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东炮台

沧浪书客

<h3> 寄情风景感受人文浩气之佳处<br><br><font color="#333333"> 位于烟台市中心的奇山山脉东部的黑夼山,向偏东北方向逶迤延伸至海突兀而止,自然形成了一座三面环海的小山,当地人称为岿岱山。岿岱山东西0.15公里,南北也不过0.16公里,海拔只有24.7米,三面临海皆悬崖峭壁,多在10至20米之间,与芝罘岛、崆峒岛呈三足鼎立之势,为天然关隘,所以清末为加强烟台海防,在这里建立了炮台。从此人们习惯上把岿岱山又叫做东炮台山。</font><br></h3> <h3> <font color="#333333"> 烟台东炮台,山虽说不大但植被繁茂,炮台耸立,而且拥有广阔的海域海湾,山脚海边礁石奇异,海水清澈,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醒人。东西两个海湾,自然景观与人为的巧夺天工融为一体:月牙湾中雕塑的“月下老人”慈目祥颜,笑呵呵地牵系着一对对千里姻缘,将大海的爱,人间的情展示的美满亮丽;靠月牙湾的山脚下建有一门称做海螺门,进门沿栈道绕行有鱼跃礁、别具特色的滨海小亭、弯月型的吊桥、海螺式的塔楼以及形态各异的礁石等尽收眼底;栈桥尽头是展示海洋知识的海豹湾以及海豹表演台、沿山势修建了观光台,供游人观赏海豹表演;海豹湾向东便是宽阔的金钩寨湾,湾内有观海栈桥,桥头是透明的观海阁,呈莲花盛开状,再向东则是海韵广场了。整个景区,景点相连,山光、海色与人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抒发着大海般的豪情,闪烁着的迷人的光彩。前几年,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来此考察,赞叹这个美丽的地方为“可与地中海沿岸相媲美的海域”。</font></h3> <h3> <font color="#333333">走进烟台东炮台景区,站在清末炮台遗址上,欣赏着周边的山光海景,目睹着尽显沧桑的古炮、护墙、营房等遗迹,你会感到眼前分明是一幅凝固的历史画卷。历史不经意在这里凝固的一段血与火的故事:烟台东炮台建于1891年。而当时积极向光绪皇帝提出在这里建炮台的就是后来被称为“卖国贼”的李鸿章。<br>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烟台被迫开埠通商,向世界开放。西方列强打着通商和文明的旗号,大肆掠夺各种资源,扩张在华的势力范围。作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审视形势,向光绪皇帝提出在烟台建筑炮台的奏折。他认为:烟台为北洋通商三口之一,“中国沿海商岸,南自琼州,北至营口,俱已建置台垒。烟台水深口宽,尚无建置,实不足以壮声威。……查烟台十里外,仅有通伸岗一台,距口门过远,虽置炮亦难遥击。唯岿岱山与崆峒、芝罘两岛鼎峙海门,天然关隘。岿岱背山面海,尤为轮船进口必经之路”,“建议应先在岿岱山建筑炮台一座,并在其东南与之相连的玉带山添筑一座炮台,以便策应。这样,各海口防守严密。使敌船北来,无可停泊之地。渤海千余里,固若长城。<br></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h3> <h3> <font color="#333333"> 炮台建成后,安装德国造“克虏伯”大炮4门。甲午战争前添置小炮台,及营房、弹药库等设施。辛丑条约签订后,屈于帝国主义的胁迫,予以拆毁。1903年重新修整恢复。抗日战争期间,遭日本侵略军破坏。国民党军队占领期间,再次重建,并添置东部三个地堡,且均面向海面开射击口。有炮位8个,地阱两个,另大门、护墙、及坑道、营房等。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作为中国近代海防设施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见证受到重视和保护,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font></h3> <h3> <font color="#333333"> 炮台的历史沧桑,给人们心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感慨。它是一首鼓励后人、壮怀激烈的诗篇,又似始终在震响的、警省睡狮的战鼓……。在战鼓声中,历史又将其向前用力地推进一步,成就了今天的风采娇姿:特别具特色的文化底蕴,特别迷人的自然风光,特别壮观而又温馨的碧海澄波等等,让人们没有了看多了生出的疲倦之感。<br> 寄情风景,感受文化;乐水乐山,尽显光华!朋友,来吧,烟台东炮台绝对是一个放松心情和思想的好去处。<br>(2005年旧稿)<br></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