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字嚼句:宋祁<玉楼春·春景>赏析

穆克三

<p class="ql-block">在诗词创作中,炼字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诗词高手往往将精力集中在关键字的斟酌上,展现出他们咬字嚼句的功力。今天,我们将以南宋词人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为例,来领略一下优秀词人非凡的文字才华。</p> <p class="ql-block">词篇开头,作者选择了一个东城作为游览之地。为什么他只选择了“东”这个方位呢?其实,这是一种意象符号的运用。在华夏文化中,东方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中国地理西高东低,《礼记》云:“大明生于东”。每天从东方迎接日出,所以“欣欣向荣”就形容为“东日杲杲”,形容春天阳光明媚便说“东风浩荡”,而表达吉祥如意就是“紫气东来”。因此,在写游春的词作中,东郊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展现早春的景色呢?作者并不急于直接描写景物,而是先写出自己感受,用“渐”字将早春的独特景象一一串联起来,使得大自然中的“风光”依次呈现在我们眼前。朴实无华的“好”字,在他的笔下变成了生动活泼的形象。我们描写早春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大致都写春风、嫩柳、碧水,写杏花、桃花、小草。宋祁的思路并不特别,但他擅长于写出别人司空见惯,但内心却没那么强烈的新鲜有趣的感觉,或者写出别人心中有,但却笔下无的境界。他的遣词用句,往往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縠皱波纹迎客棹”,其中的“縠皱”二字,縠指的是轻薄纤细透亮的细丝织品,它在东风的吹拂下,湖水展开热情的怀抱,波光粼粼如同一幅柔软滑腻的绉纱,波纹的起伏让游人感受到一种高贵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千古名句。王国维评价这句词:“着一‘闹’字,境界全出。”初春未完全消退的寒气与水汽的温差形成的薄雾,笼罩着刚刚抽丝的柳树,嫩嫩的绿色在朦胧的环境中若隐若现。如果说前一句描写微绿、描写晨寒是一种静态的淡淡地冷调子,那么,突然出现的如火的杏花则完全是一副暖调,瞬间打破了刚才的宁静优雅氛围,将充沛的春意传达了出来,渲染了红火热烈、明媚畅快的气氛。作者以“绿杨”、“红杏”两句蜚声词坛,因此被赞誉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轻”、“闹”这两个词从视觉效果转化而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特别耐人寻味。古代诗词中有“山鸟闹”、“蜂蝶闹”等写实景的描写,而此处的“春意闹”则将更加广阔、更加抽象的“春意”融入其中,虚化了本来静态的春意。这不仅描绘了红杏枝头花蕾竞相绽放、莺飞草长的蓬勃景象,还激发了读者在文字中审美再创造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片“浮生长恨欢愉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则反思了两重境界:一是人生观:人生苦短、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快乐的时刻总是少之又少。珍惜年华、珍惜当下这是作者在乐极生悲的第一个反思;第二个是价值观:感慨轻视钱财,重视精神快乐的理念有没有人愿意去践行?多少人为了金钱失去了快乐,究竟值不值?这确实值得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两句在用词上运用了对比,使人印象深刻。浮生不如意的多(长)跟欢愉的少形成对比;千金的重跟一笑的轻形成对比。前一句用“长恨”(恨,遗憾)、后一句用“肯爱”表取舍,发人深思,催人反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句“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作者跟斜阳(时光)对话,向斜阳劝酒:你那么漂亮,为何不在花间多多留下你的倩影呢?“劝”晚霞在春日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目的是好让自己欢乐的时光延续得更长一些,以此既符合人性又纯属奇思妙想结束全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宋祁的《玉楼春·春景》咬文嚼字的功力确实了得。将春天的美景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新奇、惊喜的感受。在赏析这首词时,我们应多多揣摩词人的炼字之道,体会其中的情景和意境,收获更深层次的美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