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疆秋游记(23)拜谒岐山周公庙(2023.11.2.)

刘合均

<p class="ql-block">秋日西岐清景天,周公太庙谒尊贤。</p><p class="ql-block">对联醒目醉诗句,牌匾传神痴史篇。</p><p class="ql-block">翠凤旧依山硉兀,小桥流水绕亭前。</p><p class="ql-block">消魂八卦话周礼,独木成林迷忘还。</p><p class="ql-block">(七律,平水韵,平起首句押韵,一先)</p> <p class="ql-block">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东北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东、西、北三面环山,唯有南面与平地相接,形状象簸箕。《诗经,大雅·卷阿》篇中描述此处“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因此后世将这里称为“古卷阿”,意指这里曾经是周王朝贵族祭祖游歌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周公与召公、姜太公共同辅助武王克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代理王政七年,向东出征,平定了殷商的残余势力。周公礼贤下士,是位思想家;制礼作乐,巩固了周的统治基础,是历代儒家推崇的元贤。唐高祖李渊缅怀周公德贤勤政,下诏建立周公祠,这就是最早的周公庙。</p> <p class="ql-block">周公庙傍山而建,东、西、北三面环山。它的建筑面积有六十二万平方米,它主要以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尚、后稷等殿为辅,庙中还有药王、老君、八仙等人的洞20余孔,这些建筑与庙中的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构成了关中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它是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的周商时代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二日上午九点多钟,我们来到周公庙景区。走近周公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的古柏,老枝曲折,葱茏苍翠,立即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这两棵柏树是在唐代种植的,它的年龄有1200多年。</p> <p class="ql-block">由周公庙大门入内,一座座殿堂依次向北延伸。踞山而上,曲回幽深。这里是以周公庙堂为中心的一组祀庙群,各庙自成院落,周公庙居前,周的始祖后稷庙在后,稷母庙居中。这种建筑格局,被后人赞颂为“稷母姜媛背子抱孙”,既突出了主角周公的地位,又很得体地显示、夸耀了姬姓王室的繁荣昌盛,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建筑的高度艺术设计风格。</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周公庙乐楼首当其冲。门楣上方“飘风自南”四个雄劲有力的大字即现眼前。门前有一汉白玉的周公雕像;周公头戴相帽,身穿相衣,手持诰卷,目视前方,俨然是现代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乐楼前方的树林中掩藏着两座戏楼,东西对峙,清幽古朴。从乐楼门廊下穿过,便是修饰一新的八卦亭。八卦亭后面为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的献殿。</p> <p class="ql-block">从献殿后面拾级而上,为周公正殿,门框两边正书“自古勋劳推元圣,从来梦见有几人”,这朴实无华的语句,比献殿上那颂扬的文字似乎更美、更感人。正殿内周公的坐像属于传统模样。据说,是按帝王规格塑制的,正襟端坐,风采熠熠,睿目有神,手执圭板,头戴王冠,目光凝视,仿佛还在沉思,不知是在潜心制礼,还是在运筹帷幄。与后面见到的几尊塑像,除了姜太公,坐姿都差不多。总觉得与经常看到的殿宇内的塑像异曲同工。不如前面的汉白玉雕像真实、动人——各有所好,一家之言。</p> <p class="ql-block">周公殿左侧为召公殿。召公在周初的政治家中,其位置与周公同等显要。召公殿最早创建于宋代,配祀周公。以后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维修的,仍保持原有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成王时期,召公担任太保兼司徒,主管教化与司法。他奉行周公的德政,常不辞辛苦,巡行于乡里,深入民间听讼断案,深受百姓爱戴。因召公经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处理民间诉讼。他去世后,人们不愿去砍伐这棵树,《诗经.甘棠》就是为此而写的。这说明,一个人只要他是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办事,即使是份内的,人民也是不会忘记他的。</p> <p class="ql-block">姜太公殿位于周公殿的右侧,始建于宋代,也是配祀周公的。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所修,后屡有修葺。看过“封神榜”的电视剧,再加上“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歇后语所包涵的典故,大家对姜太公耳熟能详,用不着笔者多赘。</p> <p class="ql-block">正由于姜太公同周公、召公一起辅佐文王、武王兴周灭商,故后人常将周公、召公和太公一起尊称为“周三公”。</p> <p class="ql-block">由周公庙所在庭院东侧小门出去,前行几步便是碑亭,位于周公庙建筑群中轴线南端,内列青石碑十通,继续向北,便是姜嫄正殿。姜嫄因孕育后稷(农业始祖)作为“后帝”,功德伟大。为了纪念这位周部族的女始祖,并将姜嫄作为主宰婚姻和生育之神来供奉,早在元代,就在周公庙后院建有姜嫄祠。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年间所修。</p> <p class="ql-block">周公庙建筑的布局错落有致。除乐楼、八卦亭外,还有一处景点,谓之“润德泉”。</p> <p class="ql-block">“润德泉”也是周公庙内的主要景观之一。此泉时涌时涸,属间歇泉。据“润德泉记”碑记载,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一夜,因大风雨,泉水多处复涌。凤翔节度使崔珙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拍马屁的机会呢?立刻以“国瑞”祥兆上奏朝廷。刚刚上台的宣宗李忱皇帝自然十分高兴,随即赐名“润德泉”,意为润德于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姑且不论他们做得怎样,“润德于民”这一为官的宗旨还是值得继承,且应世代相传的。至于唐宣宗李忱,在晚唐还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嗷。</p> <p class="ql-block">润德泉周围为古朴的八角形石栏杆,上有浮雕藻饰,并有龙吻、鳖头、怪兽、人物等造形。</p> <p class="ql-block">润德泉西边有座碑亭,亭内竖着唐、宋、金、元、明、清石碑、石碣多方,记述的大多是修建周公庙的历史。每修葺一次留个碑记载,倒是值得仿效的,现在许多景点也如此为之。</p> <p class="ql-block">一路往上走,来到了一些洞穴的门口。有老君洞、玉石洞、元始天尊洞、三霄洞、观音洞、菩萨洞。其中最受欢迎的洞穴是玉石洞。这个洞穴里有一尊玄武玉像,当地人称之为“玉石爷”。全身洁白如雪,散发着玉石的光亮。这尊玉石像是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雕刻的。玉石爷来历有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武则天时代,有一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周公庙北边的山崖倒塌,出现了一尊玉石像,全身穿着戎装,披发无冠,手拿一把剑,坐在蛇龟的上面。传说他可以包治百病。如果你头痛,你摸一摸玉石像的头,头就不痛了。摸那里,那里的病就好了。当我走进洞正好碰到一对老年父妻在狂摸玉石像。</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走进凤凰山山门。我一鼓作气,爬到了凤凰山的山顶,站在凤凰雕塑的下面,可以看到整个景区的全貌,此时你就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车上闭目养神间,笔者回味着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名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想像着周公接待贤士,吃一顿饭都不得安生而中断几次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从周公、召公到姜太公,仿佛还沉浸在西周的历史画卷中……周原、周公庙,中华民族的骄傲,人类文明的荣耀,它将继续穿越历史的长空,闪烁着璀璨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