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会安古城</b><b style="font-size:15px;">(Hoi An Ancient Town)是距离岘港大约三四十公里的一个越南小城,这里有着原汁原味的十七世纪古老的街道、古屋以及众多的中国会馆,它是越南最早的华埠,也是越南华侨最多的地方。历史上它曾经是东南亚重要的贸易交流中心,不同的文化以及建筑风格在这里交融,虽然越南这个国家饱经战火,但会安古城却奇迹般地完整保存了下来。作为东南亚古老的历史文化遗迹,1999年它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从17世纪开始,从商的华人陆续到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形成一个繁荣昌盛的华人社区。整座会安城按照中国不同地区种族划分为五个区:福建帮、广东帮、潮州帮、海南帮和客家帮,各自还建有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和中华会馆。关帝庙、佛寺、各姓宗祠等,建筑华丽,保持着传统的中华建筑风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福建会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福建会馆(Assembly Hall Of The Fujian)是会安华人会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会馆内理供奉着天后,相传可以保护航海的渔民免受灾难,是早年华人远渡的保护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广肇会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广肇会馆(Assembly Hall of the Cantonese Chinese Congregation)即广州和肇庆华人的会馆,是广东会馆中势力最大的会馆。随着广东移民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地都有广肇会馆,其经费主要由洋务帮、洋广货帮、铁木业帮等捐助。会馆的许多小部件是在中国完成制造后运到这里的,会馆内的元素反映广东肇庆地区文化。广肇会馆大门的四根龙纹雕柱尤为醒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琼府会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琼府会馆(Assembly Hall of the Hainan Chinese Congregatio)即海南会馆。海南会馆里祭祀着108位琼侨先人,相传这108位先人常常保佑那些出海的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潮州会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潮州会馆(Assembly Hall of the Chaozhou Chinese Congregation)潮州商人是中国三大商帮之一,潮州商帮足迹遍天下,而潮州会馆也随商人林立于海内外活动据点上。因为商人的财大气粗,潮州会馆大多建设得很堂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华会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华会馆(Chinese All-Community Assembly)是会安建立的最早的华人会馆,也曾称“洋商会馆”、“江浙会馆”,是由福建、广东、海南、潮州和客家人合资兴建,作为当地华人的共同会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明乡萃先堂</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明乡人,是指17世纪流落越南的中国明朝遗民,由于人数众多,形成了专门的社区,早期被称为“明香社”。据越南史料《大南实录》记载,第一个明香社大约出现在1650年,随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南明的灭亡,又陆续有明朝残兵及遗民流落到越南。而杨彦迪和陈上川率领的三千舰队,就是流落越南的其中一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那个时期,广南国的阮氏家族,趁着南明王朝的灭亡,收留了大量流亡人口,利用他们开荒垦田,创造财富,而这些南明遗民也感激阮氏家族的收留之恩,为广南国的发展尽心尽力,还帮助阮氏开疆拓土,阮氏最终一统越南,这些明朝遗民功不可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些流落越南的明朝遗民,不忘故国,他们穿明朝服装,按家乡旧俗生活,阮氏王朝也不干涉,还将他们编为“明香社”,“明香”即继承明朝香火之意,这些明香人渐渐在越南落地生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日本廊桥</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日本廊桥(Japanese covered bridge),也叫来远桥,早年日本人修建这座桥是为了方便连通河的两岸,后经华人重新翻修,现在已经成为会安的地标性建筑。桥的两端分别立着猴和狗的雕塑,相传是因为这座桥是在猴年开始动工,在狗年修建完成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迦南岛(英文:Cam Nam Island,越南语:Đảo Cẩm Kim)坐落于会安秋盆河上,在会安Bach Duong路码头处,可搭乘摆渡船前往迦南岛,如果说您对越南最初的印象来源于越南导演陈英雄的作品《青木瓜之味》、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情人》的话,那么这种浓郁的越南风情,会让你最初的那种感觉,顿时变得更加真切而难以忘怀。在水椰树环抱的迦南岛,在这个越南中部的宁静水乡,高高的椰林下是清凉的避暑处,本地的槟榔树随处可见,村民仍然保留着淳朴的生活习惯,用椰子树叶建造的茅草房子冬暖夏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会安古镇是15世纪到19世纪东南亚的一个贸易港,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范例。其建筑和街道样式,受到本地和国外风格的影响,土洋结合的风格共同孕育出这个独特的遗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