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9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华商之都,来到礼仪之邦、民风淳朴的焦作,参加河南省诗词大赛。我像初进京城的李白,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气势,带着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凌云,想有一番作为,施展我的才华,展示我的诗词积累。但这里高手如云,强中更有强中手,聚集了中原的诗词达人,她们不但积累多,更懂得诗词背后的文化,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共情、共鸣,同悲、同喜,好像穿越到了那个诗词鼎盛的时代,与诗人盈盈对语。</p> <p class="ql-block"> 我止步于此,仅仅获得了河南省诗词大赛三等奖。我佩服那些有才情、有悟性的同学,我也知道我与她们之间的距离。但我的心情是依然是落寞的、悲伤的,从云端坠入谷底,像李清照一样,从前半生的幸福坠入后半生的愁苦,我甚至难过的说不出一句话,我的泪水在眼里打转,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想到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闷要活,开心也要活,为何我要沉浸在悲伤里,蹉跎岁月呢!打起精神,拾起古诗词,向下一年诗词大赛冲刺!我要成长,我要呐喊,我要飞翔,我要穿越,我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古诗词计划,我更要来年站在星光熠熠的舞台上,一指江山,傲视群英。</p> <p class="ql-block"> 参与这次比赛,我不后悔,因为我进步了,见识了,懂得了,收获了,明白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有努力就会有收获。小时候我只觉得诗词就是几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哪里会懂得诗是诗人情感地体现,生命地再现,精神地寄托,友情地交融、战场地呐喊……诗是一种文化,中国独有的文化,一种永不消逝的文化,代表一种价值观,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我要感谢陪我走在诗词之路的刘俊杰老师,是她,在我倦怠的时候给我力量,给我信心,还给我封了“诗词之王”的美称,让我在困境中坚持下来,在逆境中迎风而上。还要感谢隔壁班级的竟老师,她给了我鼓励,给了我安慰,给了我动力,让我奋发努力。还要感谢像妈妈的冯主任,她给了我照顾,给了我温暖,陪我人生研学第一课。感谢美丽的安迪老师,让我对诗词充满了向往,感谢博学多识的方方老师,感谢小白同学,一起度过飞花令的时光……最后感谢我的漂亮妈妈,她虽没有四大美女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却有“李杜”的才情,苏轼的好学,陶渊明的勤奋,还有陆游的执着……妈妈还特别热爱古诗词,在家随口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当我聪明的时候,妈妈会说“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当秋季到来的时候,妈妈会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她点燃了我对诗词的兴趣,照亮了我的诗词之路。我一定会加更加努力,我也要熏陶我的同学们,一起爱上古诗词,一起开辟属于少年的诗词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