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23年唐山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上1比1复建的原唐山铁道学院校区和东大门)</b> 潭柘寺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北京市门头沟,因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而得名。<br> 潭柘寺建于晋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殿堂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沿中轴线拾阶上,两侧古木参天、名花锦簇,寺的历史和故事源远流长,是北京地区历史最久远的寺庙,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传说。<br> 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潭柘寺古老华丽的建筑和千年的“帝王树”,而是潭柘寺山门口左侧一尊树立不久的汉白玉石碑。 <b>(北京西郊门头沟的潭柘寺)</b> <p class="ql-block">汉白玉石碑上书:</p><p class="ql-block"> 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p><p class="ql-block"> 潭柘寺办学纪念(1953年10月25日至1954年8月8日)</p><p class="ql-block"> 西南交通大学敬立2016年5月</p><p class="ql-block"> 掩藏在草丛中的石碑基坐上,立碑人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诠释了当年唐山铁道学院在此办学,短短一年间两次受到朱德、彭真、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经过,记录了立此纪念碑的数据理念和含义。</p> <b>(唐山铁道学院“潭柘寺办学纪念”碑文)</b> 纪念碑虽然不大,也不显眼,但突然在大山深处的潭柘寺看到,十分惊奇,也感到十分震撼。<br> 唐山铁道学院创建于1896年,是当时中国最有名气的工科高等学府之一,二十世纪的1972年学校从河北唐山南迁四川成都,易名为西南交通大学。<br> 唐山铁道学院为什么会在潭柘寺办学?<br> 许多游客围在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潭柘寺办学纪念”碑前议论纷纷,相互询问,也都是一头雾水。<br> 游客们都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和大学生们在潭柘寺学习生活的情况。 <b>(唐山铁道学院“潭柘寺办学纪念”碑)</b> 作为唐山人,铁道兵的子女,一个铁路情节很重的人,从潭柘寺回家后,我就压抑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和好奇感,打开电脑,翻阅资料,终于找到了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潭柘寺办学的有关资料,解开了心中的谜团。<br>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原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的土木、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等与铁路无关的专业全部调出,4月唐山工学院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br> 1953年4月,政务院原则同意由教育部部长马叙伦,铁道部长滕代远署名的唐山铁道学迁移北京的报告,1954年6月,新校址定在北京市新街口北城墙豁口外花园路侧,学校设计和工程施工紧锣密鼓开展起来。 <b>(北京西郊门头沟的潭柘寺)</b> <p class="ql-block"> 1953年9月,53级新生即将入学,唐山的校舍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新生,经铁道部批准,并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唐山铁道学院选定北京西郊门头沟的潭柘寺作为北京临时校舍,建立唐山铁道学院北京分部,安排53年级新生和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北京潭柘寺分部上课,准备在北京新校舍建成后,新生能直接转入新校舍学习。</p><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19日,在唐山校区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和速成中学成立大会,10月24日晚,大学一年级全体新生和速成中学的学生乘坐火车离开唐山前往北京,第二天中午时分到达潭柘寺。</p><p class="ql-block"> 从1953年10月24日至1954年8月8日,唐山铁道学院北京分部100多名教职工,600多名新生在京西古道的深山老林,条件异常艰苦的潭柘寺开始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同大殿周围的佛像、古树一起听课做作业,度过了一年的难忘时光。</p> <b>(北京西郊门头沟的潭柘寺)</b> <p class="ql-block"> 1955年3月,国家对重点高等院校布局进行调整,沿海地区有些高校计划内迁,北京属于沿海城市,唐山铁道学院停迁北京,将北京新校址交给铁道部干部学校,唐山铁道学院在内地另选新校址。</p><p class="ql-block"> 至此,唐山铁道学院北京放飞,建设新唐院的愿望成为了全校师生美好的经历和回忆,唐山铁道学院潭柘寺办学为千年古寺锦上添花,也为西南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一百三十余年历史中留下来珍贵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资料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照片:耿金和</p><p class="ql-block">耿金和(金沙坪)2023年11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