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过圣诞夜

开心就好

<p class="ql-block">10月31日晚,万圣夜 -—— 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来到了,最拿手的把戏“不给糖就捣蛋”(No trick or treat)就要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早早地就在大门口摆上一只小桌子,把盛满各种糖果的盘子放在小桌中间。</p> <p class="ql-block">除了家门口摆放的糖果,屋里面还准备了充足的备用糖果。</p> <p class="ql-block">大约晚7点左右,人们吃完晚餐后,孩子们就开始挨家挨户地要糖了。</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小孙女也兴高彩烈地穿上她的公主裙,左手挎着糖桶、右手持电子闪光魔杖,跟着头戴装饰帽的儿子儿媳出们要糖去了。</p><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则负责在家里给糖盘里加糖。</p> <p class="ql-block">他们刚走一会,就有俩个黑人主妇,带着各自八、九岁的孩子相约而来,看上去两个孩子似乎有点脑疾,说话和走路都要他们的妈妈引导着。我赶紧迎出去:“Hi, good evening, welcome to you” (嗨,晚上好,欢迎你们), 其中一个妈妈笑着说:“ We only take two candies” (我们只拿两块糖),我忙说:“Take more,what a nice kid”(多拿点,多好的孩子啊)。两个妈妈引导着孩子说谢谢、再见之类的话,两个孩子很认真地,笑着照做了。表情和动作有点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那么单纯,还略带羞怯。</p><p class="ql-block">我真心想让他们多拿点糖,两个妈妈笑着重复我的话 “Take more, take more”, 但是没有多拿,走时我一直目送他们走远。</p><p class="ql-block">本想给他们拍张照,但是没拍,就用一张网络照片代替了。</p> <p class="ql-block">接着,陆陆续续的来了六、七拨白人、亚裔的孩子们,有大些的孩子相约而来,小些的孩子则由父母带着来的,而更多的是父亲一人带孩子来的。很多孩子都穿戴着不同的装饰,有哈利.波特装、有大力士装、有骷髅装……。一切都井然有序,静静的进行,只有不时听到的“Hello!”、“Good evening!”、“Bye!”。没有一点点“捣蛋”的意味。</p><p class="ql-block">期间,我好像感到在美国,父亲对孩子担负的责任比我们要多些?</p> <p class="ql-block">大约8点钟,跟爸爸妈妈出去要糖的小孙女兴高彩烈地回来了,满载而归喜形于色。</p> <p class="ql-block">Wow! 差不多一个小时,要了小半桶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糖果(后来儿媳告诉我,通常情况下,孩子们都是拿两块糖,以便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得到糖果,主人家也可以出去迎接要糖的孩子,多抓一些糖给孩子们)。小孙女兴奋地给爸爸、妈妈、弟弟和爷爷、奶奶各挑出她认为最好的糖来分享。</p> <p class="ql-block">万圣夜在骤然降温的寒冷中渐入尾声,但是放眼望去,街道两侧,家家的灯火都是那么温暖、温馨;很多人家前院的万圣节装饰都闪亮着;每个温暖的屋内都是一家人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万圣夜,体现着人们对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热爱和不懈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