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古村忆乡愁——朱家峪景区印象(古街、古道篇)

江山多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家乡的游子、移民、漂泊者,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诚然,提起乡愁,总有那么一种悠悠的思绪涌进脑海:那是家人期盼的目光,那是弯曲幽静的小巷,那是儿时居住的老屋,那是冬日温馨的暖阳,……“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那幅简朴自然的田园画卷,令人心潮起伏、倍感亲切。因此,在祖国大地上,仍保留着许许多多令人梦绕魂牵的古村。她们如繁星般分布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日升月落中,守望着千百年来人们的乡愁。济南市章丘区朱家裕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来吧!让我们一起,云回故乡,开启一段寻梦之旅,望山、看水、忆乡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朱家峪景区,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经十东路东首,是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景区自然环境幽雅,四面青峰隐隐,溪中碧水悠悠,自然景观多达100余处。不仅如此,朱家峪浓缩了我国北方农民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凝聚了我国北方农村一缕浓郁的乡情。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使得景区的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美不胜收,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和“中国北方山村的活百科全书”。当人们进入景区,不仅会引发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探索、回味和感悟,更会引发心中那份刻骨铭心的乡愁!景区是山东省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专家考证,夏商时期有庐于此,距今已有3800年以上。据《章丘地名志》记载: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称富山峪。明洪武初年,朱氏家族自河北枣强迁至该村。因“朱”为国姓,据考该村朱氏确与朱元璋同一脉系,便将村名改为朱家峪。自那至今,该村虽历经650余年的沧桑巨变,但仍较完整的保存了原始的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古泉、古哨等古建风貌,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堪称乡村古建之博物馆。古村落的房舍布局顺山就势,梯形居落,上下盘道,高底参差,错落有致。那一条条山径古道,蜿蜒起伏,幽深静谧,扑朔迷离,常常会令初来乍到者找不着北,使这座古村多了几分神秘。房前屋后那沉睡已久的石碾、石磨、石臼、石缸、古井和镶在墙上的拴马石,也均已成为那首古老乡谣的美丽音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临近古村,远远望去,三面环山,山脚下一座几百年前留下的由青石砌成的古圩子墙映入眼帘。穿过朱家峪的第一道门——礼门(圩门,古圩子墙),便是长约300米的双轨古道。古道虽建于明代,但铺设的很超前,山石铺就的古道中央,嵌有两溜宽约30厘米的大块青石,形似铁路,上下轨道的间距与今天的汽车轮距差不多,村民们形象地称其为“双轨”古道。古道的尽头便是连接各家各户的沙石小径。全村共有大小古建筑近200处,大小石桥99座,井泉66处,庙宇10余座。其中,有被誉为“世界立交桥原型”和“现代立交桥雏形”的康熙立交桥,有被称为“古代交通先驱”的双轨古道,还有文昌阁、文昌湖、关帝庙、戏台、女子学堂、山阴小学、朱氏家祠、进士故居、朱开山旧宅、坛桥七折(又名坛井七孔桥)、石壁流淙、碧塘倒影、黄石洞、登云桥、魁星楼、文峰山以及影壁毛主席画像、知青之家、农耕博物馆和闯关东文化展览馆等历史人文及自然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朱家峪景区,还是闻名遐迩的影视拍摄基地。2008年,由于一部以朱家峪老一辈人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老村实景拍摄,并在全国热播,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的生机。据史料记载,从清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300多年时间里,数千万山东人为了生计,拖家带口跋涉数千公里,迁移到地域辽阔、土地肥沃的东北地区。《闯关东》正是记录的这一段历史。除此之外,目前,已有《红嫂》、《知青》、《老农民》、《南下》、《靠山》、《三泉溪暖》和《永远是春天》等3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更因拍摄《闯关东》而蜚声中外。2009年,被评为“山东十大影视拍摄基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