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 摄影/沈庆堂

沈庆堂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十二公里,汉魏洛阳故城西约一公里,北靠邙山,南望洛水。有“中国第一古刹”、中国佛教“祖庭”“释源”之称 ,是全球唯一具有中、印、缅、泰四国文化风情佛殿的国际化庙宇。</p><p class="ql-block">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约两千年历史,其修建目的是供养来自西域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及他们所带来的佛经佛像。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的第一座寺院,“寺”本是汉朝官署的名称(如鸿胪寺,太仆寺),但自此以后它就成为了中国佛教庙宇的专称。白马寺被称为中国佛教“释源”,即中国佛教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汉明帝派蔡愔、秦景、王遵等人前往印度求佛法,取得真经回国时驮回经书佛像的正是白马,为了纪念白马的功劳,便把这座寺取名“白马”,“寺”则源于“鸿胪寺”等官署机构的“寺”字,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和郦道元的《水经注》都采用这种说法。</p><p class="ql-block">山门前有一对石马,为宋代青石圆雕马,由德浩和尚所迁,高1.75米,长2.2米。</p> <p class="ql-block">1961年,洛阳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洛阳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p> <p class="ql-block">马寺钟声,位于洛阳市东13公里的白马寺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历史,号称“释源祖庭”。白马寺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余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因此,马寺钟声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长42.8米,宽32.4米,高约6米,原为汉明帝幼时读书乘凉之地,后取经归来的蔡、秦一行人将经书置于此,摄摩腾、竺法兰也在此翻译佛经,是寺内最早的建筑遗址。</p> <p class="ql-block">1990年,齐云塔院被辟为全国第一座大型比丘尼道场。</p><p class="ql-block">"比丘尼"是佛家的专用称呼,其通俗的意思就是"女尼姑"。</p><p class="ql-block">这座毗邻洛阳白马寺而建立的尼姑道场,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不少的风波。</p> <p class="ql-block">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距今已经1951年,是中国第一座塔,开创了中国塔类建筑。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齐云塔重修,重修后的齐云塔距今也已经845年。与三门峡陕州风景区内的宝轮寺塔异曲同工,在塔四周敲击也有蛤蟆叫声。</p> <p class="ql-block">2023.10.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