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天,邻居申大姐给我了几粒扁豆籽,我们山里人都叫眉豆,它俗名叫峨眉豆,许是庄稼人整日里忙忙碌碌,为了省时缩力,丢掉了一个字,叫成了眉豆。我选择了苹果园里塄墙比较高的一段,种在墙脚跟,心想俺这儿土薄风燥,它能不能生根发芽长成一颗生机盎然的眉豆苗儿呢?</p><p class="ql-block"> 秋天到了,没想到它不择地方、不拣肥瘠,在春风夏雨的催生下真的长成了,眉豆秧袅娜的身姿恣意地攀爬在塄墙上,,绿茵茵的眉豆叶渐渐地把参差不齐的石头塄墙遮得严严实实,如绿毯子一般。绿叶中一串串小而玲珑的紫色或白色小花盛开,似锦上添花,如此独特而亮丽的一道风景,为劳作的我们扫去了一身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 当大多数植物开始枯萎,零星地飘落下来,粮食进仓,南瓜,茄子、菜椒等蔬菜颓废秧枯后,眉豆角却蓬蓬勃勃爬满了墙,一串串妩媚夺目的眉豆花摇曳着身姿,犹如一只只彩蝶,蹁跹在柔韧的藤蔓上。又嫩又鲜月牙般的小豆荚,或青或紫,一嘟噜一嘟噜隐身于枝叶与花朵之间。</p><p class="ql-block"> 很喜欢古人笔下脍炙人口的诗句:“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想必郑板桥老先生也很喜欢我们乡下的眉豆花吧!</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生前也曾在每年的清明前后搁园地的石堎边上种几颗饱满的豆粒,精心管理,它不用搭架,不占地方,顺墙攀爬,它也不急不躁,等到别的时令菜疏都凋零过季了,眉豆角却欢天喜地的上场了,热气腾腾的上了餐桌。</p><p class="ql-block">母亲常说,眉豆角最实惠,最能知人饥寒,解人愁苦。每到采摘时她总是无数次讲着从前的那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有一年家乡旱魃为虐,灾情严重,秋天粮食几乎颗粒无收。起初还有得吃,慢慢家里就揭不开锅了,每日里大人小孩饥肠辘辘、食不果腹,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去地里挖野菜根,长时间的饥饿似她少气无力,头晕目眩,走到一块地边上,傍着一根老槐树靠一靠,不经意间一个低头,看见树下塄墙上一片干枯的眉豆叶子,灰白的枯藤蔓挂着一串串干苍的眉豆荚,每个豆荚中都有几粒鼓鼓的眉豆籽,母亲两眼放光,精神十足,快步绕过地头,跳到下块地里,奔向那片眉豆架。</p> <p class="ql-block"> 那天母亲收获了一大篮并鼓囊囊大襟衣一兜眉豆荚,回家剥出豆籽,在石磨上压成面,和着秕谷糠熬粥,一家人吃了很长时间。</p> <p class="ql-block"> 后来每年春天,不预测当年年景如何,母亲会特意在地堎跟种上几粒眉豆籽,“夜夜防贼,年年防旱”是她的口头禅,即便吃不完,她也会把鲜嫩的眉豆角焯水晒干储藏,以备冬天做卤面,或者过年炖肉吃。</p><p class="ql-block">我其实不大喜欢吃眉豆角,因眉豆角在我家做过重大贡献的缘故,我对它也有几分亲近和敬意。以前农村的主食现在也成了餐桌上的稀罕菜。但我喜欢它紫梗绿叶,喜欢它开出一穗穗灿烂的花,喜欢它秋风中纯朴静美的一墙诗意。</p><p class="ql-block">明年还赏眉豆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