了稀有矿物质,追踪溯源来到了我国新疆。当时,他们用收购交易的方式,动员当地牧民一起寻矿。经过多方努力,发现了多处绿柱石(铍)矿点,其中就包括了富蕴县的可可苏里。“铍”是运行核反应堆不可或缺的原料。所以,前苏联多次派遣人员来这里进行探矿采矿。掠夺了我国不少绿柱石(铍)和钽铌铁矿运回前苏联。</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刚解放时,国家一穷二白。经济、技术都十分落后。1950开始,我国只有依靠前苏联,成立了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联合开发三号矿。苏联提供相关设备和技术,我国主要提供人力。1955年,三号矿坑所有权全部移交中国独立运营。从此,这个矿成为我国重要的矿源基地。出于国家高度机密,于1958年开始,隐去了这个地方在中国地图上的显示,取而代之的是“111矿区”。当年,这里云集了中国和前苏联的许多高级科学家在这里研究开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撤走了设备和专家,并逼迫我国偿还债务。周恩来总理曾在人大报告中宣布:中国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14亿6000万新卢布(其中大部分是抗美援朝战争军事物资的贷款和利息),折合人民币52亿余元。按照协议,这些外债必须在1965年前全部还清。然而,当时国家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济十分困难,全国闹饥荒。52亿人民币,在当时对我国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苏联却乘人之危,点名要用这个矿坑的矿产还债。在这期间,日本政府看中了矿区的矿石废渣,提出用粮食和肉来交换,一吨粮食换一吨矿渣。这对于当时食物极度缺乏的我国来说,十分具有诱惑力。但人有志,竹有节,矿区的人们对此说道:“宁愿饿死,也要把敌人馋死”。最终我国拒绝了日本的这个要求。</p><p class="ql-block">&nbsp;&nbsp; 中国人民为了争一口气,也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奋战。1961年冬天开始,中国人饿着肚子,咬紧牙关,自力更生,建设自己的核工业,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从此,首批200名党员和骨干组成突击队,在没有对辐射有任何防护的条件下,对矿区不断进行剧烈的爆破和外扩。远超越了矿脉开采强度的极限,一度大量塌方、滑坡的事故时有发生。这里冬季低温可达零下-57℃,严酷的生存极限,丈量着国家意志的坚韧。可以想象的到,当年开发三号矿是何等的艰辛。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们的科学家没有倒下,我们的人民没有倒下!三号矿没有倒下!它除了为秘密研制的中国“两弹一星”提供原料外,还担负起替中国偿还苏联债务的“国之重担”。有多少人为中国的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将生命留在了这里,永远与三号坑相伴;有多少人因为核辐射,带着自己终身残疾的身体默默地离开;有多少人又将致命的放射基因遗传给了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  &nbsp;1964年,我国提前一年,还清了欠苏联的全部贷款和利息。仅三号矿坑就承担了47%还债重担。同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发射成功。随后又实现了导弹运载原子弹的实验成功。1967年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一时间《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震动了世界。</p><p class="ql-block">&nbsp;&nbsp; 三号矿坑,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从它的躯体中挤出的“乳汁”,支撑着中国挺直了脊梁!它不仅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立下了不朽功勋。这个巨大的矿坑,还为中国第一颗核弹提供了必须的稀有金属。更为核弹的成功爆炸,乃至后来的神舟系列发射成功都提供了重要的贵重金属原料。并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以及相关尖端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金后盾。所以,它当之不愧被国家称之为:“功勋矿坑”。</p> <p class="ql-block">  中国工程师韩风鸣,在这里发现了一块“奇石”,全世界顶级地质学者、矿物专家谁都无法给这颗小石定名。1984年,被权威的国际矿物学会确认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矿物。这颗仅仅只有5克重、天下无双、价值连城的宝贝,被赋名为“额尔齐斯石”。捐给了可可托海地质博物馆,成了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点财富。国家决定,从1999年11月开始,将三号矿坑停止开采。这个创造过无比辉煌的中国地质“圣坑”,从此进入了“冬眠”。&nbsp;至此, 三号矿坑才大白于天下,引起全球轰动。&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当年为了开发这个矿坑,在富蕴县这里建了一个城。1967年取名为可可托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