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延安的一日游

江南一苇

<p class="ql-block">  这次首访延安,我先是游览了甘泉大峡谷、壶口大瀑布,本来还想去看看黄帝陵的,但时间不允许,只好作罢。既然来到了延安市,那些著名的革命旧址不可不去,否则会有遗憾。</p><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是我旅程的最后一天,我打算花一整天的时间,去参观市内的6处重要景点(10日那天已去过南泥湾)。我在事先摸了底,所有红色景点均不收费,属公益性质;交通也便利,市内公交车可直达这些地方。这样,我乘坐公交车就行,只是麻烦一点。</p><p class="ql-block"> 可是,计划不如变化快,新的情况出现了。那天早晨,我刚走到宝塔山脚下,一名中年妇女向我靠近,主动与我搭讪,她穿着黑色短大衣戴着黑口罩,体硕脸圆。聊了几句才知道,她是一名私家导游兼司机,单干户,主要接待市区一日游的散客。她开价不算贵,150元包括6个景点,全程接送,均送至景区大门口。她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印有十几个景点的图片,由客人任选6个并确定下来。</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反应便是拒绝,仍想自己独自去游览,于是撇开她继续往前走。谁知她紧跟不舍,用优惠条件劝说我,归纳起来计有:第一,价格减少20元,只收我130元;第二,开车送我直接驶上清凉山山顶,免得我徒步登山;第三,她会告诉我拍摄宝塔山的最佳位置。这下一来,我立刻被其打动并答应了下来。于是讲好了条件(参观完毕再付款),然后马上出发。过后看来,此女子确实兑现了所有承诺,好处也不止上述三条,我暗自庆幸自己此项决策的正确。</p><p class="ql-block"> 按照这位延安女人的游览安排,我们依次游览了这6处景点:清凉山→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宝塔山。其实,延安的红色景点有百余处之多,毕竟我党革命者在这里奋斗了13个春秋,留下了许多红色遗迹;但最重要的也就是上述七八处,这也是大多数游客的首选。</p><p class="ql-block"> 女司机很尽职,且安排合理(不走回头路),本来最后一站才是游览宝塔山,但她却先带我去拍摄宝塔山的远景,找了两个点。完成拍摄后,才驱车直奔清凉山。一路上,她向我介绍各景点的特色,讲解延安过去的往事和掌故(如数家珍),延安今天的变化。这些都是自己独自游览所听不到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游览十分紧凑,马不停蹄,没有耽搁半点时间,主要是因为司机熟悉路况,并直接将我送至各景点的大门口,免去了走路和打听的时间。我从早上8时开始参观,到下午两点半就全部结束了。如果自己去游览,势必要多花两个钟头。我原本计划乘坐下午6点半的动车赶往西安的,现在提前了,于是乘坐了4点半的车到了西安站。如此,回家的时间也就相应地提前了。</p><p class="ql-block"> (梁亦威图文/20231101)</p> <p class="ql-block">  路上,延安女人告诉我,她姓赵,今年56岁,刚退休不久。退休前是本市公交司机,开了几十年的公交汽车,退休后拿3500元退休金,在家实在无聊,于是干起了老本行;不光是为了赚钱,也有充实生活、打发无聊时光的意思。“接融各种人,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她说。</p><p class="ql-block"> 这是她推荐的一处拍摄地点,半山坡处,开车上来的,角度不错。外地人是很难知道的。</p> <p class="ql-block">  赵师傅帮我拍下的。</p><p class="ql-block"> 她说,她女儿结婚不久,还没有生小孩,所以她很清闲。她还说女儿并不支持她出来开车做导游,但是她自己执意要做,女儿也没办法;等女儿生孩子了,她就歇手。</p> <p class="ql-block">  赵师傅开车稳稳当当,说话开车两不误,起停泊车也没有多余动作。</p><p class="ql-block"> 这又是她指引的另一处拍摄位置,可以拍下宝塔山和延河大桥在同一框中。延河不宽,与我们郴江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清凉山上的一个古城洞,上书“肤施城”三字。没错,延安古时叫肤施,又叫延州。请不要小看延安这片土地,人们只知道它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其实,它又是中华民族的圣地(轩辕黄帝的居住地和陵寝地):双圣之地。</p><p class="ql-block"> 赵女士开车送我直达清凉山山顶,尽管山不甚高,但自己登上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是节省了时间。</p> <p class="ql-block">  站在清凉山上,靠近矮墙观景时,她指着山下街道给我看:“你看,那片老房子就是抗日军政大学……喏,就是那团大院子。林彪是校长。”</p><p class="ql-block"> 距离远,看不真切,我把镜头拉近,小心地拍下了这张图片。“抗大”当年声名显赫,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指战员,想不到它的校址这么小。现在已完全被高楼包围了。</p><p class="ql-block"> 多亏请了这位赵师傅,她做事考虑周全,淳朴实在,又善解人意。当地红色景点太多太多,且大同小异,没必要全都光顾,现在顺便观看一下遗址外观,也是一种满足。</p> <p class="ql-block">  清凉山上的窑洞旧址,现在已全部修复一新,大致都是这种格局。有的紧锁大门,无法入内;有的大门敞开,里面保存了一些家具旧物,也有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 山上小路交叉纵横,地形复杂,我在赵女士的引领下,将主要项目一个不落地全看了一遍。没有细看,走马观花而已,只为感受一下环境氛围。</p><p class="ql-block"> 清凉山景点,远不如杨家岭和枣园的游人密集,山上似乎没看见其他游客,只有我俩在山上东瞧西探、进出窑洞。赵女士话多,说着一口延安味的普通话,特别亲切,她时时叮嘱,处处交代,非常耐心细致。</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土坪有几棵枣树,赵对我说:“我来给你打几个枣吧,可好啦,没有洒农药。前几天我还打过一次……”她找来一根长棍,往枣树上一阵扑打,落叶纷纷,打下来十几颗鲜枣,然后拾起给我。这些枣子外形丑陋(所谓“歪瓜裂枣”),但味道却还行(甜度低一些)。这种北方地区的寻常生活画面,南方人却难得一见。</p><p class="ql-block"> 打完枣子,她又弯腰将地上掉落的枝叶,一一捡拾干净,扔在旁边的草丛之中。这时,我便趁机拍下她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  清凉山上的诸多窑洞,全都被当时各文化宣传部门及新闻机构等占据着(见图),如:中央党报委员会,边区群众报社,延安电影团,中央出版发行部。(还有新华通讯社、印刷厂等未拍下)</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博古(秦邦宪)的旧居遗址。下图是“陕北公学旧址”。</p><p class="ql-block"> 陕北公学在几年间,培养了6000多名学员奔赴各地,校长是成仿吾,他是红军长征路上唯一的大学教授。强调一下,陕北公学即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幅图是“西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情形。上图是发报室;中图是记者群雕,旁边有毛泽东为记者们的亲笔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下图是电台编辑室。所以,清凉山又被人叫做“新闻山”。</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我对赵女士说,“清凉山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她点点头:“正是。”</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参观王家坪。这是王家坪景点大门前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进入王家坪,发现园内环境较好,如公园一般。</p> <p class="ql-block">  园内有一座露天舞台,正在表演延安著名的“安塞腰鼓”,我拍下了这段小视频。</p><p class="ql-block"> 不过,比起张艺谋电影《黄土地》中的同样场景,水平差了一大截。这种东西,还得由后生们来表演,那刚劲激昂,那剽悍豪放,小女子无论如何是学不来的。</p><p class="ql-block"> 顺便说一句,刘成章的散文名篇《安塞腰鼓》真是大手笔,怎么称赞都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王家坪的重要机构,是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图为“中央大礼堂”,可容纳五六百人开会。</p> <p class="ql-block">  大礼堂内部,会场布置基本上保留了原貌。</p> <p class="ql-block">  重要领导人的旧居。还有其他领导人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  大礼堂后面,一群人正在恭听讲解(单位集体组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讲解者是景点的解说员。</p><p class="ql-block"> 这种场景,各景点都有,我遇见过好几次。</p> <p class="ql-block">  王家坪旁边不远处,还有一个重要场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建筑规模宏大,布展内容繁富,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为庞大的纪念馆。如果要仔细观览,可以看一整天,但我一个小时就出来了。我只是挑重点来看,大部分是匆匆浏览。</p><p class="ql-block"> 馆名那七个字(下图),由郭沫若题写。赵女士指着那“延”字对我说:“你看,延字底下像一把大刀。”细看还真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门前广场上,屹立着毛主席的雄雕像,取自延安时期的容貌特征。正面背面我都拍了。</p> <p class="ql-block">  馆内正厅里的群雕组像,领导人物及将士们。两侧士兵们,一边是战斗状态,一边是生产情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些雕塑或油画,都艺术地再现了毛主席与各界人士的会晤交谈。左图是与美国友人斯诺会面(《西行漫记》作者);右上图是与几位民主人士交换意见;右下图的油画上,是与白求恩大夫亲切交谈的情景,画下则是张思德烈士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参观者众多,许多是单位团体组织而来。我亲见一位大妈听讲解时,竟以手揩泪,态度虔诚。</p> <p class="ql-block">  这三组雕像,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荚勇形象。</p> <p class="ql-block">  历史人物用过的原物。左图是周恩来同志穿过的皮大衣;右上图是刘志丹留下的旧棉袄;右下图是红军自制的军旗和帽子,简陋粗糙。</p> <p class="ql-block">  两幅大型油画。</p> <p class="ql-block">  红军用过的生活用具。那个背袋,是用羊皮制的干粮袋。下图的破木船是真家伙,不是美术作品,曾被红军东渡黄河时使用过;船的背景图才是油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架老式X光机,美国制造。当时是由宋庆龄筹款并托人从美国购得,并安排美国军用飞机直接运抵延安。</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长征路上的坐骑“小青龙”,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南泥湾开荒情景。生产自给,减轻百姓负担,王震将军领导的359旅立了头功。</p> <p class="ql-block">  延安大生产时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请细看土壁上,挂着的这些铁制农具,正是当年战士们用过的镢头和齿耙。</p> <p class="ql-block">  仍是当年的劳动场景。有时是战士,有时是庄稼汉。</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使用过的武器。下图是地雷、手榴弹,其中还有自制的石雷;带绳索的是麻辫雷。</p> <p class="ql-block">  这些全是缴获日军的各种武器。</p> <p class="ql-block">  这面墙上挂满了人物照片,有几百个,集中展示了延安文化艺术界名人,有许多我们十分熟悉的姓名。包括文学家、哲学家、作曲家、诗人、摄影家、歌唱家、电影演员、文艺评论家、画家、舞蹈家等等,许多人都有“鲁艺”的学习经历。李有源也名列其中。</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文学艺术界的许多掌门人,以及艺术权威大多出自这群人当中。</p> <p class="ql-block">  左图是当时创办的各种文艺刊物,或宣传小册子。</p><p class="ql-block"> 左图是一架旧钢琴,介绍文字写着“瞿维、寄明用过的钢琴”。他们是一对音乐家夫妻,写过不少音乐作品。大家熟知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即是由寄明谱曲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延安时期的“十个没有”,是毛泽东同志在一次演讲中概括出来的,看后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黄氏周期律”会重现吗?但愿我们打破它、能跳出来。</p> <p class="ql-block">  从纪念馆出来,驱车10钟就到了杨家岭。</p><p class="ql-block"> 图为路旁的若干大石块,镌刻着党史内容,从我党一大直至七大,逐一介绍。</p><p class="ql-block"> 杨家岭,是那时我党我军的重要处所,许多重要机关驻扎于此。当年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是在这里布署完成的:军民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此外,还领导各根据地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游击战,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在此召开,距离六大竟相隔了17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大会由任弼时同志主持开幕式,毛主席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p> <p class="ql-block">  杨家岭地处黄土山坡之上,但地势较为平缓。许多重要领导人都在杨家岭居住过,彼此住址距离很近。</p><p class="ql-block"> 这是毛泽东同志居住过的宅院,他于1938年11月开始在此居住,直到1943年10月才搬离这里。</p> <p class="ql-block">  窑洞内的办公桌,毛主席在此撰文或读书看报、练习毛笔草书、签署和起草文件。</p> <p class="ql-block">  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以身作则,和警卫员一同开垦了一大块自家菜地(上图),种了不少蔬菜。</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爱国华侨陈嘉庚访问延安,在主席家中吃饭,就是从菜地里采摘的蔬菜,这顿饭只花了几毛钱,陈嘉庚深受触动。</p> <p class="ql-block">  刘少奇同志和朱总司令的住宅。</p><p class="ql-block"> 所有领导人居住的窑洞里,都有一件相同的家具-----木制的帆布折叠躺椅,式样一模一样。这是根据地配给制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在窑洞内部拍摄,这是朱总住的地方。两孔窑洞中间往往是打通的,里面冬暖夏凉,但光线昏暗,空气不对流。</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让赵女士推荐一处当地特色吃食,她想了一下,建议我去吃“南泥湾香菇面”,遂开车找到门店。我们点了两份小碗“香菇面”(如图),手工扛压面,每碗22元,口味没让人失望,汤鲜面香,据说是大骨熬汤再用海米吊味。里面有6个小肉丸、6个小鱼丸。当然,这是后来改进后的做法,当年在南泥湾可没这条件。</p><p class="ql-block"> 经介绍得知,此面并非延安的传统食品,而是八路军三五九旅的专利。据说是由三五九旅的炊事员李冲(广东中山人,老红军)首创的,先是旅长王震说好吃,后来推荐给其他领导人品尝,都说好吃,于是逐渐流行开来。如今已是延安的一道品牌。</p><p class="ql-block"> 李冲的子孙后人,如今早已成了陕北人,现在经营着一家“李记香茹面”,生意红火。</p> <p class="ql-block">  中饭过后,我们又赶到了枣园。</p><p class="ql-block"> 右下图拍于景点大门处,这里罗列了毛泽东的许多重要文章(并未拍全),意在表明,毛主席在此间居住时,完成了他的许多论著。</p> <p class="ql-block">  接待大厅里,窑洞装饰图案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  枣园内环境清幽,景色秀丽,原本是地主的大庄园,占地80余亩。后来党中央各机关进驻这里,几位高级领导人的宅院亦座落于此。里面有平房建筑,也有窑洞式住宅。总之,领导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他们前后迁居了三四次)。</p><p class="ql-block"> 导游小何曾说“枣园无枣”,此说有误,现在园内分明有大量的枣树,超过一百株。当地的本导游似乎不该犯这种低级错误。</p> <p class="ql-block">  这座大型人物群雕,名为“五大书记铜像” ,从左至右为任、周、毛、刘、朱。在铜像前留影的人不少,集体留影的更多。</p><p class="ql-block"> 有一大群东北来大爷大妈们,穿着统一的文化衫,背上都印着一行字,“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延安参观团”。我这才想起,今年的12月26日,正是毛主席的130周年诞辰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和刘少奇的故居。下图是行政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这是毛泽东一家人的住处,共有五孔窑洞式,院子很大,位于小山坡上。1943年从杨家岭迁居这里,1947年离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屋内的家具物件,显然比杨家岭改善了许多。里面还有一间防空洞。</p> <p class="ql-block">  从枣园出来,最后一项是游览宝塔山。宝塔山是延安的重要地理标志,但凡拍摄延安的照片,都会以宝塔山作为背景。</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巍巍宝塔山”,其实山并不高,年轻人徒步登山仅需10分钟。我为了赶时间,花10元钱坐观光车上到山顶,下山时才是徒步(这也是赵女士给的方案,她说,“下山很快,五六分钟,没必要花钱坐车。”)。</p><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山下游客中心大门处拍下的,距离较近。</p> <p class="ql-block">  宝塔山景区要收门票,80元一人,但我可享门票全免优惠。因为宝塔山公园不属于革命旧址,属于风景区,所以收门票。</p><p class="ql-block"> 多角度展现宝塔风姿,左图是山麓拍的,右图是山顶上拍的。这座大宝塔为唐代宗大历年间修建,全高44米,宋代又进行了重建,至今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山上游人较多,并非此地风光优胜,而是另有一层特殊意义;我看见一群党员正在集体宣誓,面对宝塔重温入党誓词。</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现在也成了一处旅游景点,听说去参观的人还不少。</p> <p class="ql-block">  站在宝塔山上,眺望山下的城市街景,仿佛现代化大都市,与艰苦岁月时期有如天差地别。</p><p class="ql-block"> 没来延安之前,我总觉得延安仍然会是比较落后的革命老区(老少边穷),小街上也是低矮破旧的老屋。如今亲临这座曾经的陕甘宁边区首府,竟有些意外,惊讶于它的繁华与气派,决不亚于那些经济发达地区。</p><p class="ql-block"> 另外,延安地区还有一个巨大变化,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早已披上了绿装,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赵女士说:“过去一刮大风,满天扬起黄尘,人们灰头土脸的,现在可好多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可喜变化,得益于朱镕基总理的指示和安排,延安人都知道。那是九十年代末时,朱总理来延安考察工作,他站在宝塔山上观望全城风景,发现树木很少,周围山上也是寸草不生。于是马上指示,务必退耕还林,大力封山造林,并建议用飞机在山上撒种播林。当地政府遵命照办,立即行动起来,几年下来就有了显署收效。</p> <p class="ql-block">  本想去“鲁艺”再看看(增加一个),但赵不同意,说是太远,又不顺路,于是放弃。</p><p class="ql-block"> 下午4时,我到达延安火车站,抬头一看,街边矗立着这尊金属造像,名为“舞动延安”。不用猜,这肯定是安塞腰鼓的艺术造型。</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引用几句刘成章的精彩描写,来形容安塞腰鼓的非凡气势:</p><p class="ql-block">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游览革命圣地,探寻红色踪迹, 延安各红色景区内人头攒动。我所见者,大多是成群结队的团体参观者,穿着统一服装,戴着“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徽章;我所听者,红歌时时萦绕于耳,或《东方红》,或《军民大生产》,有时讲解员带领大家一起引吭高歌,群情激昂,闻者动容。</p><p class="ql-block">​ 遥想昔时,缅怀先辈,感慨良多。衷心希望我党能重振延安精神,坚守初心,艰苦奋斗,追慕张思德作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舒心。不是空喊口号,而应落在实处。</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先驱举起火炬,后人追随光明;英雄留下足迹,我辈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梁亦威摄图撰文/2023110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