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烟雨濛濛。</p><p class="ql-block"> 五云山层峦耸翠,山间烟雾缭绕,临高周览,真个“恍身居太清而俯尘寰也”。</p><p class="ql-block"> 此时山腰小径边、草亭下、石桌旁,端坐着一位老僧,双目轻闭,白眉微蹙,银须飘飘,两手合一,气定神闲。他不是别人,正是本地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的归缘寺主持---怡净和尚。</p><p class="ql-block"> 归缘寺建在五云山顶,它的前身是明代理学家耿定理创建的天窝书院。因为代远年湮,世易时移,也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这里就变成了佛寺。说是佛寺,可是庙中并无泥塑菩萨,只是正堂香案之上悬挂文殊一轴而已。寺中僧众向来不多,眼下兵荒马乱,山上除了方丈之外,就只有一位伙头僧淡痕了。</p><p class="ql-block"> 方丈怡净,听老人讲俗姓耿,怕有九十多岁,手中有一副围棋,白子系和田羊脂,黑子乃昆山墨玉,紫檀盘盒,大内造办,有明董其昌铭文镌刻,是明嘉靖帝赐给户部侍郎耿定向的爱物。传说一日耿天官携棋到天窝书院看望其弟耿定理,见其门下人才济济,便求一弈。时温陵居士李贽正在其间,遂当仁不让,与耿定向手谈一局,以四分之一目小胜。定向高兴,便把御赐围棋送给了卓吾先生。后来李贽与耿定向分手去了麻城,这副围棋就一直留在了书院,再后来就留在了寺中,成为归缘寺的镇寺之宝。但这只是听人说,真正见过的人极少极少。</p><p class="ql-block"> 有脚步声传来。怡净熟悉,白眉舒展,睁开双眼,目光慈祥。淡痕和尚提着茶筒从山上下来,走进草亭,拿出一把紫砂茶壶,递给怡净方丈说:“师父,我去了,过会儿您可要当心!”怡净微笑着点了点头。</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有事,淡痕不能象往常一样跟师父坐稳交锋。尽管每次总是输掉四分之一目,但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他喜欢这种似空非空的日子。不一会,他便消失在山下莽莽丛林之中。 </p><p class="ql-block"> 呷一口茶,怡净把目光投向北面山下,深潭小河边、平畴之上,目光越发柔和。</p><p class="ql-block"> 平畴之上有个小村庄叫绿鹰崖,村里的人全部姓耿,都是他耿氏的后代子民。村里的人不知道,他正是因为这个才受托到这里驻锡的。</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人对他很好,有什么好吃好喝的都会不辞山高路险送给他尝尝,有什么纠纷和难处也都会上山来请这个老和尚化解。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村民们都能禀承祖上遗风,种田识字之外,都爱下棋。村边古树下,有一套石桌石凳,石桌之上就有一副棋盘,看形制都是前朝旧物。茶余饭后,劳作之余,村民老幼妇孺都爱在此弈上几局,一较高下。自然,怡净淡痕也经常裹挟其中,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不过要论棋艺,怡净方丈可就有几分高深莫测了。老人跟他下,他赢四分之一目;年轻人跟他下,他赢四分之一目;妇女跟他下,他赢四分之一目;小孩跟他下,他赢四分之一目。就是县城官绅,或是山南隋唐就存在的桃花古镇上的学究,他也是赢四分之一目。麻城歧亭杏花村陈氏,乃北宋陈季常之后,数百年世家子也,跟他下,他还是赢四分之一目。</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不解。明明见着方丈开局不咋的,左冲右突,眼见着他要输,谁知他白眉一展,微微一笑,你就输了四分之一目。连徒弟也不明个中缘由。有那么一次淡痕问他,他说,出家人不与人争胜负,赢太多,伤人志气;赢一点,励人心智,也算普渡众生。淡痕会意。于是有许多人都爱跟他下棋,山下放牛娃时时上山寻他一搏,他也奉陪不辞,以四分之一目遣之。</p><p class="ql-block"> 乡民不会忘记,有一次一股土匪摸到村里,村里赶忙叫人去请怡净方丈。</p><p class="ql-block"> 那天怡净师徒是怎么下山来到村里的,去传讯的人没看清楚,没跟上。等他回来,师徒二人己经站在村民前面跟土匪理论半天了。</p><p class="ql-block"> 土匪抢了村里的牛羊牲口、粮食布匹,还在要金要银,要不就杀人放火抢姑娘。怡净神态自若,从容说理,劝土匪们放下村民财物,自谋正路去。</p><p class="ql-block"> 这时从土匪丛中闪出一个白面书生,墨镜长衫折纸扇,双拳一抱,朗声道:“久仰方丈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匪释殊途,南辕北辙。与其徒费口舌,不如佛麂一弈。若能赢得在下,吾等当不取分毫,自行离去,永不再犯,可乎?”</p> <p class="ql-block"> “阿弥陀佛!”怡净高宣法号,他白眉一挑,微笑挥手示礼。众土匪让开石桌,早有喽啰送上棋盒。那局棋从午后下到黄昏。激战中,双方互扭羊头、传说中的寓形妙手出现了。围观众人皆惊诧不己,全都屏声静气,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书生大汗淋漓,墨镜早以丢在一边,长衫领口解开,折扇摇得山响,早把假文明的矜持丢开,哼哼吼吼半天。悔过几次棋,最后一点目,还是输了四分之一目。秀才还想要悔棋,手伸向那颗要命的棋子,却拿了个空,拿不起来。凑近一看,那颗棋子己经深深地镶嵌在石桌棋盘里面,抠了抠,抠不出来。方丈一捊长须,淡然一笑。秀才见状顿时神色大变,一声不发,分开众人,翻身骑上大马就跑了。其他土匪愣了一下,也轰地一下溃逃散尽。淡痕拍了一下桌子,那颗棋子蹦了出来。怡净方丈望着石桌上的那个圆坑---坏了祖宗的东西,心疼,一声“罪过”,也就回山上去了。可是村民还久久地愣望着方丈弈棋的那个深坑,不解其中神秘。</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一天,有脚步声传来,这次是来自山下。怡净呡了一口茶:“该来的终于来了!”</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寺里来了一位客人,西装革履,金丝边眼镜,是山南桃花镇鬼子驻军井三少佐的翻译,见面后递上一封信,书法不错,文辞也雅致,去掉寒暄客套,意思是明天井三要来跟他对弈。翻译也是个中里手,是桃花镇老江家留学日本的儿子,早听说怡净大师的四分之一目,乘便也想体会体会。怡净方丈也不推辞,闲谈中便打听到井三乃日本关东棋院井三勇一九段的次子,其棋力直逼其父,多次在日本青年棋赛中夺魁。后来入东京帝国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随日本侵华部队来到中国,倭刀之下颇有宗国亡魂。这次造访目的有三:一曰手谈;二曰明代御赐围棋---此为私;三曰五云山地处桃花镇之北,宋埠到黄安城之间交通要道中间,屯兵于此,一举多得---此为公,皇军之所必取。</p> <p class="ql-block"> 怡净心中微震,但神色未露,用四分之一目打发走江翻译后,急忙叫淡痕去请村里的玉衡姑娘。</p><p class="ql-block"> 耿玉衡姑娘是五云山抗日游击队的小队长,跟她一起上来的还有秦大队长。四人在文殊菩萨面前嘀咕比划了半个时辰,然后两人匆匆离去了。</p><p class="ql-block"> 脚步声嘈杂,间或有东洋鸟语,不一会就来到了跟前。井三次郎和服木屐折纸扇,走进草堂坐下。江翻译收了东洋纸伞,点头哈腰一旁待立。八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呈八角形分列草亭四周。</p><p class="ql-block"> 井三的话客套而直接,外恭而气横,提三局两胜,亲善共荣。</p><p class="ql-block"> 怡净方丈白眉舒展,神色如常。井三话音刚落,不等翻译翻译,怡净方丈就说:“阁下远道而来,归途偃骞。老纳今日聊以两局终盘,以便尔等两造早归极乐。一局四分之一目叨胜阁下,此老纳待客之道也;二局阁下满盘皆输,此国人待寇之法也,望阁下了悟之。”</p><p class="ql-block"> 井三愕然,怒形于色。说了啥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局颇象他擅长的古人的“金井栏”一式,且他是执黑先行。弈至中盘,左下角白方“背绰”,右下角黑方“镇神头”、双方互扭羊头,白子引征而受黑子枷托,双方必难分伯仲,就要看收官子的功夫了。怡净方丈气定神闲,官子时不露风色,却很有威慑力。到结束时,一点目,真的是以四分之一目之差输了。第二局开局就不利,左冲右突,左右掣肘,如入奇门,如陷泥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举步维艰,进退维谷……不一会井三就大汗淋漓,骄矜不再!还有要命的是,尽管先未言明,但是两局采用的都是倭洋规则,岛国的下法……</p> <p class="ql-block"> 正在无奈之际,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枪声,确切地说是来自山南的桃花古镇。井三一震,接着就大惊失色,从石凳上弹起,把桌上的围棋拂了一地,扑上去一把揪住怡净方丈的僧袍,叽哩呱啦地叫嚷着。几个日本兵拥了上来,押着略显儒弱怯惧的方丈,无奈地跟着井三和翻译气急败坏地跑往山下,急着回援桃花古镇。</p><p class="ql-block"> 从南坡下来,就到了桃花镇北面的边上。此时桃花镇上日军军营方向,枪声、喊声乱成一片。井三回头催促士兵加快速度。忽然从身边林子里传来几声“嗖、嗖、嗖”的声音,几个日本兵应声倒下,头上要害处各有一个围棋子般大小的洞,鲜血外渗。很快,又是几声“嗖、嗖、嗖”,一行人就只剩下怡净、井三、翻译了。井三和江翻译见势不妙,拨腿就往镇上跑。 </p><p class="ql-block"> 怡净方丈白眉怒蹙,双目微闭,双手合一,口宣佛号。只听两声“嗖嗖”呼啸,井三白眼一翻倒下了,翻译也咕咚一声倒下了。但他俩怎么也想不明白,刚才还是那么儒弱的方丈,竟用了什么法术让他们飘然如叶,望风而堕。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淡痕从树丛中出来,拍拍僧袍上的草梗,扶着师父回寺去了。</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桃花镇上枪声、人声渐渐平息下来了。再过一会儿,怡净师徒在山上看见大队鬼子兵跟着铁甲车从县城跑向桃花镇,天刚黑又返回。自此,桃花镇再无鬼子驻军,只有零星的铁甲车隔三差五地巡一下逻。</p><p class="ql-block"> 掌灯时分,烟雨依旧。玉衡和秦队长来了,很兴奋。玉衡又输了四分之一目。秦队长不会下棋,但他说,今天怡净师父的几盘棋神了,他以后也要抽空学下棋。</p><p class="ql-block"> 怡净颔之。两位下山去了。</p><p class="ql-block"> 自此以后,怡净师徒形踪飘忽不定,有人说他深居寺中不曾谋面;有人传他云游他方,不知所往;但也有人说怡净方丈常来村中下棋,只与村民同乐。只是他的棋道和他那副御棋就被人们传说得更加神奇了。</p> <p class="ql-block">注:此文原载</p><p class="ql-block">①《中国故事》2020年传统版12月号(第34期)</p><p class="ql-block">②《东坡文艺》2020年第4期</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秦少波,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嶂山草”。网名“若步”。中学数学教师,热爱生活,喜欢涂写,写作路上时有中断,但从未放弃。常在文字里感动自己,看见生活的亮光和诗意。先后在《中华辞赋》《西部散文选刊》《中国故事》《初中生天地》《楚商》《辽河》《武汉文学》《少年写作》《五彩石》《东坡文艺》《黄石视听》《文化研究》《涉世之初》《嘉应文学》《真情》《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农村新报》《惠州日报》《荆州日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鄂东晚报》《黄冈日报》《湖北教师报》等全国各级报刊发表短篇小说10余篇,散文300多篇。先后荣获《全国中秋诗会》优秀作品奖、首届《荆楚田园文学》优秀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