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井研县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摘自井研县志 1989年版)</p><p class="ql-block"> 在秦汉时期,井研这块地方属健为郡武阳县管辖(县城在今彭山县江口)。</p><p class="ql-block"> 晋朝以后,南北朝时期,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设置蒲亭县(属陵州管辖)。</p><p class="ql-block"> 隋朝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将蒲亭县改称井研县至今。唐高宗时(公元621年)起,县城就在今日城址。</p><p class="ql-block"> 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撤销始建县併入井研县,全县地域辽阔,与资中县交界。</p><p class="ql-block"> 元朝(公元1283年)将井研县併入仁寿县。属成都路管辖,成为仁寿县来风乡。</p><p class="ql-block"> 元朝(公元1362年)恢复井研县。</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又将井研县并入仁寿县。</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又恢复井研县。</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第三次併入仁寿县。</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十年(1380年)十一月第三次恢复井研县。(但这一次把原始建县併入井研县的那一块留归仁寿县。到此县域缩小一半多,当时人口只有363户,2650人)。</p><p class="ql-block"> 明朝神宗年间(1383年)从湖北、湖南移民来县40姓,山东移来漆姓,河南移来庾姓在井研定居。人口增至3251人,此后人口逐年增加。</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由于张献忠剿四川达十三年之久(1633年一1646年)1644年11月张献忠的部队攻下成都,在成都建立大西王国,自称大西皇帝。</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张献忠派义子孙可望率部队于润六月十七日攻入井研城。张献忠迷信武力到处屠杀人民。张献忠在成都少城公园立有七杀碑,张献忠退出成都时,放火烧城。当时成都有40万人,被烧杀十万人,四川人口大减,井研县城成为空城。直到清顺治十八年清朝第一任县官王配京来井研,四处招集,县城只聚集十七户人。</p> <p class="ql-block"> 清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退至川北西充县凤凰山被清兵围困,中箭身亡。清顺治四年(1647年)井研县归成都府管辖。</p><p class="ql-block"> 由于四川人口稀少,清朝自康熙起百余年从外省移民(俗称湖广填四川)。来我县定居124姓。至乾隆60年(1795年)井研有4903户,65024人至光绪20年人口增至34369户,156854人。</p><p class="ql-block"> 清朝雍正五年在资中县设直隶资州(管辖资中、资阳、内江、仁寿、井研五县)。</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在资中设第二专员公署。(上同)全县所属三区十七乡镇。)</p><p class="ql-block"> 民国35年(1946年)井研人口31117户,175638人。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2月1日起将井研县划归乐山地区管辖至今。</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至1976年对县域调整24次,划入13次,其中,最大一次1951年5月1日将键为县的马踏区六个乡镇(马踏、三江、胜泉、黄钵、磨池、王村)划归井研县。1951年5月将荣县所属的竹园乡划归井研县,1953年8月18日将乐山县茅桥区元口小乡划归井研县(磨池乡),1953年9月将乐山县白马区里仁小乡划归井研县,1954年12月将仁寿新兴乡划归井研县。</p><p class="ql-block"> 划出十一次,其中,1952年5月将太平乡(余家场)划给荣县(双古区),1953年5月将天池小乡七个村划给青神县,1976年4月6日将天云乡栗子大队划给青神县(白果乡)。</p><p class="ql-block"> 井研县现有地域面积840.53平方公里。县内最高海拔697米,最低处海拔344米,县域海拔368米。</p><p class="ql-block">县内人口1949年底178470人,由于划入人口大增,1953年达281225人,1985年达到397026人,1997年达到423031人,2019年调整合并为14个镇及研城街道(全县119个村)2019年底全县人口为39.65万人,2010年我县所属十镇17乡203个村31个社区,户籍人口42万人。</p> <p class="ql-block"> 井研县河流状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摘自井研县志1989年版 ) </span></p><p class="ql-block"> 县内共有小河溪沟143条,其中流域面积十平方公里以上的33条,县内河流总长度633公里,属岷江水系的有茫溪河、泥溪河、沙溪河,属沱江水系的有卫家河</p><p class="ql-block"> 1、茫溪河:发源于分全乡源流村宋家坡,经过大佛乡、金峰乡至研城镇白塔村,再经千佛、三江、马踏、王村,在爱国桥出境,进入五通桥四望关注入岷江。</p><p class="ql-block"> 2、殷家河:发源于仁寿县松峰乡凉风坳,全长26公里,县内19公里,经过研经镇(包括农新)在研城镇两河口注入茫溪河。</p><p class="ql-block"> 3. 东林河:发源于荣县来牟乡李家寺,流经东林、高滩、门坎乡于千佛镇谭家坝注入茫溪河,全长33公里,县内20公里。</p><p class="ql-block"> 4、月波河:发源于键为县罗城镇燕子岩,流经胜泉、黄钵乡在三江镇汇入茫溪河,全长41公里,县内15公里。</p><p class="ql-block"> 5、黄钵河:发源黄钵乡七盘山,流经黄钵、五农,在王村汇入茫溪河,全长245公里。</p><p class="ql-block"> 6、磨池河:发源于纯复乡砖房村石子埂,经三教乡流入市中区地界然后又转入本县磨池镇到梅旺场出境,流入金山寺鲍家坝汇入茫溪河。全长67公里,县内21公里。</p><p class="ql-block"> 7、泥溪河:发源于乌抛乡大山顶,经红岩水库、周坡、镇阳、毛坝水库,在天云乡杨四庙出境,流经市中区童家场、白马场、石龙乡土主镇全福乡流到乐山沟儿口汇入岷江,县内长20公里。</p><p class="ql-block"> 8、沙溪河:发源于乌抛乡锯子脑山,经镇阳乡流入青神县汇入岷江,县内7.8公里。</p><p class="ql-block"> 9、卫家河:发源于乌抛乡桐子沟,经周坡镇石马李子坝出境,流入仁寿县清泉乡易名通江河,又经钟祥、青石、元正乡流入龙水河,以后汇入沱江,县内长度11.6公里,全县有水库47座。</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