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榔树

致远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家乡有个地方文化传承群,一拨热爱家乡和文化的人荟集于此,或发掘宣传家乡历史、文化,或记写家乡风物、人事,为家乡文化传承做着添砖加瓦的事。余有幸忝列其中,与众群友相知相识,相互应和或者呼应做些事情,觉得挺有情味,心感暖意融融。</b></p><p class="ql-block"><b> 就在一个多月前,余在翻阅旧稿时,发现发表于1990年第4期《大西南文学》的一篇短文,题目叫《榔树·鹳鸟》,是写故乡黄泥河西门街物事的,于是拍照贴发于家乡文化传承群中,与大家做交流。回想起来,这篇短文虽然公开发表于1990年,但文稿却写于1981年前后我上大学期间。那是一篇习作,自觉很稚嫩,也未投稿。到了1990年那会,我在曲靖工作,参加当时曲靖地区文联所属麒麟青年文学社活动,知悉《大西南文学》向曲靖作者组稿,就投了出去,结果发了出来。文章发表时虽然做了修改,但其稚嫩之气仍未退脱。令我感动的是短文贴发后,有的文友努力回忆并找知情人了解核实相关情况,说这棵榔树约于1992年即倒伏了;有的文友多方走访,为余查找这棵榔树生前的照片;二中学姐XWQ老师则对余说,她记得自己存有一张这棵榔树的照片,只是时间长久了,不知放到什么地方,一时半会儿难以找到,待她找到及时传我。这不,就在今天凌晨五时三十六分,学姐及时发来了这张照片,还附了简短说明:“这是弟写的西门街的神树,突然翻到,担心(又)找不到了,(所以及时发过来);打扰弟休息了。”</b></p> <p class="ql-block"><b>   上午八时二十七分,XWQ学姐又发来了去除边框的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这张图片,或许是拍摄者为了全幅拍下榔树的树形树貌,又想把拍摄对象扩放得大一些,所以采取了倾斜取景的方法,使之成了一张斜拍图片;树脚前方的菜地上站有一人。为了规范和优化照片幅面,我做了简单处理;将画面调整为水平视图,是为了便于与其他参照物做比对。</b></p> <p class="ql-block"><b>   时隔数十年了,终于又见到了这棵榔树。不错,就是它!虽然我见到现实版的它,大约是四十五年前的事,但它的基本树形我是记得的。那时鹳鸟的窝巢,应是构筑在榔树左侧主枝第一桠杈或第二桠杈位置。那时榔树的树干是垂直的,并不歪斜;树身亦无破损、枯空的情况;树干上端更无一分为二撕裂开来无限颓败的惨像。如果这棵榔树倒伏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说法不错的话,那上面这幅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不会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晚期;因为从照片显示的情况看,当时这棵榔树已经不止垂垂老矣,而且已显败亡之象。从传言看,这棵榔树的树龄没有超过二百年,这是否算是寿终正寝,抑或应属早夭或者短折?不得而知。</b></p><p class="ql-block"><b> 查阅资料获悉,榔树“是一种分布于云南等地的榆科植物,生于山下、河边、土质肥沃的地方”。榔树为“落叶乔木,高10-15米;树皮粗糙,嫩枝有薄毛。单叶互生;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3-4厘米,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10-13对侧脉,主脉略偏斜。” 家乡西门街的这棵榔树,原先生长于一片肥田沃土之中,四周无“依凭”(图中树后矮墙为后来砌建),符合资料描述生长条件的情形;资料显示树高、树皮、树叶的情状,虽未细考,但印象中与这棵榔树的情形一致。网络中未能查到榔树年龄和生长周期的描述,因此这株榔树不满二百岁倒地而亡,是否正常仍未可知。但据我所知,这棵榔树生命周期之内,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未能得到人类悉心照料和有效保护却是肯定的。</b></p><p class="ql-block"><b> 查阅资料还显示,榔树具有治疗“骨折、跌打伤痛、外伤出血、胃肠出血、尿血”等功效,我虽未听说过这方面的传言,但我想这棵榔树在它近二百年的生命历程中,或许真是发挥过药疗效用的;它之所以被乡里人奉为神树,难说与它这方面的奉献不无关系。</b></p><p class="ql-block"><b> 几十年来余存心凝目的那棵榔树,今天看到的是这般老败不堪、摇摇欲坠的样子,令人心生悲悯之情。然而查阅了解它的生长、形貌、性格、品行,以及对人类的价值和奉献,回想数十年前它高大、英武、繁茂的雄姿,又令人忆念殷殷,肃然起敬。这株榔树如果倒伏死去于1992年,至今已经三十余载,可否有轮回转世,又生新树、新新树?当年榔树上筑巢而居、幸福生活的鹳鸟家族,随榔树终老不知飘移何方、栖居何处,迄今又繁衍生息如何?问号一堆堆一串串,随之而来的是不断的衍生,不断的发展,不断的繁荣。</b></p><p class="ql-block"><b> 相信这棵榔树和榔树上的鹳鸟,亦如世间万物一般,都有了新的蜕变、新的蘖生、新的繁衍、新的发展,即如今日之黄泥河镇一般,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不断奔赴生生不息的未来。</b></p><p class="ql-block"><b> [文中图片为徐万琼同志提供]</b></p><p class="ql-block"><b> 2023年11月2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