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学名:Spinus spinus(二)

嵩山居士

<p class="ql-block">黄雀体长雄性108-120毫米,雌性106-122毫米;翅长雄性68-78毫米,雌性66-73毫米;尾雄性37-50毫米,雌性41-50毫米;跗蹠雄性12-15毫米,雌性12-15毫米。</p> <p class="ql-block">黄雀雄性成鸟体羽有黄、绿和黑等色泽不如春羽那样鲜明,但羽干纹反较明显。</p><p class="ql-block">黄雀雌性成鸟:额、头顶、头侧和翕概褐色沾绿,而带黑褐色羽干纹;腰部绿黄,亦具条纹;下体淡绿黄或黄白色,并具些较粗的褐色羽干纹,胁部尤甚;余部同雄鸟。</p> <p class="ql-block">幼鸟:与雌鸟相似,但色较褐而少黄色,因此腰、眉纹和颊侧淡皮黄色;上体条纹粗著,下体多呈白色,具有黑色点斑;翼斑带皮黄色。</p> <p class="ql-block">黄雀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无论山区或平原都可见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有时也到公园和苗圃中。</p> <p class="ql-block">黄雀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常集结成几十只的群,春秋季迁徙时见有集成大群的现象。在繁殖期非常隐蔽。平常游荡时喜落于茂密的树顶上,常一鸟先飞,而后群体跟着前往。飞行快速,直线前进。</p> <p class="ql-block">黄雀的食物一般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春季在中国东北吃嫩芽、野生植物种子、裸子植物种子和鞘翅目小昆虫;夏季以多种昆虫喂雏,尤以蚜虫为主;而秋季则食浆果、草子、稗、粟等。春、秋季旅经河南时,以各种植物种子为主,兼食少量蚜虫。在越冬区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p> <p class="ql-block">黄雀的繁殖区较为广泛,在大兴安岭根河和阿龙山以北地带进行繁殖。初到繁殖区的黄雀,雄鸟立即发出悦耳的歌声,而且十分活跃,常在枝间或树间来回飞舞。不久,雄鸟即展开尾羽,急剧地扇动两翼并追逐雌鸟。</p> <p class="ql-block">黄雀多在松树平枝上筑巢,或在林下小树上。巢十分隐蔽,由蛛网、苔鲜、野蚕茧、细根和纤维等缠绕而成,颇为精巧,呈深杯形;内垫以细纤维、兽毛、羽毛和花絮等。</p> <p class="ql-block">雌雄均参与营巢,以雌鸟为主。每窝产卵4-6枚;于5月末或6月初产出。每巢约产14枚,卵呈鲜蓝到蓝白色,缀以红褐色线条和斑点。卵的大小平均为16.3(14.3-18.2)毫米× 12.2(11-13.3)毫米。</p> <p class="ql-block">由雌鸟孵卵。两性共同育雏,但以雌鸟为主。黄雀在大兴安岭每年可产两窝,9月初有集群现象。在长白山于9月间见到成群漂泊的情况。冬季它在中国南方各地越冬。</p> <p class="ql-block">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