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浩气长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太原解放纪念馆 参观记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里是一片热土,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绚丽华章在这里谱写。当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品味着生活的幸福时,也需要追忆炮火硝烟的战争岁月。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打拼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不能忘记人民英雄为我们英勇牺牲的光辉形象。抚今追昔,站在红色记忆的门口,放眼望去,黄土高原上红色闪动,这是澎湃奔流在中华儿女身上血脉的颜色,是革命先烈用青春和热血留给我们的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太原解放纪念馆,是一座历史丰碑,更是一座闪耀着太原解放伟业与日月同辉、天地共存的历史丰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 题 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太原解放纪念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中涧河乡瓦窑头村西南 1000 米处,这片红土地当年曾是解放太原的主战场之一。此次战役所在的牛驼寨,地势陡峭,沟壑纵横。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攻守太原之军事要塞,素有“太原门户”之称。 </p><p class="ql-block"> 牛驼寨烈士陵园,又名太原解放纪念馆。1949 年,在解放太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1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力举攻克牛驼寨等东山四大要塞,1949年4月24日太原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推翻了阎锡山长达38年之久的统治。1959 年,太原市委、市政府为缅怀英烈,启迪后人,决定在此修建烈士陵园。1987 年 10月 20 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山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88年太原市政府在陵园的基础上扩建太原解放纪念馆,于 1989 年 4 月 24 日在太原解放40 周年之际,纪念馆正式竣工落成,成为山西省革命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太原解放纪念馆和牛驼寨烈士陵园以东西走向横贯主线,总占地面积余245亩,分为太原解放纪念碑区、徐向前元帅铜像纪念区、解放太原展览区、烈士陵园区、双拥展览馆五部分。纪念馆总体结构肃穆凝重,蕴意深刻。均系仿古建筑,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构成一幅宏伟绚丽的立体画图,给人以肃穆之感</p><p class="ql-block"> 癸卯之年,金秋时节,怀着缅怀追忆之情,走进太原解放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接受革命精神洗礼。</p> <p class="ql-block"> <b>纪念碑碑区</b>,由太原解放纪念碑主碑、副碑与不锈钢雕塑等组成,主碑造型新颖独特,形似一把巨大的钥匙,寓意牛驼寨是解放太原,打开战争局面的关键要塞,成为解放太原夺取胜利之门的钥匙。主碑高49.424米,寓意太原解放的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9年4月24日</span>);暗红色的花岗岩碑体上,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太原解放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苍劲有力,充分彰显了太原解放之伟业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题词下悬挂着直径为8米的不锈钢透雕,满面春风的山西妇女肩托少儿,伸张手臂,寓意三晋人民获得新生的无限喜悦和对未来之美好憧憬;主碑西南侧是一座 副碑,形似被炸开的碉堡,碑直径24米,在内镶嵌着大型浮雕,生动地反映了太原人民解放前的苦难生活和他们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之斗争精神。</p> <p class="ql-block">  <b>徐向前元帅铜像纪念区</b>,由铜像、浮雕墙、广场组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徐向前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组织发动了一系列反“围剿 ”重大战役战斗,直接指挥了临汾、运城、晋中、太原四大战役。 徐向前元帅基座整体高7米。江泽民同志题词镶刻在褐黄色花岗岩上,铜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徐向前元帅当年运筹帷幄、驰骋战场的威武雄姿。铜像后是由5组花岗岩雕刻而成的浮雕墙,分别记述了徐帅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辉战斗历程。</p> <p class="ql-block"> <b>解放太原展览区</b>,拾级向东穿过牌楼,进入展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的烈士纪念碑矗立于中央广场。纪念碑基座有四座浮雕,主题分别为中共太原党组织创立、红军东征、米峪镇战斗、攻克太原。为了真实再现太原解放历史全貌,展览区分为第一、第二两个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展室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第一展厅以太原解放前夕全国形势、太原战役外围之战、军事围困政治瓦解、兵民是胜利之本四部分,记录了太原解放前夕外围作战情况;第二展厅则展出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攻太原的情况,通过三大兵团会攻太原、迎接解放欢庆胜利、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四部分,从不同层面,历史地再现了太原解放的雄伟画卷和战斗史实。</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太原解放展厅1、2号馆。漫步展馆,观赏品读,我逐步弄明白这样几个概念:</p><p class="ql-block"> <b>太原会战</b>。太原会战从1937年9月至11月8日,历时近两个月,包括天镇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歼灭日军2万人,是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迹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战役战斗去协同抗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p><p class="ql-block"> <b>太原保卫战</b>。1937年11月5日,日军向太原发起进攻,傅作义率部困守。在日军多路夹击及空军增援下,中国守军腹背受敌。11月8日,太原沦陷。</p><p class="ql-block"> <b>解放太原</b>。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至1949年4月24日结束,历时6个多月,是解放战争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役。太原战役的胜利 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把山西历史的车轮推向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尤其是作为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基地,太原的解放给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援。</p><p class="ql-block"> <b>太原战役</b>。1948年夏季,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在我困打击下节节败退,尤其是晋中一役。徐向前兵团以六万人的兵力歼灭阎军10万余人,山西战场上国共双方兵力对比由此发生大逆转,此时的阎锡山手中只剩下太原、大同两座孤城。为夺取太原,彻底消灭阎锡山集团,徐向前奉中共中央命令东一指挥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华北军区炮兵第一旅、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等部18个旅11.5万人,乘晋中战役胜利之势,兵临太原城下。经多日激战于10月16日晨歼灭敌大部,至16日太原城南外围作战初战告捷,共歼敌军1.2万人,突破城南第一道防线占领了城南和城北机场。1949年4月24日凌晨,攻城部队用1300余门大炮进行火力准备后,对城垣发起总攻。第20兵团首先由小北门东侧突破城垣,第18、19兵团也相继攻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入城部队以小型爆破手段,迅速开辟湔进道路,向守军指挥中勇猛进攻。9时许,攻入太原“绥靖”公署,俘孙楚、王靖园私日本顾问今村、岩田等人。至10时,太原守军被全部歼灭,太原战役就到此结束。</p> <p class="ql-block"> <b>牛驼寨战斗遗址</b>,位于中涧河乡牛驼村老爷岭中心。1948 年 10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第 18 兵团司令员徐向前、副司令员周士第率部队开赴解放太原前线。战役打响后,徐向前指挥攻打阎锡山部队东山四大要塞的战斗。1949 年 11 月 13日,由彭绍辉指挥解放军第 7 纵队攻克老爷岭庙碉,取得牛驼寨战役的胜利。牛驼寨战斗遗址占地近 3 万平方米,遗址包括老爷岭庙碉,附近有庙碉等工事遗迹。2000 年 9 月 21 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b>山西革命英烈展。</b>为铭记英烈,缅怀英烈,推出山西革命英烈展。展馆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部分,共展出图片230余幅,展品80余件,集中展出了新中国成立前山西籍或牺牲在山西的91位英烈人物和4个英烈群体。</p> <p class="ql-block"> <b>太原市双拥展览馆</b>。2015年,增设了太原市双拥展览馆,分军民一致、血肉情谊,发扬传统、鱼水情深、开拓创新、军地双赢,富民强军、再铸辉煌四大部分,共展出4万余文字及300余幅图片。</p> <p class="ql-block"> <b>烈士陵园区</b>,一片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两侧圆形的烈士墓遥相对应,安放着631名无名烈士遗骨,背后则是1279名英烈的长眠地。墓地中央,矗立着烈士纪念堂,纪念堂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重檐坡山结构,出檐平缓伸远,绿色琉璃瓦配以青色基调的彩画,在苍松翠柏的簇拥下浑然一体。纪念堂内,镶刻着3936名为解放太原而捐躯的烈士英名。这些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彪炳千秋,永垂青史。</p> <p class="ql-block">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的生活又让我们心中缺少了激情。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让我的血液再次沸腾。70多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深入人心,那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今天我们在烈士墓前鞠个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满敬意的充满情感的一个弯腰。今天我们献个花,那是凝聚着无限情感的一束鲜花,或许先烈们也在看着我们,那一代新中国的中华儿女,如何来完成他们未完的使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p><p class="ql-block"> 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汇聚到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时,这便是永生。烈士们虽已离开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块块碑文,一座座坟墓、一个个纪念馆。我们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瞻仰革命烈士,再次升华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深切地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历史如镜,丰碑不朽。 历史属于过去,更昭示今天和未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饮水常思其源,精神历久弥新。英烈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图腾和价值昭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铭记革命先烈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守护好烈士英灵,传承好英烈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span>太原解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生命和热血谱写的辉煌历史,永照后世。为太原解放献出生命、建立功勋的先烈们,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心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70余篇文章。</span></p>